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法肯伯格(Harald Falckenberg),是德国现代著名的艺术收藏家。他出生于1943年,在汉堡长大,之后分別在弗赖堡,柏林和汉堡攻读法律。在成功获取到法律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汉堡一家专业生产橡胶的公司作为企业领导人一直工作到今天。在此之间还附带担任过另一家以生产加油站制品公司的工作。他收藏艺术的方式并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件艺术作品之上,而是从众多作品当中寻找出
个交接点,这个交接点起到了一个对某位艺术家作品从老到新,从远到近,从生疏到熟悉的思想认识的贯穿与连接,从而积累新的经验以及对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的了解。
源起新达达主义
大多数人对现代艺术的极端派都没多大兴趣,因为这种艺术派别的风格对一般人来说都不太容易被接受,它本身带有的那种攻击性与挑衅性足以让我们震惊与愤慨。它极不礼貌地评价我们的社会,反抗社会的不公甚至叛逆周遭的一切。它从没有安静过,更别提“亲切,深情与体贴”。它不留情面地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攻击政治的腐朽和人性的丑陋。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在德国逐渐兴起了一种由“新达达主义”派生发展起来的极端性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派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特别针对当朝执政政权以及社会体系用一切可能性进行挖苦与嘲讽。这种年轻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时段以及战后德国在艺术方面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惨痛的伤疤。法西斯主义首领希特勒在1945年正式宣布战败投降的消息后,给当时的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羞耻与经济上的灾难。德国为战败的结果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深痛的道歉书,除此之外还为受难国家赔偿了巨额赔款。苏联军队作为战胜方在希特勒投降之后在今德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这次惨痛的“惩罚”作为战败的代价让德国从经济文化到艺术方面下滑到了最低点。成片的废墟,消失的历史建筑古迹与逐渐贫乏的人口资源促使了德国公民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由于男性都被征去从军作战,留在家里的就只有妇女,老人与儿童。微薄的劳动力使得德国在当时除了一个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别无他求。自从二战和二战之后的二十多年,属于德国本工的艺术形式就停止了发展的脚步。两个最大的战胜国家苏联与美国在当时世界上占据了最重要的政治位置。政治上的强势理所当然地也主宰了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方向。当时被极度推崇的两种理想意识形态,即以苏联带头的社会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由于德国正处在“从灰烬中走出来”的薄弱环节,再加之受这两种“主要主义”的影响,使得其自身的政治与艺术文化也产生了极其分裂的状态。一部分德国艺术家逃难到了美国,一部分却深受社会主义艺术形式的强烈影响。在这段分裂期中,德国失去了属于自己本身的艺术形式及其发展。大量的俄美艺术形式的临摹王宰了德国战后艺术的发展主流。来自法国的抽象派,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以及美利坚共和国的好莱坞文化等正是当时二战后众多德国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潮流。
这种被支配的艺术发展状态被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直到新的一代艺术家的崛起,才慢慢地打破了临摹与仿效的战后艺术形式。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没有亲身体验到战争带给国家以及人民的灾难。而且由于德国战后快速的经济恢复使得德国这个国家在全球政治声誉提高。在国家经济与政治逐渐好转的情况下诞生的六零后与七零后艺术家们厌倦了长辈长久以来模仿的艺术概念与思维。尽管这些作品看起来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却不能满足新兴艺术家们希望表达德国本身艺术文化的强烈愿望。他们以各种形式抵挡甚至打破这种抄袭来的艺术形式。嘲笑二战政治人物与讽刺当今社会等等。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德国与美国艺术家近三十年以来的艺术作品正是法肯伯格先生的艺术收藏重点。
喜欢尖锐剖析而非美好
