西汉思想的复杂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治国理念,休养生息,使趋于崩溃的社会经济得以稳步恢复发展。其间,黄老思想并非一枝独秀,儒家思想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取代前者积聚力量。二者的盛衰兴替,充分展现了思想意识领域的复杂性。在政治、文学和社会生活等领域,西汉思想的复杂性
  均有所体现。
  一、西汉思想复杂性的政治体现
  (一)君权和中央权力的加强
  西汉成立之初基本沿用了秦朝的旧政治体制,与秦不同的是,改郡县制为郡国并行制,但是诸侯王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他们的力量始终是君权的威胁。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将诸侯王的权力逐渐分化削弱,地方权力弱化,中央的绝对权力由此得以保证。
  除此之外,汉朝还设立“中朝”以分割丞相的决策权力,以实权和官位分散的方法把决策权牢牢地掌握在君王手中。单从汉武帝时期丞相的状况来看,君权明显加强,汉武帝先后任用了13位丞相,丞相不仅更新换代快,而且鲜能有好下场,以至于后来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时,他非但没有感到荣幸,反而觉得大祸临头,相权屈服在威严的君权之下。
  (二)各阶级“礼制”的强化
  西汉是一个注重等级尊卑的时代,尤其是独尊儒术开始之后,儒家思想中强调礼乐尊卑的观念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上到君臣,下到父子,社会各个阶层都被束缚在“礼制”之中。例如,西汉时各阶层人士的陵墓都有严格的规格限制:天子坟高三刃,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再如,尊卑不同的人服装的质地、颜色、样式和材料都是不同的。除此之外,饮食出行等方面也能显示出汉朝礼制的严格。
  (三)选官制度的进步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朝的专权倾向不断加强,但是其选官制度慢慢趋于合理化,这与强调整齐划一限制性的“一统”思想看起来不是很匹配,甚至可以说是“开化”的一种体现。秦朝以前的官员是世袭,秦朝时官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到汉朝时选官制度更加合理化。其主要制度是察举制,即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人才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除察举之外,西汉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分为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三种。此外,比较有西汉特色的还有纳赀和卖官,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没有权势的商人子弟更多的从政机会,也扩大了官员的来源,体现了西汉官僚体系的包容性。
  二、西汉思想复杂性的文学体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思想得到推广,儒学成为官方学术,大批儒生出仕为官,道学和其他学说的学术地位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而下降,甚至受到打压,在此背景下研究儒家学说的人越来越多,儒家学术和对儒家学术研究解释的著作数量大大增加。汉宣帝时,在大儒萧望之的主持下,汉朝还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学术会议,即石渠阁会议,这次会议围绕《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经进行,讲五经同异,可见儒学地位之高,儒学成为专占官方的学问。
  (二)君权神授和谶纬风流行
  君权神授和学术谶纬风的流行,依旧是西汉思想文化大一统和“专”的一方面的体现。董仲舒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君王的权力由上天赋予并且君王的行为和人间的一切事物都能被上天感应到并通过天象表示出来。统治阶级需要通过天人感应来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学者想要通过自己独到的解释来谋求政治地位,由此,两汉之际研究天象和灾异的学说盛行,也成为不少人故弄玄虚获得封赏的政治手段,谶纬说在后来的王莽篡汉、光武中兴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文学作品及新体裁繁盛
  西汉时,文学作品的繁盛和新体裁的出现与发展展现了其文化的“开化”,其文学成就大可与盛唐的文学成就比拟。首先是汉朝史学的发展。汉武帝时,司马迁作《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西汉史学发展的高峰,两汉时期的其他史书还有《汉书》《汉纪》《东观汉书》等。其次是乐府诗的出现和发展。汉代乐府诗主要分为三种: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军乐和民间的歌辞。汉朝时设立乐府以制作雅乐并收集民间诗歌。《有所思》《西门行》《上邪》《孔雀东南飞》都是汉朝有名的乐府诗。最后是汉赋的发展繁盛。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一种有韵的散文,读起来华丽恢宏,朗朗上口,是西汉文学的代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以及杨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
  三、西汉思想复杂性的社会生活体现
  (一)男女社会地位相对合理
  西汉时期,社会的文明开化体现在社会的主体——人的身上,即人的地位分布相对合理,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她们具有自主追求幸福的权利,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里人们可以想见她们对自己婚姻的把握程度。其次,女性还拥有主动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权利,当男子恶疾、男子家中贫困、丈夫操行不良等行为发生的时候,汉朝的法律是支持女子离异的。再者,女子离婚后,再嫁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孔光主张:“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遗则离。”汉高祖的薄姬曾是魏豹之妾,敬武公主先嫁张临,再嫁赵钦,又嫁薛宣,都是没有被封建道德谴责的事情。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比较高,汉朝历史上就有史良悌产子随母姓和董太后抚养王美人儿子而姓董的事例。另外,女性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利,根据《二年律令·户律》规定,汉朝家庭财产在继承上存在继承次序,依次是:子、父母、寡妻、女、孙、耳孙、大父母、同产子。也就是说,女性拥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二)多民族融合与包容性
