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上作文课。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关键是要发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从文章的构思立意、题材的真实、选材的新颖、文章的表情达意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快乐写作,快乐成长。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引导
写文章最忌雷同,特别是学生在考试场上面对同一文体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写作时,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使得多数学生作文立意不高,选材不新颖,缺乏新意。因此,怎样落实新课标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的独创新意,让学生写出出类拔萃的个性化的文章,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值得深思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呢?我认为除了学生平时的文学积淀之外,学生的佳作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呢?
一、抓住中学生求新求异、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导学生构思立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防止趋同化
平时学生写作大都是命题作文,而教师要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来命题,通过作文命题这一环节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在作文命题时,生活中一微笑,一烦恼,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作为命题依据。如命题《妈妈的(笑、烦恼)》《我最喜欢的……》等这样的题目比较具体、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易引发他们倾吐真情,而《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等这类命题既陈旧又概括,学生在小学已写过许多遍,早已厌烦了,很难再激起写作的火花。另外,教师还可抓住学生喜欢争辩,争强好胜的心理,可把生活中的问题拿来给他们打打笔墨官司,命题如《弃学从商,利大?弊大?》《学生化妆美不美》等,这样的命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他们能结合自己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在作文中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还得刹住思维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观点作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构思立意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写出创新型的作文。
二、抓住学生渴望沟通,渴望认同、理解的心理,引导学生要敢于说真话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也是写作的第一要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中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要把“说真话、抒真情”作为评价佳作的首要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客观世界之真实,抒主观世界之真实,在真实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教书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出一个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渴望沟通,渴望认同、理解的心理去引导学生说真话,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可直接找一些学生谈心,也可以通过日记或周记让学生说真话,还可以通过平时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敞开心扉,比如在开学之初可让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我的自述》《我的家》《我的故事》等等。在家长会之前,可让学生写作《我和爸爸说句心里话》《妈妈,我想对你说》。考试前后可让学生写《考试风波》《我的一个小秘密》等,学生或因考试成败而表现得喜悦与悲伤,语句定会情真意切;或因化解了某个矛盾,经受了某种挫折,喜怒哀乐之情也会跃然纸上。学生写这样的命题作文,写的对象都是自己,便于他们说真话,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感动人。
三、抓住中学生要与时代同前进的心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新材料,展现时代风采
寫文章除了写自己外,还离不开列举一些他人的事例,但我们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例子:写到好人好事,就是列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写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写到爱国主义,少不了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抵制鸦片的林则徐;一谈到学习勤奋,或是谈意志力,把握机遇的话题,就是张海迪、居里夫人等。这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多年来“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选材方面出新呢?一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每学期阅读一定量的书籍,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引导学生留心社会生活和关注国内外热点,为写作储蓄“例源”,写作时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找一些在文章的形式、题材方面新颖独特的美文佳作让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火花,使学生能借鉴美文佳作,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展现出时代风采。
总之,学生佳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平时的写作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文指导,要从文章的构思立意、文章题材的真实性、文章的选材、文章的表情达意等方面去引导学生,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学会写作、热爱写作,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能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王序良.怎样写出好作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韦家定.让作文主题升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
(盐城市中兴初级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引导
写文章最忌雷同,特别是学生在考试场上面对同一文体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写作时,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使得多数学生作文立意不高,选材不新颖,缺乏新意。因此,怎样落实新课标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的独创新意,让学生写出出类拔萃的个性化的文章,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值得深思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呢?我认为除了学生平时的文学积淀之外,学生的佳作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呢?
一、抓住中学生求新求异、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导学生构思立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防止趋同化
平时学生写作大都是命题作文,而教师要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来命题,通过作文命题这一环节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在作文命题时,生活中一微笑,一烦恼,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作为命题依据。如命题《妈妈的(笑、烦恼)》《我最喜欢的……》等这样的题目比较具体、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易引发他们倾吐真情,而《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等这类命题既陈旧又概括,学生在小学已写过许多遍,早已厌烦了,很难再激起写作的火花。另外,教师还可抓住学生喜欢争辩,争强好胜的心理,可把生活中的问题拿来给他们打打笔墨官司,命题如《弃学从商,利大?弊大?》《学生化妆美不美》等,这样的命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他们能结合自己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在作文中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还得刹住思维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观点作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构思立意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写出创新型的作文。
二、抓住学生渴望沟通,渴望认同、理解的心理,引导学生要敢于说真话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也是写作的第一要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中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要把“说真话、抒真情”作为评价佳作的首要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客观世界之真实,抒主观世界之真实,在真实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教书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出一个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渴望沟通,渴望认同、理解的心理去引导学生说真话,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可直接找一些学生谈心,也可以通过日记或周记让学生说真话,还可以通过平时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敞开心扉,比如在开学之初可让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我的自述》《我的家》《我的故事》等等。在家长会之前,可让学生写作《我和爸爸说句心里话》《妈妈,我想对你说》。考试前后可让学生写《考试风波》《我的一个小秘密》等,学生或因考试成败而表现得喜悦与悲伤,语句定会情真意切;或因化解了某个矛盾,经受了某种挫折,喜怒哀乐之情也会跃然纸上。学生写这样的命题作文,写的对象都是自己,便于他们说真话,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感动人。
三、抓住中学生要与时代同前进的心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新材料,展现时代风采
寫文章除了写自己外,还离不开列举一些他人的事例,但我们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例子:写到好人好事,就是列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写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写到爱国主义,少不了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抵制鸦片的林则徐;一谈到学习勤奋,或是谈意志力,把握机遇的话题,就是张海迪、居里夫人等。这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多年来“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选材方面出新呢?一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每学期阅读一定量的书籍,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引导学生留心社会生活和关注国内外热点,为写作储蓄“例源”,写作时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找一些在文章的形式、题材方面新颖独特的美文佳作让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火花,使学生能借鉴美文佳作,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展现出时代风采。
总之,学生佳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平时的写作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文指导,要从文章的构思立意、文章题材的真实性、文章的选材、文章的表情达意等方面去引导学生,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学会写作、热爱写作,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能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王序良.怎样写出好作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韦家定.让作文主题升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
(盐城市中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