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实录;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7-04
一、实践基地简介
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处县城城东,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1400余人。学校在2012年落成,是乐亭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利用校园内的空闲荒地开垦建设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2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其中五分之二由学校总务处管理,其余五分之三由学生管理。
学校为各班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有工具间,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对实践基地进行管理。该基地因建在学校内,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又可排涝。
二、教学实践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多观察与数学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实践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划线工具、石灰粉、活动黑板等。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读题,并说出结果(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学生表示同意)。
生2: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3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2 )份,这块地一共有( 5 )份。
b.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生3:口述算式
a.农场把一块100公顷的地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种大豆,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顷? (100÷5×3,100÷5×2)
b.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24×3/5,24×2/5)(学生表示同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校的图片,(课件出示)看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我们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也很宽敞。
生2:我们的校园很整洁,也很美丽。
生3:我们学校的长廊很漂亮,很壮观,我很喜欢。
生4: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很高兴。
师:的确,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好,我也为我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这是我校操场西南侧的一块荒地。
师: 对,这块荒地在今年5月份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将这块荒地种上蔬菜、花草,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生2:还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看例1:(课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学校的总务处管理,已经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找同学读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已知这块地的总面积是240平方米。
生2: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
生3:问题是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师:同桌交流一下,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生2: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找两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 3 5=8份
种茄子的面积: 240÷8×3=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8×5=150(平方米)
2) 3 5=8
种茄子的面积: 240×3/8=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数思考的,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积,再用一份的面积乘3就是茄子的面积,一份的面积乘5就是西红柿的面积。
师:他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二名同学解释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声)
再次找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给大家作解释。
师:我们怎样检验一下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简,看看是不是得3:5。
师:同学们检验的方法真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会检验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 :我们的劳动基地还剩下一块,学校计划让学生来管理,同学们有信心管理好吗?(学生热情高涨:有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管理这块实验基地的第一个问题,请看例2(课件出示):如果我们将这块地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找同学读题)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要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
生2:让我们确定每种花的位置。
师:同学们能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应按怎样的步骤来进行。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生:分3步进行:
1)测量出这块地的长。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
3)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就能确定出每种花的位置。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其过程。这时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了,你们同意他的做法,是吗?(学生点头)老师真佩服你们的聪明才智,再找一位同学说一下步骤。
学生说明。
师:那我们就去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实际划分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分成5组,一二组测量这块地的长;三四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五组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确定出每种花的具体位置。(小组合作,人人动手。)
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由组长带队走向了实验基地。
师:下面每组学生再次回忆一下你们组的任务,拿好你们需要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有序地进行了操作。
每组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长是60米。
生2:我们的计算过程是
2 5 3=10
60÷10=6(米) 6×2=12(米) 6×5=30(米)6×3=18(米)
生3:我们的计算过程是2 3 5=10
60×2/10=12(米) 60×5/10=30(米) 60×3/10=18(米)(分别写在了活动黑板上)
生4:我们把两个长都从南边开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个记号,然后再把相对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三种花的位置了。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整理好工具,排好队回到教室。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而且还运用它解决了实际划分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自己读题,并解答出来。
订正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后我们还会对这块实验基地进行预算,进行实际种植,同学们有信心吗?
(四)畅谈感受,总结课堂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两种解法。
生2:我学会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实际划分,确定位置。
生3:我不仅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会实际运用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我非常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生4: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什么时候还上啊?
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并把各种水果的比以及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六)教学反思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运用于生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例题的选取,我选的是劳动实验基地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到种植的茄子和西红柿,到底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讲授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后,我增加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把实验基地的一块地按2:5:3进行实际划分,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这一环节的加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具有灵活性。
3.注重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等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了。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本课学生在进行实际划分前和实际划分中都是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完成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7-04
一、实践基地简介
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处县城城东,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1400余人。学校在2012年落成,是乐亭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利用校园内的空闲荒地开垦建设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2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其中五分之二由学校总务处管理,其余五分之三由学生管理。
学校为各班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有工具间,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对实践基地进行管理。该基地因建在学校内,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又可排涝。
二、教学实践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多观察与数学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实践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划线工具、石灰粉、活动黑板等。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读题,并说出结果(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学生表示同意)。
生2: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3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2 )份,这块地一共有( 5 )份。
b.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生3:口述算式
a.农场把一块100公顷的地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种大豆,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顷? (100÷5×3,100÷5×2)
b.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24×3/5,24×2/5)(学生表示同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校的图片,(课件出示)看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我们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也很宽敞。
生2:我们的校园很整洁,也很美丽。
生3:我们学校的长廊很漂亮,很壮观,我很喜欢。
生4: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很高兴。
师:的确,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好,我也为我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这是我校操场西南侧的一块荒地。
师: 对,这块荒地在今年5月份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将这块荒地种上蔬菜、花草,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生2:还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看例1:(课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学校的总务处管理,已经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找同学读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已知这块地的总面积是240平方米。
生2: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
生3:问题是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师:同桌交流一下,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生2: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找两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 3 5=8份
种茄子的面积: 240÷8×3=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8×5=150(平方米)
2) 3 5=8
种茄子的面积: 240×3/8=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数思考的,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积,再用一份的面积乘3就是茄子的面积,一份的面积乘5就是西红柿的面积。
师:他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二名同学解释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声)
再次找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给大家作解释。
师:我们怎样检验一下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简,看看是不是得3:5。
师:同学们检验的方法真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会检验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 :我们的劳动基地还剩下一块,学校计划让学生来管理,同学们有信心管理好吗?(学生热情高涨:有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管理这块实验基地的第一个问题,请看例2(课件出示):如果我们将这块地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找同学读题)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要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
生2:让我们确定每种花的位置。
师:同学们能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应按怎样的步骤来进行。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生:分3步进行:
1)测量出这块地的长。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
3)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就能确定出每种花的位置。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其过程。这时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了,你们同意他的做法,是吗?(学生点头)老师真佩服你们的聪明才智,再找一位同学说一下步骤。
学生说明。
师:那我们就去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实际划分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分成5组,一二组测量这块地的长;三四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五组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确定出每种花的具体位置。(小组合作,人人动手。)
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由组长带队走向了实验基地。
师:下面每组学生再次回忆一下你们组的任务,拿好你们需要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有序地进行了操作。
每组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长是60米。
生2:我们的计算过程是
2 5 3=10
60÷10=6(米) 6×2=12(米) 6×5=30(米)6×3=18(米)
生3:我们的计算过程是2 3 5=10
60×2/10=12(米) 60×5/10=30(米) 60×3/10=18(米)(分别写在了活动黑板上)
生4:我们把两个长都从南边开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个记号,然后再把相对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三种花的位置了。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整理好工具,排好队回到教室。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而且还运用它解决了实际划分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自己读题,并解答出来。
订正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后我们还会对这块实验基地进行预算,进行实际种植,同学们有信心吗?
(四)畅谈感受,总结课堂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两种解法。
生2:我学会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实际划分,确定位置。
生3:我不仅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会实际运用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我非常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生4: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什么时候还上啊?
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并把各种水果的比以及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六)教学反思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运用于生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例题的选取,我选的是劳动实验基地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到种植的茄子和西红柿,到底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讲授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后,我增加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把实验基地的一块地按2:5:3进行实际划分,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这一环节的加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具有灵活性。
3.注重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等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了。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本课学生在进行实际划分前和实际划分中都是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完成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