  汉武帝时期,疆域极度扩大,击破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島,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吞并滇国,还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汉朝的版图之大和国力之强盛使得与其有交往的对象较多,如朝鲜、日本、西域等与汉朝都有交往,尤其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汉朝和西域的往来更加频繁。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匈奴与汉朝交好以后汉化程度不断加深,西域也有向汉朝遣使与和亲,许多民族归附于中央政权,西羌与汉的联系也在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后变得密切,东北少数民族在乌桓迁入塞内之后与汉族长时间杂居,也慢慢地融入汉族的生活,汉朝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因俗而治”,逐渐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体现了其思想上的开化和广博的包容性。
  (河北大学)
其他文献
西学东渐,人们对于语言学的功能研究也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本文以现代汉诗中的图像诗为例,从功能主义出发,讨论功能主义为什么能对现代汉诗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将这种影响付诸实践的。此外,鉴于诗人对于功能主义把握能力的参差不齐,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为什么是可能的  在现代汉诗的滚滚长河中,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其中是有很大影响的。形式主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更关注语法成分之间
期刊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鱼龙混杂,有妓女、交际花、寡妇、弃妇、佣人等一系列人物。他曾居桂林、巴蜀、台湾、美国爱荷华州等诸多地方,见证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事件,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对于人性的描写刻画和情感的表达,白先勇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本文通过介绍白先勇几部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如《树犹如此》《孽子》等,简单分析白先勇描写人物时的语言特色,挖掘其人物形
期刊
童话故事《青鸟》,讲述了一个少女寻找爱人的故事,隐射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对于幸福和光明的寻找。在故事中,少女遇到了三个困境:同胞相争的窘境、性成熟的不适、独立人格的缺失。而这三个困境,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0世纪初,著名的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戏剧《青鸟》,剧作《青鸟》就源发于多尔瓦诺夫人的童话名篇《青鸟》。这篇仅一万两千字的童话,构架了一个“寻
期刊
一  他们钓鱼的时候  从来不用鱼饵  只是把绑着鱼钩的线甩向鱼群  鱼钩刺进鱼背、鱼腹  就那样把鱼  硬生生地拉出水面  就像是在拉扯自己的灵魂  二  河里的水并不深  面对十几米宽的渔网  鱼儿无处可躲  我家祖上三代  不是地主 都是打鱼的  三  以前打魚是为了生计  现在是为了换个味儿  几十年了 河里的鱼也少了  说到这儿 大伯猛抽一口旱烟  试图拔出卡在喉咙的刺  四  八月的太
期刊
粗略看来,《变形记》似是只写了格里高尔异化为甲虫的荒诞故事。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格里高尔的躯体被异化成甲虫,这种异化只是“变形”在文本中的显性与表层叙述。而异化成甲虫正是格里高尔人性复归的开始,他的本我意识随着事态的演进逐渐萌芽、发展、成熟,最终成为他反抗异化世界的动力。这种潜藏于文字深处的人性复归,便是小说对“变形”内涵的第二种诠释。  在《变形记》里,一只甲虫兀兀地出现又寂寂地死去。  格里
期刊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18年则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巧妙的时间节点上回望,20年里,香港文化是怎样影响内地的?本文以香港Beyond乐队对当时内地年轻人(如今已成中年人)的影响为个案,通过分析内地Beyond粉丝对Beyond的想象与构建,结合“北进”现象对内地年轻人如何在20世纪80年代塑造自身文化认同进行探讨。  九七回归之后,在部分香港学者眼中,香港穿梭在“自大”“逞强
期刊
万物竞荣、生机勃勃且趣意盎然的自然呈现了无穷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然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并没珍惜给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源泉的自然。他们把人类的利益放在最高点,站在自然的对立面,随心所欲开发自然,肆意破坏和践踏自然,全然不计后果。当然也有目光远大、先知先觉的少数人,他们以孕育了一切生命的自然为核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其中就有在树林里、星空下思索自然的拉尔夫·爱默生、在瓦尔登湖畔体验自然的亨利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处于统一规范的裁决与检查中,而语言学研究的转向以及作者主体的消失,使得心学或心理学不再成为考察的对象。然而,重提心性诗学,是对文学多样性的一种复归,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新趋势下,朱光潜《诗论》的“化西”为心性诗学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两方面的思维转换视角,即境界对“心灵”的替换,以及语言对“自我”的表现。  随着结构主义将文学关注的重心转移至语言问题之上,西方诗学研究的“元
期刊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其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让后人赞叹不已。历史文化纪录片《苏州史纪》用生动的影像、逼真的画面再现了这座古典与现代兼具的城市的“前世”,描绘了一幅形神兼备的城市肖像图,让了解苏州的人和对苏州陌生的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苏州史纪》是一部专门以电视影像记录苏州历史的专题文化纪录
期刊
无锡市新吴区长期以来坚持非遗文化“传习、培训、普及、交流、服务”五位一体的文化惠民工程,以传习为目的、培训为手段,带动各基层服务点和学校交流互动,积极推广普及,做到区域性全覆盖,繁荣了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新吴区的吴文化传承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