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 着眼对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阅读的支撑。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生活,阅读自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才能解读文本,对话文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生生、师生交流对话的课堂态势。
  一、回归生活,消除阅读障碍,让对话真实
  《错过》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对于这个观点,许多学生并不太理解,于是在课堂中,笔者设法让学生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以下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错过”什么?
  生1:我曾因为错过公交车而错过了参加市少年宫文艺演出的选拔机会。
  师:哦,真是太可惜了。你“错过”了施展文艺才华的机会,你有没有“得到”什么?
  生1:失去机会后,我很难过。可从这次“错过”中,我明白:机遇是要靠自己好好把握的,不珍惜,不好好把握,就等于没机遇。至少,从此以后,我养成了准时的习惯。
  师:很好。你的这番反省和正确的行为,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
  生1:“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生2:我和他有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我又“错”而复得。我去报名参加少年宫的小提琴兴趣小组,可因为报名晚了,兴趣小组已经招满,没办法,我只能报美术绘画组。我很懊恼。峰回路转,一个同学转学到外地,空出的名额给了我。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结果,最后报名的我,最早通过了八级考试。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用作者的话来讲,是因为——
  生2:“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把握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
  文本是生活的反映,字里行间浸润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认知;生活是文本生成的土壤,为作者思想情感的滋生提供了足够的“源头活水”。因此,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我们总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注解,从而化解疑难与困惑。
  二、品味生活,促进个性化阅读,让对话多彩
  教学《背影》时,针对父亲爬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生活中有这样令人感动或者深刻的画面吗?与文中的背影联系起来,请谈谈从中你读到了什么。下面是学生的回答:
  生1:小时候看戏时,父亲将我举过头顶,时间久了,我感到父亲的双臂在颤抖。与文中的父亲行为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父爱是基石,为我们成长铺平道路。
  生2:等车时,父亲用高大的身躯为我阻挡呼啸的北风。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那时我感到,父爱是一座沉默的山,它阻挡北风,为我营造成长的春天。读到这里的父亲的背影,这样的感觉更强了。
  生3:我跟他们的感觉不一样。我爸爸从小就培养我独立的个性,我能做的,他从来不帮我做。小时候我摔倒了,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爸非但不拉我,而且还严厉地命令我站起来,他严厉的神情,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独立的个性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但这也是一种爱,一种对我未来负责的爱。对于文中的父亲,我很尊敬他,他的背影也让我感动,但是我真的觉得他这样做不是爱儿子的最好方式……
  生1: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文中的父亲尽心尽责,在困难中尽最大的能力照顾儿子,儿子已经被父亲的背影感到得流下泪,这怎么不是爱儿子的最好方式?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不同的父亲释放的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品尝到的父爱的味道也会不一样,我们对父爱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善解父爱,回报父爱。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带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审美活动;同时,由于语言文字极大的包容性,又使得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解读。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学要展开对话,课堂就要选择以学生的生活为支撑,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文本实际的契合点,精选话题,以此导读,牵引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和思考文本,让学生有联想的空间、有欣赏的自由和有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读出自我,产生共鸣。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不以教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感活动,这样的对话,才是有效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
  三、思考生活,深化閱读效果,让对话深刻
  在教学《都市精灵》前,笔者对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状况作了一番调查,发现本地的环境状况很令人担忧。笔者拍下了冒着浓烟的烟囱、被污染的河水、正在排泄污水的管口、生长在污水边的蔬菜等十余幅照片,制作了PPT,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污染正侵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针对身边的污染,你能选一个角度,给市长写封短信,在信上怎么说,才能打动市长,才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呢?以下是课堂热烈发言的情景:
  生1:我会告诉市长我养的金鱼的故事。去年,买回几条金鱼,我从河里舀来一盆水来养它们。看着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我的心中轻松而快乐。我把它们放在床头柜上,让它们陪我一起进入梦乡。可是第二天早上,它们全肚皮朝天地死了。我哭了,爸爸告诉我,河水已被周围很多印染厂排出的污水污染。我会对市长说,灰色的天空,浑浊的河水,正在毁灭我们青春的记忆,正在污染我们纯洁的心灵;治理污染吧,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像蓝天、河水一样清澈透明!
  生2:我会给市长写一则童话。我是一只小鸟,河边的芦苇是我的家。许多年前,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在浓密的芦苇丛中筑巢、觅食,在水边追逐嬉戏。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河水不再清澈,芦苇不再浓密,我的伯伯、叔叔被迫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了芦苇滩。市长伯伯,我的亲人们已不爱这座城市,他们正一个个地飞离这座城市。治理环境吧,让我们拥有一片安宁的空间,让我的亲人重新飞回芦苇滩,重新飞行在城市的青山绿水之间!
  生3:在信中我会这样写:一个恶习、一种不良的行为都会损伤环境的肌体,更不要说将大量的污水排入江河,将滚滚浓烟排向天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后果是环境一天天遭受破坏。环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依靠,失去健康的环境,我们人类也就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我要发动让所有认识的人在这封信上签名,然后寄给市长!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阅读教学的外延拓展和内涵深化,是使“对话”深入人心、根植于学生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理性导向。但是,这样做容易产生的弊端是语文的泛化,从而使对话肤浅而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换句话讲,那种脱离言语实践的人文性教育活动很可能是非语文的教学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实施人文教育的素材,而且要善于将此转化为一种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所谓交际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交际活动为中心,渗透到听、说、读、写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场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热衷交际,因此交际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交际教学法进行简要探讨。  一、交际法实际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活化教学  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又是不容乐观的。首先,语文学习和理科学习不一样,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其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网络充斥生活,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读书,写一写文章,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所以现在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最后,时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他们所谓的“高校课堂”,向学生灌
古人论文讲究“就事”,即在赏析评论诗词文章时要注意联系作者写作此诗文时特殊的人生遭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有见地与实用价值的观点。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古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遭际,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起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来就会容易、深刻得多。事实上,广大的语文教师也一直在这样做着。但问题
一、变换背景  1.现在的学生爱读网络小说,喜欢其新鲜、刺激的情节,而对选入教材中的诸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文言小说则不屑一顾。  2.按部就班地用“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的模式教小说,学生的情感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澜,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即使在课堂上回答了几个问题,也只是干瘪的死板的条条框框,难以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3.高考“语言知识运用”板块常设有拟写对联这样一
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朗读目标不明确。有些课堂,听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讲评的基础,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意义重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自己闭门改得很辛苦,而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误区之一,教师忘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说得非常清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应加强批改的实践性,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教学活动中来。误区之二,忽视了作文的主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作为教师,我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乘着改革的浪潮,迎风破浪,扬帆起航。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活动。活动中,有来自不同省市的特级教师为我们上观摩课,这些观摩课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陶醉,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感动。以下是我在听观摩课后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创意教学,循循善诱  余映潮老师执教了《七颗钻石
随着中考作文分值不断攀升,大大小小的作文指导书、辅导班顿成轰炸之势汹涌而来。结果,财力花了不少,收效却甚微。这一来,家长急,学生忙,语文老师压力无形加大。毕竟写作文不是背单词,一篇好文章来源于一定的语言积累,生活感悟和灵巧的思维,非一蹴而就。  随着电脑、投影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教学活动更丰富,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唤起了学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分量不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读以养目,鉴以养心”的目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
尽管人教版教材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军地位,但是它的编写也还尚未达到尽善尽美,仍存在着缺憾与不足,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表达交流”部分。笔者就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表达交流”单元中的“演讲”为例,对教材中这部分安排的“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两个环节,从其理论指导与活动实践两方面所设计编排的教学内容,来具体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在“表达交流”部分教材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