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老浏河往东走,经过茶馆、杂货铺、商店,在一棵最大的柳树下,有三间飘着酒香的老房子,白墙黑瓦,古朴雅致,一处极其寻常的水边人家,静静地等着远客前来。这是小镇上生意最好的小酒馆。
老浏河流向长江,外来的船只循水而行,七弯八弯拐过来,锚在了岸边。鸟在枝头鸣叫几声,柳枝在水面摆动,一道道涟漪和船相碰,船和小镇一起在水上摇摆,一切都和谐自然。船上的人,仿佛是从远处的尘土里过来的,在船头掸一掸衣服,走过通往岸上的跳板,直奔陈家小酒馆。
酒馆的主人名唤陈家阿公,因为小酒馆是他老婆祖上开的,所以,他不晓得小酒馆开了多少代,扳扳手指头从他老婆这一代开始往前算,数着数着就忘记了。他常摇头说:“我是在吃老本,混混小日子。”酿酒的手艺也是老婆的祖上传下来的,陈家阿公心中很惭愧:“这酒不如我老丈人酿的香。”人们也很客气:“陈家阿公,侬客气了,我们觉得侬的酒是小镇上的一只鼎,一个字——赞。”
来小酒馆的基本都是常客,也就是称为“老酒鬼”的一帮人。他们从小看着父辈进进出出小酒馆,等父辈走了,自己也成了小酒馆的常客。小酒馆里有老白汰,黄酒,烧酒,价钱不同。一般喝黄酒、烧酒的多,一壶一只角子,或者5分洋钿一碗。老白汰对于喝酒的人来说,是涮涮嘴巴,称为鸡啼酒,就是那些酗酒如命,口袋里翻不出几只铜钱银子的酒鬼一早喝的。
多年的经验,让陈阿公看人一看一个准,哪怕是初次来店里的客人,他都能轧出苗头,来人心思重,还是心情愉悦。不过,陈家阿公从不与其他人传话,在他的小酒馆里,谦谦君子也好,老酒鬼也好,如何的放浪形骸,他都不会过问,他晓得酒是提神和麻醉的,而酒桌上大家在意的只有酒,和酒后的快活。酒客们说出的话基本不经过脑子过滤,话只跟着酒精发酵,越说越多,越扯越远,越来越豪迈。他们是王,也是判断是非的哲人。
小镇时常会被江风包裹着,就像小镇是属于江风的。长江里的巨浪一个接一个拍上江滩,江风时不时地吹进小酒馆。走进小酒馆里的人说话都大声大气的,或许是酒客们怕自己说的话会被江水淹没,又仿佛江风会把他们的话送到很远的地方。来酒馆的人,或被生活困顿一生,或被情爱纠缠大半生,或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破了头皮,或孤苦难言,钻进小酒馆,酒碗端起来,相互碰一下,所有的尘埃都落在了小酒馆的门外。
陈家阿公对小酒馆照管得井井有条,鱼啊肉啊,是供配的,非常紧张,他会想尽办法为自己酿的酒配小菜。春天的莴苣,夏天的酱黄瓜,秋天的萝卜干,冬天的雪里蕻,经过他手里加工,都成了下酒的好菜。至于荤菜么,半夜去老浏河里撒网抓鱼,回家后洗干净,用盐腌渍一晚上,第二天放点葱、姜、酒煮熟,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后放进坛子,一层鱼一层酒放满了用盖子封住,半个月后打开,酒香鱼香引诱得老酒客口水直流。大厅里一声接一声:一碗老酒,一碟小鱼。
酒香吸引不了猫狗,鱼香却把远近的猫狗们引了过来。陈家阿公不吝啬,把鱼撕开后,分给几只猫狗,猫狗吃了鱼后倒生出了醉意,走路东拐西拐的。酒客心里替陈家阿公心疼:陈家阿公,一条鱼就要5分洋钿,侬哪能舍得的,给这些畜生吃了也是白吃。陈家阿公笑笑说,鱼么,老浏河有的是,抓不完,给猫狗们吃点解解馋,我不少啥的。
酒馆开着有进账,也不乏赊账的,陈家阿公从不上门要账,有钱了到开春结账,没钱就缓缓,人来了照样打一碗酒端上。有年迈的,人走了,账还记在簿子上。陈家阿公噼里啪啦打几下算盘,然后用毛笔把记账本的那一栏划掉。每划掉一个名字,心里就是一阵怅然。老酒客又会替陈家阿公心疼:又一个铜钱银子没有收到。
人都走了,还计较啥呢?说不定是我前世欠他们的,今世么正好还给他们,两清了。陈家阿公的声音很低,仿佛是说给酒客,又仿佛在自言自语。
陈家阿公开着酒馆,却很少喝酒,只在酿造的时候尝一下,他常说自己喝不出酒味,觉得酒味苦辣。小镇上的人没有一个劝他喝酒的。
据老人说,陈家阿公的老婆和外来船上的人好上后,把小酒馆给了陈家阿公就跑了。陈家阿公一个人守着这个小酒馆,后来老婆有了孩子被人拋弃后跳了河,临走时让人带话,没脸回浏河了,就让河水带她回浏河。陈家阿公知道后,关了小酒馆的门,求镇上的男人们一起去寻找,找到后厚葬了她,然后把她的儿子领回小酒馆养大,视如己出。
镇上的人都说陈家阿公傻,陈家阿公也不和人争辩,只是说:这酒馆是她留给我的,酒馆养活了我一辈子,我为她做两件事情也是应该的。
陈家阿公不愿意儿子接下这个小酒馆,逼着儿子读了大学,分配在省城工作。自己则守在小酒馆。他对酒馆的看法,要比其他人多很多,看着镇上的人一杯酒一杯酒地喝,从朝阳升起,喝到夕阳落山。他情愿一个人带着对小酒馆的爱恨老去。
