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当前国内外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目的是推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并为陕西省的体质健康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生 体制与健康 趋势分析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我国体质研究会及各专家学者对体质下的定义是:体质是构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人体的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心肺功能、心理发展水平、适应能力五方面内容。[1]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2005年对全国31个省25个民族的38万名学生进行体制与健康的检测,其结果与2000年相比发现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包括身高、体重、胸围与2000年相比都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方面(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其值有所下降,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上升较大。同时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的特点。[2]由此可见祖国新生一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正呈下降趋势。
(二)国外青少年健康状况。
从日本文部省2003年对日本青少年成长状况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发现日本青少年男女生身高比197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生长发育均有所提前;而男女生的最大握力和抛球平均距离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体质方面有所减弱。[3]
而美国各州的体质测试方法与措施各有不同。现以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为例,美国2003年春季对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5、7、9年级的学生的体适能测试发现只有49%--59%的学生合格,65%--66%的学生身体成份达到合格标准,79%--83%的学生腹部力量合格,79%--83%的学生的躯干伸展肌力量合格,65%--66%学生的上肢力量合格,79%--83%学生的柔韧性达到合格标准。[3]
中国、美国、日本的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的数据显示出三国的共同特点即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提高且身体素质方面有所下降,但中国和美国、日本的差距也明显加大,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此外,肥胖已日益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国,成为20世纪流行较大、具有潜在危险性且较难控制的健康问题。[4]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1)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2)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体育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改变学生以往“动态积极”的身体运动,使其向“静态消极”、“以静代动”的身体运动方式转变,影响了青少年骨骼、肌肉、神经的发育。
(3)家长的错误认识。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升学轻素质,重营养轻锻炼的错误意识,将孩子培养成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或是“小胖墩”。
(二)学校教育方面。
(1)现行教育体制的缺位。由于受到高考体制的影响,学校和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虽然体育已纳入中考范围,但是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上仅仅局限于眼前,不从长远考虑,急功近利,你考什么我就练什么,体育考试工作的力度不够,只是“走走过场”,尚不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中学毕业生的体质与健康的质量。
(2)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体育活动器材明显不足。尤其是实施新课标以来,部分体育器材的使用率不高,学生的选项比较集中,尤显得场地和器材匮乏。特别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连最基本的体育达标器材都得不到满足,更何谈充足性。
(3)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因素。一方面很多省市(特别是西部和山区)没有足够的体育师资,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较差,有些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而是跨科教学,再加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体育教师自身产生懈怠心里,进而使教学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提高体质的措施
教育部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达了一些文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改良现状。最为典型的是“阳光体育”和“蛋奶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只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就要从多方努力,从基本着手,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以下搜集了一些公认可行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
(二)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三)加强体育教学,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运动风气。
(四)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加大中、高考体育分数比重。
(一)认真完成教育部文件,杜绝形象工程。
(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体育法律法规,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2006年8月召开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讲到“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首先是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我们教育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加体育课时,这体现教育部对体育十分重视。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和教育部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十分关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改善青少年体质的现状,提高健康质量,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候乐荣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1.
[2]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
[3]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
[4]Gortmaker SL,Dietz WH,Sobol AM et al.Increasing Pediatric Obestiy in the United States.A.J.D.C,1987,141:535--539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中学)
[关键词]中小学生 体制与健康 趋势分析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我国体质研究会及各专家学者对体质下的定义是:体质是构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人体的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心肺功能、心理发展水平、适应能力五方面内容。[1]
一、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2005年对全国31个省25个民族的38万名学生进行体制与健康的检测,其结果与2000年相比发现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包括身高、体重、胸围与2000年相比都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方面(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其值有所下降,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上升较大。同时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的特点。[2]由此可见祖国新生一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正呈下降趋势。
(二)国外青少年健康状况。
从日本文部省2003年对日本青少年成长状况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发现日本青少年男女生身高比197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生长发育均有所提前;而男女生的最大握力和抛球平均距离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体质方面有所减弱。[3]
而美国各州的体质测试方法与措施各有不同。现以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为例,美国2003年春季对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5、7、9年级的学生的体适能测试发现只有49%--59%的学生合格,65%--66%的学生身体成份达到合格标准,79%--83%的学生腹部力量合格,79%--83%的学生的躯干伸展肌力量合格,65%--66%学生的上肢力量合格,79%--83%学生的柔韧性达到合格标准。[3]
中国、美国、日本的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的数据显示出三国的共同特点即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提高且身体素质方面有所下降,但中国和美国、日本的差距也明显加大,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此外,肥胖已日益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国,成为20世纪流行较大、具有潜在危险性且较难控制的健康问题。[4]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1)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2)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体育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改变学生以往“动态积极”的身体运动,使其向“静态消极”、“以静代动”的身体运动方式转变,影响了青少年骨骼、肌肉、神经的发育。
(3)家长的错误认识。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升学轻素质,重营养轻锻炼的错误意识,将孩子培养成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或是“小胖墩”。
(二)学校教育方面。
(1)现行教育体制的缺位。由于受到高考体制的影响,学校和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虽然体育已纳入中考范围,但是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上仅仅局限于眼前,不从长远考虑,急功近利,你考什么我就练什么,体育考试工作的力度不够,只是“走走过场”,尚不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中学毕业生的体质与健康的质量。
(2)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体育活动器材明显不足。尤其是实施新课标以来,部分体育器材的使用率不高,学生的选项比较集中,尤显得场地和器材匮乏。特别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连最基本的体育达标器材都得不到满足,更何谈充足性。
(3)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因素。一方面很多省市(特别是西部和山区)没有足够的体育师资,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较差,有些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而是跨科教学,再加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体育教师自身产生懈怠心里,进而使教学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提高体质的措施
教育部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达了一些文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改良现状。最为典型的是“阳光体育”和“蛋奶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只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就要从多方努力,从基本着手,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以下搜集了一些公认可行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
(二)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三)加强体育教学,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运动风气。
(四)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加大中、高考体育分数比重。
(一)认真完成教育部文件,杜绝形象工程。
(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体育法律法规,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2006年8月召开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讲到“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首先是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我们教育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加体育课时,这体现教育部对体育十分重视。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和教育部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十分关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改善青少年体质的现状,提高健康质量,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候乐荣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1.
[2]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
[3]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
[4]Gortmaker SL,Dietz WH,Sobol AM et al.Increasing Pediatric Obestiy in the United States.A.J.D.C,1987,141:535--539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