正如我们以上阅读到的关于法肯伯格先生短短的生活以及工作简历可以看到,他并不是收藏家出身,但是他在工作主余对艺术以及艺术收藏具有强烈的兴趣。除此之外他的爱好兴趣领域还扩展到了舞蹈与高尔丈。他是一位热情的舞者,在高尔夫球界内也享有一定的名誉。体育,艺术与工作的面面俱到,在我们眼前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人士蓝本”。热情地生活,积极地体验与了解生活是他一贯的生活方式。要真正去体验与了解生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人应该带着勇气去生活”,他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清楚地从他独特的艺术收藏风格中读到。“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应该是一种表现风格,即表现社会的某一种发展方向以及这种方向由此产生的发展过程。”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诠释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看法。他疏远以往艺术风格中“欣喜,狂热与爱情”等常见表现形式。取而代之这种“美幻与充满感情”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艺术应该是具有批判性与争论性的。正是这种与传统艺术观念保持距离的姿态,但是这种姿态又以一种强烈的拯救唤醒德国现代艺术的责任心使法肯伯格先生以
位另劈蹊径者的风姿在当代艺术收藏界逐渐成名起来。
成名风光的背后隐藏着如何的漫长发展历史?在这段收藏历史的开端,法肯伯格先生也像其他众多艺术品收藏家一样,以“名画与名家”为主要收藏方向,以此来确保艺术品投资的安全性。在这种“牵着鼻子走”的投资状态下,他确定以更专业的艺术评价眼光来购买与塑造属于自己的收藏风格。为此他首先参加了德国汉堡艺术协会,紧接随后他便任选为此协会主席。由于对艺术与欧洲艺术历史有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所以他经常专研阅读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文物。他还经常与多位艺术家朋友讨论与现代自由艺术相关的话题。他让他的这些艺术家朋友们为他展示一些没有被出卖掉的欧洲成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遗留下的被抛弃的艺术作品其实全出自于名家之手,但是因为他们的这些作品没有讨好当时的政府与社会从而受到了被淘汰的遭遇。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保留并收藏了这些“不被看好的,不被社会承认”的艺术作品。“我的收藏方向正是与这批年轻艺术家有关,他们收藏挽救的被当时社会淘汰的与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使我感兴趣。看这些作品,对我来说像是一种自我释放,一次偶然,一场闹剧或者刻骨铭心的嘲讽与挖苦。在我的这种收藏领域中不存在有第二位收藏家。”
如果谁收藏“大名鼎鼎”,则他首先采集的便是威望与声望。而对法肯伯格先生来说,艺术品收藏应该给藏家带来快乐与情感上的满足,并且是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方式。就像舞蹈和高尔夫球一样。他通过艺术品收藏积累的不是威望与声望,而是自我认识的过程与从艺术中取之不尽的经验。艺术在他眼里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体验与捕捉到的。艺术拥有的则是一种完美的平衡力,均衡着我们身边惯常的一切事物。由此而来吸引着收藏名家法肯伯格先生的首先是这一群不追求金钱与名誉,但是能勇敢嘲笑社会的德国年轻艺术家们。
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年轻德国艺术家乔纳森·米斯(donathan Meese),出生于日本东京,幼年在日本度过。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藏家,在他父亲去世过后,乔纳森·米斯接管了由他父亲遗留下来的藏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其父多年收藏在纸箱里的关于日本与德国政治与经济方面的丑闻。乔纳森·米斯以他父亲收藏积累下来的这些报纸杂志创作了一次艺术装置的展览。这次展览当中被展出的所有艺术装置作品被法肯伯格先生所收藏,而乔纳森·米斯的作品从此便成为了法肯伯格先生的艺术品收藏重点之一。
现今,法肯伯格先生是纽约Advisong Boards现代艺术博物馆与伦敦国际博物馆组织协会CIMAM的成员。他撰写了不计其数的以现代艺术为主题的文章,曾多次参与编撰艺术杂志,专栏与艺术展览名录等等。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在公共场所,如博物馆,艺术讨论会和各种派对上发表对艺术以及艺术家的演讲。他那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使他成为德国艺术界内期望被看到和被提到的艺术收藏家,演讲者与艺术展览策展人等等。他经常说:“在艺术中美的,好的和真实的一面并不使我感兴趣,真正的艺术家得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剖解社会,走这些过程,得到这些结果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美的,好的,炫耀的。”
十年以来被法肯伯格先生收藏的艺术作品被全部容纳到了一间老生产车间大厅。这间经过藏家自己休整过的车间大厅已经成为了现在汉堡著名的一家私人博物馆,他所收藏的所有艺术作品自2001年在这家博物馆就被全部公开展出。一年以前法肯伯格先生将他的所有藏品以合作的形式加入到了一家汉堡城市艺术研究所中。至今他已经收藏了两千余件艺术作品,如此计算下来,在他的收藏生涯中平均每两天就购得一件艺术作品。“我至今还有那种过时的中产阶级的信念,我始终认为,艺术应该作为国家或者城市文化产业最终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法肯伯格先生这样说到。他所收集的所有艺术作品总价值估计将达到六亿欧元。这笔巨额财富将逐步作为城市固定资产打入这个社会,汉堡,他的家乡。