责任编辑:黄艳秋
老浏河流向长江,外来的船只循水而行,七弯八弯拐过来,锚在了岸边。鸟在枝头鸣叫几声,柳枝在水面摆动,一道道涟漪和船相碰,船和小镇一起在水上摇摆,一切都和谐自然。船上的人,仿佛是从远处的尘土里过来的,在船头掸一掸衣服,走过通往岸上的跳板,直奔陈家小酒馆。
酒馆的主人名唤陈家阿公,因为小酒馆是他老婆祖上开的,所以,他不晓得小酒馆开了多少代,扳扳手指头从他老婆这一代开始往前算,数着数着就忘记了。他常摇头说:“我是在吃老本,混混小日子。”酿酒的手艺也是老婆的祖上传下来的,陈家阿公心中很惭愧:“这酒不如我老丈人酿的香。”人们也很客气:“陈家阿公,侬客气了,我们觉得侬的酒是小镇上的一只鼎,一个字——赞。”
来小酒馆的基本都是常客,也就是称为“老酒鬼”的一帮人。他们从小看着父辈进进出出小酒馆,等父辈走了,自己也成了小酒馆的常客。小酒馆里有老白汰,黄酒,烧酒,价钱不同。一般喝黄酒、烧酒的多,一壶一只角子,或者5分洋钿一碗。老白汰对于喝酒的人来说,是涮涮嘴巴,称为鸡啼酒,就是那些酗酒如命,口袋里翻不出几只铜钱银子的酒鬼一早喝的。
多年的经验,让陈阿公看人一看一个准,哪怕是初次来店里的客人,他都能轧出苗头,来人心思重,还是心情愉悦。不过,陈家阿公从不与其他人传话,在他的小酒馆里,谦谦君子也好,老酒鬼也好,如何的放浪形骸,他都不会过问,他晓得酒是提神和麻醉的,而酒桌上大家在意的只有酒,和酒后的快活。酒客们说出的话基本不经过脑子过滤,话只跟着酒精发酵,越说越多,越扯越远,越来越豪迈。他们是王,也是判断是非的哲人。
小镇时常会被江风包裹着,就像小镇是属于江风的。长江里的巨浪一个接一个拍上江滩,江风时不时地吹进小酒馆。走进小酒馆里的人说话都大声大气的,或许是酒客们怕自己说的话会被江水淹没,又仿佛江风会把他们的话送到很远的地方。来酒馆的人,或被生活困顿一生,或被情爱纠缠大半生,或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破了头皮,或孤苦难言,钻进小酒馆,酒碗端起来,相互碰一下,所有的尘埃都落在了小酒馆的门外。
陈家阿公对小酒馆照管得井井有条,鱼啊肉啊,是供配的,非常紧张,他会想尽办法为自己酿的酒配小菜。春天的莴苣,夏天的酱黄瓜,秋天的萝卜干,冬天的雪里蕻,经过他手里加工,都成了下酒的好菜。至于荤菜么,半夜去老浏河里撒网抓鱼,回家后洗干净,用盐腌渍一晚上,第二天放点葱、姜、酒煮熟,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后放进坛子,一层鱼一层酒放满了用盖子封住,半个月后打开,酒香鱼香引诱得老酒客口水直流。大厅里一声接一声:一碗老酒,一碟小鱼。
酒香吸引不了猫狗,鱼香却把远近的猫狗们引了过来。陈家阿公不吝啬,把鱼撕开后,分给几只猫狗,猫狗吃了鱼后倒生出了醉意,走路东拐西拐的。酒客心里替陈家阿公心疼:陈家阿公,一条鱼就要5分洋钿,侬哪能舍得的,给这些畜生吃了也是白吃。陈家阿公笑笑说,鱼么,老浏河有的是,抓不完,给猫狗们吃点解解馋,我不少啥的。
酒馆开着有进账,也不乏赊账的,陈家阿公从不上门要账,有钱了到开春结账,没钱就缓缓,人来了照样打一碗酒端上。有年迈的,人走了,账还记在簿子上。陈家阿公噼里啪啦打几下算盘,然后用毛笔把记账本的那一栏划掉。每划掉一个名字,心里就是一阵怅然。老酒客又会替陈家阿公心疼:又一个铜钱银子没有收到。
人都走了,还计较啥呢?说不定是我前世欠他们的,今世么正好还给他们,两清了。陈家阿公的声音很低,仿佛是说给酒客,又仿佛在自言自语。
陈家阿公开着酒馆,却很少喝酒,只在酿造的时候尝一下,他常说自己喝不出酒味,觉得酒味苦辣。小镇上的人没有一个劝他喝酒的。
据老人说,陈家阿公的老婆和外来船上的人好上后,把小酒馆给了陈家阿公就跑了。陈家阿公一个人守着这个小酒馆,后来老婆有了孩子被人拋弃后跳了河,临走时让人带话,没脸回浏河了,就让河水带她回浏河。陈家阿公知道后,关了小酒馆的门,求镇上的男人们一起去寻找,找到后厚葬了她,然后把她的儿子领回小酒馆养大,视如己出。
镇上的人都说陈家阿公傻,陈家阿公也不和人争辩,只是说:这酒馆是她留给我的,酒馆养活了我一辈子,我为她做两件事情也是应该的。
陈家阿公不愿意儿子接下这个小酒馆,逼着儿子读了大学,分配在省城工作。自己则守在小酒馆。他对酒馆的看法,要比其他人多很多,看着镇上的人一杯酒一杯酒地喝,从朝阳升起,喝到夕阳落山。他情愿一个人带着对小酒馆的爱恨老去。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