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科学教学课堂交流的时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提高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途径之一 ——把握课堂交流的时机出发,主要抓住以下七个时机来切实提高科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独立思考后,展示思维过程时;凸现原有认知,组织教学时;探索问题后,谈探索体验时;任务重,规模较大,个人承担不了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很开放时;有困难,没思路时;自由发挥,巩固深化知识时。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堂交流;时机
  
   课堂交流在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中已得到广泛的关注。课堂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传统的课堂交流存在着形式单一的弊端,随着新课程逐步深入,交流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但往往是为了交流而交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的科学教学现状表明,科学课堂交流还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一些教师对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交流的要素没有很好的把握,以致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往往流于形式。
  要利用好交流这一策略,首先我们对“交流”应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一、交流的内涵与外延
  交流是指有效利用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图像、动作、声音等)和工具将有关资料或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清楚、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在知识经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会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善于反思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课堂交流,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科学活动一样,将促进教学中的交流互动,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交流的功能
  科学课堂中的交流有不同种类的形式,如:单人回答,小组讨论,同桌相互讨论等。不同的交流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所以,在不同的时机下所利用到的交流方式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交流的功能至少包括下面一些要素:
  认知方面:通过交流,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教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质量上都有较佳的表现;使学生经历不断质疑与辩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情意方面:通过交流,澄清观念、树立标准、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研究也发现,其中,讨论是检视个人价值观并促进道德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交流,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体向心力以及促进团体的自我理解。通过交流,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以及满足感。
  技能方面:通过交流,协助学生发展沟通能力与社交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机动、灵活地应用各种交流方式以使交流的功效最大化。
  三、七个关键时机
  1.独立思考后,展示思维过程时
  这一时机包含两个要素:独立思考和展示思维。“师生问答”这类最普通的交流形式中蕴藏的学问可不少。沈重予老师来我校指导时说过: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过程。而叫答和理答之间也有候答,候答就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另外,学生回答时,不要满足于答案,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追本溯源。如“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
  2.凸现原有认知,组织教学时
  科学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来的认知上,为了让教师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前概念,把握学情,教学前的交流与讨论非常必要。如研究摆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组织大家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数自己小组摆摆动的次数。结果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摆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猜想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凸现并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3.探索问题后,谈探索体验时
  在平时的教学中,探索问题后交流的多限于现象与结果。如此狭隘的交流是不能达到它应有的功效的。交流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使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对实验结果的推测,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说明,对同伴见解的争论,更可以是对一次科学探究的体会。
  4.任务重,规模较大,个人承担不了时
  实验是科学课的特征,很多实验的任务比较重,规模较大,比如:探究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活动。这时,教师有必要创造和谐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愉悦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5.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很开放时
  比如用到多种感官观察水,用多种方法比较水或其他液体的特点,做岩石变化的实验等等。此时扩大交流面,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
  6.有困难,没思路时
  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学生的眼光是不会与教师的眼神发生碰撞的,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他们的余光会自然而然地和两边的同伴触碰,心想:“这个问题有点难办,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好点子能和我分享吗?”学生有这个心理需求,期待着教师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做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全他们。通常,这种情况下的交流总能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学生回答的闪光点。
  7.自由发挥,巩固深化知识时
  科学课的复习阶段,实验已经不再占主流了,此时,很多教师常常采用“师生问答”式的复习策略。然而,个体思维代替不了全体,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我们更要关注后进生。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就是好方法。知识的内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比听别人讲一遍效果要好得多。新课伊始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时也不妨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
  我们的课堂交流离“有效”的距离还很遥远,教师们在课堂交流的环节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策略性知识的建构,方能最终达到新课程思想所要求的目标:让交流成为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成为培养全体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解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2、梁燕菲 《让交流更有效》《科学课》总第552期 2009.10
  3、王金国(台湾)《多功能的小组讨论教学》静宜大学地方教育辅导通讯 第8期
其他文献
选用大树杜鹃试管苗的带芽茎段进行离体培养,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从中选出了大树杜鹃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建立起了大树杜鹃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科学学科的教育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语文学科中要渗透科学教育,首先就要充分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其次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科学;再次就是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用科学。  关键词:创新;科学知识;掌握教材;积极引导;课外拓展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关系为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认为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进行了分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图灵奖获奖者为中心,从图灵奖官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万方数据库等采集信息,对基础数据统计后,从历年获奖人数、获奖人年龄/工作机构/年龄/研究领域、
年前我在辅导上一年级的女儿认读二类生字时,发现许多二类字如果巧妙与生活联系起来,女儿不但记得牢,而且学得轻松愉快。例如认读“荡”字,当时女儿会读了,认为自己也能认了,可将“荡”字放人许多二类字中时,女儿就不能迅速认读,甚至猜不出它的读音。后来我就让女儿想一想家中的菜汤:“汤刚端上桌时,总有菜叶在汤中跳跃,随波荡漾”。后来女儿一看到“荡”字时就会念起“菜叶在汤中荡漾”这句话。又例如“问”字,女儿认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在课堂上总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之中,甚至有不少学生会感到紧张与焦虑,有一种压抑感。你说这样的阅读不是高耗抵效吗?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吗?  那怎样能使学生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呢?我采用情景暗示,学生的显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