个交接点,这个交接点起到了一个对某位艺术家作品从老到新,从远到近,从生疏到熟悉的思想认识的贯穿与连接,从而积累新的经验以及对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的了解。
源起新达达主义
大多数人对现代艺术的极端派都没多大兴趣,因为这种艺术派别的风格对一般人来说都不太容易被接受,它本身带有的那种攻击性与挑衅性足以让我们震惊与愤慨。它极不礼貌地评价我们的社会,反抗社会的不公甚至叛逆周遭的一切。它从没有安静过,更别提“亲切,深情与体贴”。它不留情面地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攻击政治的腐朽和人性的丑陋。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在德国逐渐兴起了一种由“新达达主义”派生发展起来的极端性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派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特别针对当朝执政政权以及社会体系用一切可能性进行挖苦与嘲讽。这种年轻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时段以及战后德国在艺术方面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惨痛的伤疤。法西斯主义首领希特勒在1945年正式宣布战败投降的消息后,给当时的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羞耻与经济上的灾难。德国为战败的结果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深痛的道歉书,除此之外还为受难国家赔偿了巨额赔款。苏联军队作为战胜方在希特勒投降之后在今德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这次惨痛的“惩罚”作为战败的代价让德国从经济文化到艺术方面下滑到了最低点。成片的废墟,消失的历史建筑古迹与逐渐贫乏的人口资源促使了德国公民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由于男性都被征去从军作战,留在家里的就只有妇女,老人与儿童。微薄的劳动力使得德国在当时除了一个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别无他求。自从二战和二战之后的二十多年,属于德国本工的艺术形式就停止了发展的脚步。两个最大的战胜国家苏联与美国在当时世界上占据了最重要的政治位置。政治上的强势理所当然地也主宰了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方向。当时被极度推崇的两种理想意识形态,即以苏联带头的社会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由于德国正处在“从灰烬中走出来”的薄弱环节,再加之受这两种“主要主义”的影响,使得其自身的政治与艺术文化也产生了极其分裂的状态。一部分德国艺术家逃难到了美国,一部分却深受社会主义艺术形式的强烈影响。在这段分裂期中,德国失去了属于自己本身的艺术形式及其发展。大量的俄美艺术形式的临摹王宰了德国战后艺术的发展主流。来自法国的抽象派,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以及美利坚共和国的好莱坞文化等正是当时二战后众多德国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潮流。
这种被支配的艺术发展状态被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直到新的一代艺术家的崛起,才慢慢地打破了临摹与仿效的战后艺术形式。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没有亲身体验到战争带给国家以及人民的灾难。而且由于德国战后快速的经济恢复使得德国这个国家在全球政治声誉提高。在国家经济与政治逐渐好转的情况下诞生的六零后与七零后艺术家们厌倦了长辈长久以来模仿的艺术概念与思维。尽管这些作品看起来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却不能满足新兴艺术家们希望表达德国本身艺术文化的强烈愿望。他们以各种形式抵挡甚至打破这种抄袭来的艺术形式。嘲笑二战政治人物与讽刺当今社会等等。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德国与美国艺术家近三十年以来的艺术作品正是法肯伯格先生的艺术收藏重点。
喜欢尖锐剖析而非美好
