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c19890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一暖和起来,我们这座北方小城的路边,便簇涌出了一摊又一摊下棋的人们。这也是许多退休抑或打工者打發时光的好方式。那种北方汉子特有的吆五喝六声,像是迎接这久违的春天一样,随着棋摊而鲜活着这个城市的视野。
  得空时,我也不由地凑到棋摊前,不仅仅是因为博弈时的那种思筹与激烈,更多的是喜欢那种众人围观时的氛围。只见,下棋者凝思、出棋,观棋者也仿佛置身于棋局中,都在为下棋者出谋划策,捏着一把汗。
  这样的非专业比赛场面,更多地融入了小城百姓对于博弈的民间情愫,成为茶余饭后的必做之事。似乎,不来一盘,总觉得手痒痒。几个马扎,一个纸箱,一方方正正的棋盘……顷刻,楚河汉界,杀将开来,剑拔驽张中,尽显“大将风范”。
  尤其是围观者,大多时候比局中人还要紧张。在严防城池中,生怕丢失了一兵一卒,仿佛置身于战场。你冲我突,真真的,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街边的棋摊,也在为小城的春天“助威”,以一种特有的娱乐方式,为春天注入了别样的生机。
  “观棋不语真君子。”我最喜欢那种围观者不语,博弈者不言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此时无声胜有声”。愈是安静,愈显争锋;愈是争锋,愈显安静。可谓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岂不乐哉、妙哉!
  这座小城因着这样的棋摊,而生动了起来;棋摊,因着春天的到来,也簇涌而生。有如河边的垂柳,也在向大地表白着绿色波动的情思。
  生活的烟火味,就这样,一下子,蔓延在每个人的心扉,也蔓延在小城的每条街道……
其他文献
云冈,自北魏文成帝开凿以来,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墨宝和诗词。  他们中间,有的是慕名前来,有的是路经大同,有的是送别好友,也有的是据此为僧。  他们在云冈石窟游览尽兴,面对大佛抒发情怀。  其中一些诗人,写下脍炙人口的好诗句。  截至现在,留有文字记载的,主要有唐代的张九龄、宋昱、顾况、喻凫,宋代的释文珦,清代的王度、陈宝琛、蔡珽等。  他们的诗作,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  诗人
期刊
父母都走了,家乡已成了故乡,但故乡总是让我魂牵梦绕,除了怀念父母,还总是怀念故乡老院子旁那棵老榆树,因为那是我的根。  老榆树的确老了,爷爷在世时说,他小时候就快有脸盆粗了。这棵参天老榆树己陪伴了爷爷、父亲和我祖孙三代人,至于是谁栽种的还是塞北的西北风刮来的种子生长的,谁也说不清楚。树龄足有二百年以上了,老榆树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沧桑岁月无情的剪刀,在它的躯体上刻满了累累斑驳的痕迹,道道年轮似用粗
期刊
我是在城市长大的,儿时的记忆经久如昨,挥之不去。尤期是我居住的旧宅子,虽然现在已经破旧,失去了昔日的原貌,但留在我记忆里的点点滴滴还像四十多年前一样,并没有因为岁月蹉跎而褪色。  万字会院位于大同旧城区西南隅,东西走向,蜿蜒曲折,东邻欢乐街。西接北马市角。西口几十步之遥的七号院,是过去的万字会。  传说万字会是放粥的地方。墙高院深,高大的门楼,飞檐兽脊,门廊两侧彩绘砖雕,褐漆大门上兽形的门叩,硕大
期刊
挖金湾就是大同矿务局的八矿,八矿就是挖金湾。挖金湾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个地方,这里承载着我少年时代的梦想,也是产生我最初炽热的纯真爱情的地方。年少时的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忆都在这个温暖而陡峭狭窄的地方流淌着。  在这个地方尽管生活的时间不长,仅仅三四年,但常有印象深刻的点点滴滴事情生灵活现地浮现在脑海中。和它分别已经20余年了,但它似乎在耳边和眼前从未消失过,身边也不时有来自这里的人或者有关它的消息都
期刊
法华寺位于大同古城和阳门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亩。根据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志》记载,此寺,“明时建,久废,砖塔存。”可知法华寺始建于明代。法华塔是寺的中心,是我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  2008年,在我市名城保护工程实施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源自早期藏传佛教的珍贵遗存,法华寺得以原址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工程以白塔为中轴线,整体院落前移至和阳街大槐树下,使古木大
期刊
《封和突墓志铭》,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刊。碑青黑色石灰岩,碑有座,高42厘米,宽32厘米,书刻12行,每行12字,共141字。1981年秋出土于大同城西小站村花圪塔台封和突墓,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碑文:  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昌国子封使君墓志铭。  屯骑校尉、领都牧令昌国子,公姓封,字和突,恒州代郡平城人也。昊天不弔,春秋六十有四,以景明二年春正月薨于官。帝用震悼,遣使即柩,赠
期刊
和一只狼的相遇  在晋北初夏,我用镜头摄掠原野的生机。记忆中的河湾依然婀娜,几棵河柳风韵正浓。一只七彩的锦鸡在温暖的阳光下随风独舞,它华丽的盛装就像原野的花朵,让我童年的幻觉幡然省悟,记忆里绚烂的色彩链接了多少诗意,就像这空气里淡淡的甜。  我的思绪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  大地的青春融不开我心头那一抹流淌着的绿,意映卿卿天籁之音来自白云垂暮。  一只狼,一个久违的故友。他站在不远处灌木丛的边缘
期刊
1952年冬天我还不到5岁,面对生活困境,爹妈艰难做出决定:从大同城回回巷迁出,搬到40里外的口泉镇居住。  为啥说决定艰难?主要是爹妈对大同城的感情特别深。爹17岁时便从原平崞阳来到大同城里學习做买卖,在关南人开的一家面铺里当伙计一干就是30来年,并娶妻生子。爹简直就是精通古城四大街八小巷72条绵绵巷的“大同通”。 我妈对古城更是不舍啊!她出生在大同古城南城墙内以东的云路街,出嫁后曾在大东街靠南
期刊
日前,第十二届平谷西柏店菊花美食文化季暨第八届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周庄子村湿地公园举办。展厅专属区域的“幸福结菊——千年结艺特展”引起众多游客的关注,匠心朴素、典雅精美的结艺作品深受人们欢迎。  结艺展由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和山西省大同市服饰文化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品从博物馆精选而出,与此次菊花展高度融合,相得益彰,体现了“结”与“菊”(结局)美好的寓意。“大同结艺”
期刊
我喜欢文学,先是从喜欢老师在作文中的点评语开始的,委婉、中肯,还带着鼓励。平素老师是非常严肃的,在评语里则呈现出温柔耐心的另一面,这让我感觉文字表达实在是太美了。后来红色批语由一行变为一段,由一段变为一篇,点评内容多了表扬。我经常写,写的多,需要的纸张也多。我的班主任冯老师经常送一些本子给我用。他不仅把我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们听,还在别班老师面前夸赞我写的好,引的别班同学也相互传看学习,我成了全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