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蕴含着珍贵文化信息资源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职德育 教学资源开发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德育课是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加强中职德育课程建设,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尊重保护和活态传承,既是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其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器物、实物、手工制品等)及场所(文化空间)”。可见,非遗存在于口传身授、表演艺术、传统工业、社会风俗之中。2006年至2016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分民间文化、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共11类,而发源于九江都昌县、流行于赣西北一带的都昌鼓书,就属于曲艺类,2013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昌鼓书,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的曲艺,俗称“唱传”。源于宋代“讲学”,后发展为“讲传”,明万历年间随着都昌高腔的成型,单纯的“讲传”吸收高腔的艺术特长,使之演变成击鼓打板伴奏的“唱传”。多变的击鼓技艺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艺术,大大提高了该民间曲艺的表现力,都昌鼓书由此在茶楼酒肆、村巷阡陌流行开来。在内容方面,举凡神话传说、历史演义、革命故事、社会新风等等包罗万象,经典曲目如《封神榜》《薛仁贵征东》《万花楼》《卖血记》等。表现方式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或风趣诙谐,或声泣俱下,抑扬顿挫,惟妙惟肖,并且可视表演情境和观众口味而临场发挥。都昌鼓书的唱词一般以七言为主,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如《隋唐演义》开场白“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别的闲言我不表,《隋唐演义》唱一巡”。如《绣荷包》“三绣荷包三点红,你若爱我莫嫌穷,若嫌穷来莫爱我,桃花落地一片红。”长期以来,都昌鼓书成为百姓家喻户晓的精神食粮,不仅丰富了劳作生活,更在传播知识、惩恶扬善、改善婆媳邻里关系、宣传主流价值观、建设良好村风家风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宣传引导作用。
  都昌县政府自2013年起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县范围的鼓书比赛,重新燃起人们对本土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参赛的既有省级非遗传承人,又有热爱鼓书的年轻选手,为活态传承做了很好的尝试。但是,从比赛现场的观众多为中老年人可知,如何让这一古老的曲艺走进年轻人的视野,是活态传承的关键所在。正如冯骥才所说:“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到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最为有效的方式。”笔者认为,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既有必要性,同时也具备可行性:一是中职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没有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二是中职有别于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本县本乡,对民族性、地域性、活态性的本土非遗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方言上的便利。三是中职生对学科性灌输型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能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思想品德课程如果仍然沿袭普通中学的应试教学模式,势必事倍功半,把当地非遗融入课程教学,将核心价值观通过新编曲艺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新颖别致令学生兴趣盎然,又有效传承了非遗文化,可谓一箭双雕。
  近年来,都昌县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尝试把都昌鼓书引入德育课程教学,已取得良好效果。该校的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是:
  第一步,请省级鼓书传承人和每届鼓书大赛获奖者走进学校,商定适合青年学生的曲目,利用课余时间举行非遗进校园专场演出,让学生初步感知都昌鼓书的魅力。同时,请县文化局鼓书研究专家举行讲座,借助多媒体演示,介绍本地这一非遗项目的历史演变、社会影响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组织教师参与鼓书表演和脚本编写。学校专门安排两名对鼓书感兴趣的音乐教师一对一向传承人拜师学艺,三个月后就可以有模有样地在学校开唱了。同时安排几名语文组和政治组的教师,根据德育课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流传已久传统段子的结构形式新编脚本,供鼓书教师演唱。
  第三步,把新编鼓书搬进思政课堂,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根据传统曲目《十劝世人》改编的《十劝同学》:“一劝同学孝为先,千金难买父母恩。春夏秋冬年复年,只装儿女在心田。不管家庭多困苦,送儿上学把书念……” 将传统美德教育寓于声情并茂的唱词之中,是单纯的理性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该校的做法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也让学校尝到了教学改革的甜头,下一步正朝着将其开发成校本课程,进而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的目标努力。同时这一创新之举走出了一条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更为如何深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至于中职德育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认识到位,保障措施得力。学校多从育人的角度考虑,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应主动作为,当地政府可能更多地从非遗传承的角度出发。但仅仅只是解决了认识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保障这项工作的可持续性。
  二是办学定位要准,师资培养为上。校领导要有治理学校的眼光、胸怀和魄力,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办学定位要准,不能为了生源向普通高中追求升学率看齐,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谓高考班的管理上,应紧扣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办学目标,踏踏实实把功夫放到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教得好”才能“推得出”,“推得出”才能“招得进”,如此良性循环,才是办学之道。所以,治校者应该牢固树立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当地非遗资源,努力发挥其社会功能,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非遗师资是关键,如果全部依赖外请非遗传承人是不现实的。
  三是自行编写教材,开发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为代代口传身授,缺乏理论上的提炼和文本记录,并且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艺人为满足民众不同层次和不同口味需要,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要引进学校课堂就必须结合学校育人需要和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整理、改编乃至再创作。“旧瓶装新酒”的关键,在于教材的编写。有师资,有教材,有考核评价方式,纳入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就开发出来了。这对增强中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审美理想,乃至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功莫大焉。