正如我们以上阅读到的关于法肯伯格先生短短的生活以及工作简历可以看到,他并不是收藏家出身,但是他在工作主余对艺术以及艺术收藏具有强烈的兴趣。除此之外他的爱好兴趣领域还扩展到了舞蹈与高尔丈。他是一位热情的舞者,在高尔夫球界内也享有一定的名誉。体育,艺术与工作的面面俱到,在我们眼前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人士蓝本”。热情地生活,积极地体验与了解生活是他一贯的生活方式。要真正去体验与了解生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人应该带着勇气去生活”,他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清楚地从他独特的艺术收藏风格中读到。“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应该是一种表现风格,即表现社会的某一种发展方向以及这种方向由此产生的发展过程。”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诠释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看法。他疏远以往艺术风格中“欣喜,狂热与爱情”等常见表现形式。取而代之这种“美幻与充满感情”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艺术应该是具有批判性与争论性的。正是这种与传统艺术观念保持距离的姿态,但是这种姿态又以一种强烈的拯救唤醒德国现代艺术的责任心使法肯伯格先生以
位另劈蹊径者的风姿在当代艺术收藏界逐渐成名起来。
成名风光的背后隐藏着如何的漫长发展历史?在这段收藏历史的开端,法肯伯格先生也像其他众多艺术品收藏家一样,以“名画与名家”为主要收藏方向,以此来确保艺术品投资的安全性。在这种“牵着鼻子走”的投资状态下,他确定以更专业的艺术评价眼光来购买与塑造属于自己的收藏风格。为此他首先参加了德国汉堡艺术协会,紧接随后他便任选为此协会主席。由于对艺术与欧洲艺术历史有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所以他经常专研阅读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文物。他还经常与多位艺术家朋友讨论与现代自由艺术相关的话题。他让他的这些艺术家朋友们为他展示一些没有被出卖掉的欧洲成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遗留下的被抛弃的艺术作品其实全出自于名家之手,但是因为他们的这些作品没有讨好当时的政府与社会从而受到了被淘汰的遭遇。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保留并收藏了这些“不被看好的,不被社会承认”的艺术作品。“我的收藏方向正是与这批年轻艺术家有关,他们收藏挽救的被当时社会淘汰的与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使我感兴趣。看这些作品,对我来说像是一种自我释放,一次偶然,一场闹剧或者刻骨铭心的嘲讽与挖苦。在我的这种收藏领域中不存在有第二位收藏家。”
如果谁收藏“大名鼎鼎”,则他首先采集的便是威望与声望。而对法肯伯格先生来说,艺术品收藏应该给藏家带来快乐与情感上的满足,并且是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方式。就像舞蹈和高尔夫球一样。他通过艺术品收藏积累的不是威望与声望,而是自我认识的过程与从艺术中取之不尽的经验。艺术在他眼里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体验与捕捉到的。艺术拥有的则是一种完美的平衡力,均衡着我们身边惯常的一切事物。由此而来吸引着收藏名家法肯伯格先生的首先是这一群不追求金钱与名誉,但是能勇敢嘲笑社会的德国年轻艺术家们。
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年轻德国艺术家乔纳森·米斯(donathan Meese),出生于日本东京,幼年在日本度过。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藏家,在他父亲去世过后,乔纳森·米斯接管了由他父亲遗留下来的藏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其父多年收藏在纸箱里的关于日本与德国政治与经济方面的丑闻。乔纳森·米斯以他父亲收藏积累下来的这些报纸杂志创作了一次艺术装置的展览。这次展览当中被展出的所有艺术装置作品被法肯伯格先生所收藏,而乔纳森·米斯的作品从此便成为了法肯伯格先生的艺术品收藏重点之一。
现今,法肯伯格先生是纽约Advisong Boards现代艺术博物馆与伦敦国际博物馆组织协会CIMAM的成员。他撰写了不计其数的以现代艺术为主题的文章,曾多次参与编撰艺术杂志,专栏与艺术展览名录等等。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在公共场所,如博物馆,艺术讨论会和各种派对上发表对艺术以及艺术家的演讲。他那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使他成为德国艺术界内期望被看到和被提到的艺术收藏家,演讲者与艺术展览策展人等等。他经常说:“在艺术中美的,好的和真实的一面并不使我感兴趣,真正的艺术家得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剖解社会,走这些过程,得到这些结果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美的,好的,炫耀的。”
十年以来被法肯伯格先生收藏的艺术作品被全部容纳到了一间老生产车间大厅。这间经过藏家自己休整过的车间大厅已经成为了现在汉堡著名的一家私人博物馆,他所收藏的所有艺术作品自2001年在这家博物馆就被全部公开展出。一年以前法肯伯格先生将他的所有藏品以合作的形式加入到了一家汉堡城市艺术研究所中。至今他已经收藏了两千余件艺术作品,如此计算下来,在他的收藏生涯中平均每两天就购得一件艺术作品。“我至今还有那种过时的中产阶级的信念,我始终认为,艺术应该作为国家或者城市文化产业最终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法肯伯格先生这样说到。他所收集的所有艺术作品总价值估计将达到六亿欧元。这笔巨额财富将逐步作为城市固定资产打入这个社会,汉堡,他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