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从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①注意总结规律,切忌死记硬背;②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③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④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知识的归类复习。
【关键词】中学生 历史教学 激发 培养 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那么,怎样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从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1.注意总结规律,切忌死记硬背
历史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多年来,初中历史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完成任务,常常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今,在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创新教育,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展学生思路。而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切忌死记硬背,机械呆板,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记忆历史事件的要领、历史时间的方法等,通过教师自己的示范引导,运用多种方法变单调、枯燥为有趣,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讲解《西晋短暂的统一》《三国鼎立》等故事情节多层次复杂的课文时,可运用挂图、插图、图表、历史材料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理解,这样的效果很好。
2.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教师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讲《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设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了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你看,他正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立不安。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决定后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3.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获得理性认识。教师应依据教材,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如在讲解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析应怎样替国家出谋划策,为黎民社稷着想,想办法,分析当时的历史现实,畅谈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学生要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运用科学的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分析秦始皇、汉武帝等不能用小说中的观点来分析,以偏概全,应从整个历史过程中看人物的功绩与过失,注意史论结合,讲究科学性、辩证性等,学生通过类似的这样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明确实行政策的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4.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知识的归类复习
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努力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自己围绕课文,查找资料,课前预习、课后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史记》《春秋》《资治通鉴》《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籍,既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注意训练,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历史课时少,知识繁琐的问题。练习要及时、准确、不留后遗症,不要把“包袱”都集中在一起解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在复习阶段要注意抓好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知识的归类复习。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 历史教学 激发 培养 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那么,怎样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从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1.注意总结规律,切忌死记硬背
历史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多年来,初中历史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完成任务,常常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今,在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创新教育,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展学生思路。而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切忌死记硬背,机械呆板,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记忆历史事件的要领、历史时间的方法等,通过教师自己的示范引导,运用多种方法变单调、枯燥为有趣,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讲解《西晋短暂的统一》《三国鼎立》等故事情节多层次复杂的课文时,可运用挂图、插图、图表、历史材料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理解,这样的效果很好。
2.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教师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讲《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设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了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你看,他正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立不安。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决定后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3.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获得理性认识。教师应依据教材,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如在讲解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析应怎样替国家出谋划策,为黎民社稷着想,想办法,分析当时的历史现实,畅谈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学生要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运用科学的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分析秦始皇、汉武帝等不能用小说中的观点来分析,以偏概全,应从整个历史过程中看人物的功绩与过失,注意史论结合,讲究科学性、辩证性等,学生通过类似的这样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明确实行政策的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4.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知识的归类复习
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努力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自己围绕课文,查找资料,课前预习、课后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史记》《春秋》《资治通鉴》《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籍,既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注意训练,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历史课时少,知识繁琐的问题。练习要及时、准确、不留后遗症,不要把“包袱”都集中在一起解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在复习阶段要注意抓好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知识的归类复习。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