  四是创新教学方法,有机整合资源。要使校本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像其他主干课程一样,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职的生源特点,理论够用就行,重在教、学、做一体,并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课程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上传至微信群、QQ群或者学校网站,发挥智能手机的功效,广为传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乐”,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熏陶。◆(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光重视学生对知识、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能在一定深度层次的探求中启发思维,开发智慧,提升能力,形成素养。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是知识的展示,我们的教学环节,不能成为众多结论的组合。有深度的课堂,应是在对各类信息的有机整合中,让学生兴味盎然地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思考、尝试、总结中快乐建构。  一、让概念性知识从“告诉”走向有意义的数学建构  数学教材中有着众多陈述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写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所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用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生活情境来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消除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隔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探究数学的奥秘。从生活的角度找寻数学问题,通常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搭建数学模型,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 
期刊
一、科学搭配、组建小组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能取得实效,笔者实行大班“小班化”管理。也就是说,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学习小组。如班里共有52名同学,将其划分为由4人组成的13个小组。在此之前,笔者会考虑每一个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同时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分成三类,按照1:2:1的比例进行调配即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的调配,不
期刊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心骨。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我们习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生硬地训练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师输入与学生输出之间的失衡,学生往往脱离了课堂就不会说,脱离了课本就不会写。其实,追根溯源,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创新与实践所致。创作“迷你书”就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
期刊
自江西省“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并逐渐重视幼儿园过渡环节在一日生活中的“纽带”作用和教育价值,有意识地尝试开展各种过渡环节的活动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但感觉教师在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宜。下面就以大班过渡环节游戏《占圈》为例简要阐述。  一、安全有序  根据层次理论,我们认为有效的过渡环节能够满
期刊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万变不离字义。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等直观手段传授给学生,使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条条谜语,一个个动作,一张张知识网等。“汉字魔術师”玩转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成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识字教学 汉字字义 高效识字 低段教学  汉字是音、形
期刊
一、建构和谐课堂文化,开启奇妙大门  无痕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品味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到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谐的课堂文化,能让学生产生新鲜和好奇,能使他们在深有感触的过程中释放学习潜能。  越是和谐的文化课堂,越能激活学生的潜能,如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阅读引导后,可围绕“必读”,要求学生主动构思:这本书有怎样的神奇功效?为什么说是男孩?女生不能读吗?带着这样的
期刊
汉字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但是,汉字的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热爱汉字,喜欢写汉字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汉字的课堂中努力学习。  一、营造良好氛围,以氛围带动书写汉字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自控力相对薄弱的年龄阶段,对于稍有难度的东西,在思想上会产生逃避的心理,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有不少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这就要求
期刊
“让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让学”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设计问题下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缺少发言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依然有较大的支配性,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依然呈现出被动状态;教师就文本教文本,学生就文本学文本的现象并没有较大的改观。那么如何打破课堂教学中这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实践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展开多重体验实践,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多元激发,从不同视觉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不仅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也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主体意识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