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都是从启蒙到认识,再到熟悉,最后达到一个高度。因此,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将会受用终生。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创新探索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真正做到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要发挥书籍的作用,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所感悟,有所兴致,有所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兴趣,这样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激情与勇气,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满足感,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才会变得顺理成章。
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语文教师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后,总结出本书或者文章的核心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出此书或一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接着,教师面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对故事的不解之处或者相关概念的延伸,以此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大体纲要制作相关学习卡片,写上对于人物关系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情景设定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现场表演,其他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对参与表演的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和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阅读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可以是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是尋找相关文章和书籍做一个延伸式练习,以此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为了鼓励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将优秀的读后感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张贴在班级后黑板或者班级活动栏上,让被鼓励的学生更有自信,同时也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到阅读来,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理解能力、思维角度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掌握班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思考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懂得学生的想法,从而切实给予学生帮助。教师要定位自己为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空间和路径,让他们自由结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跟组旁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控场。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幻灯片、动画、卡片,在全班甚至全校播放。让家长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读得开心,读得舒畅,读得深入,同时也可增加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进一步沟通和磨合,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打分,一方面作为平时成绩,另一方面可按加权分数的方式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对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乐于读书,善于读书,从读书中收获满足,收获自信,收获愉悦。通过自主阅读,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断积累阅读感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社会阅读资源
每年寒暑假,不少学生草草完成作业,之后就到处胡乱地玩耍,这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更让家长担忧害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和思想都不够成熟。这个时候让他们走进图书馆,安静地坐下来阅读书籍已然成为家长们的迫切渴望。纵观教育发展历程,对于小学生阅读的探索,无数教师和家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小学生阅读的培养进程依旧缓慢,整体氛围不够浓厚。为何如此?事实上,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培养和训练不单单是教师和家长的事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社会。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深度接触新鲜事物的平台;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资源和保障。近两年,国家致力于书香社会的建设,很多地方都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专门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都是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
图书馆书籍资源丰富,内容充实,是很好的社会阅读资源。同时,这种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设的图书馆拥有很好的人文环境,教师或者家长都可以陪同孩子阅读,有的还设有专门的讨论教室和电脑资料查阅室。每隔几周或者几个月就会有专门的阅读活动供学生参加,还会有一部分奖励。此外,这些图书馆每年都有全民读书日和有奖读书活动,以此吸引学生参与,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种社会阅读资源,引导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在寒暑假走进图书馆,自由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云集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真正做到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要发挥书籍的作用,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所感悟,有所兴致,有所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兴趣,这样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激情与勇气,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满足感,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才会变得顺理成章。
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语文教师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后,总结出本书或者文章的核心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出此书或一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接着,教师面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对故事的不解之处或者相关概念的延伸,以此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大体纲要制作相关学习卡片,写上对于人物关系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情景设定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现场表演,其他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对参与表演的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和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阅读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可以是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是尋找相关文章和书籍做一个延伸式练习,以此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为了鼓励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将优秀的读后感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张贴在班级后黑板或者班级活动栏上,让被鼓励的学生更有自信,同时也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到阅读来,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理解能力、思维角度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掌握班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思考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懂得学生的想法,从而切实给予学生帮助。教师要定位自己为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空间和路径,让他们自由结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跟组旁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控场。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幻灯片、动画、卡片,在全班甚至全校播放。让家长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读得开心,读得舒畅,读得深入,同时也可增加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进一步沟通和磨合,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打分,一方面作为平时成绩,另一方面可按加权分数的方式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对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乐于读书,善于读书,从读书中收获满足,收获自信,收获愉悦。通过自主阅读,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断积累阅读感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社会阅读资源
每年寒暑假,不少学生草草完成作业,之后就到处胡乱地玩耍,这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更让家长担忧害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和思想都不够成熟。这个时候让他们走进图书馆,安静地坐下来阅读书籍已然成为家长们的迫切渴望。纵观教育发展历程,对于小学生阅读的探索,无数教师和家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小学生阅读的培养进程依旧缓慢,整体氛围不够浓厚。为何如此?事实上,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培养和训练不单单是教师和家长的事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社会。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深度接触新鲜事物的平台;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资源和保障。近两年,国家致力于书香社会的建设,很多地方都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专门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都是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
图书馆书籍资源丰富,内容充实,是很好的社会阅读资源。同时,这种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设的图书馆拥有很好的人文环境,教师或者家长都可以陪同孩子阅读,有的还设有专门的讨论教室和电脑资料查阅室。每隔几周或者几个月就会有专门的阅读活动供学生参加,还会有一部分奖励。此外,这些图书馆每年都有全民读书日和有奖读书活动,以此吸引学生参与,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种社会阅读资源,引导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在寒暑假走进图书馆,自由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云集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