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试验的能力培养,来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深入展开。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演示 创新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Liu Yuhong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reform upsurge, chemistry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he student to test ability the raise, not only this is the teaching request, is the need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This article on chemistry teaching in related chemical test ability raise, manifests our countr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launch thoroughly in the teaching.
【Keywords】Chemistry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Innovation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对促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培养。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的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规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创新的综合能力。在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示范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及严谨的科学素质。
例如在离子反应中,往往有沉淀析出,在演示制取氢氧化铜沉淀的实验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稀的碱溶液与浓的碱溶液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哪种反应有沉淀,哪种反应有物质浮在液面上。通过实验条件的细微变化,使同学们注意到实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
另外,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前要设计若干个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去观察,才能够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学到化学知识。
例如在做纳与水反应实验时,启发学生在观察时思考:为什么钠会浮于水面上并熔化?为什么钠会不断游泳?加酚酞试液时为什么溶液会变红色?这样就可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2.边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常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验分开,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协调。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安排在对应教学内容之后,学生缺乏新鲜感和兴趣,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把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既便于观察,又容易激发兴趣,使教与学互相促进。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成实验讲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学生不断从课堂上获得感性认识,在通过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实验技能、化学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解释,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乙烯制法和性质”一课中,上课前编印的讲义提出下列问题:乙烯实验室制法装置跟哪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装置相似?为什么乙烯收集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气法?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反应溶液暴沸?通过乙烯性质实验,怎样把甲烷和乙烯区别开来?做完实验后又提出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制得乙烯很少?制备乙烯后剩余溶液为什么呈黑色?
总之,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诱导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能力的发展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它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实验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而实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实验、启思、引探”等活动过程,并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任何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试图把能力培养“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如氯气与水反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实验]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启思]①比较水与原氯气的颜色。
②氯气溶于水中有无与水反应?
[引探]怎样检验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氢离子?
[实验]在氯水中分别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少量的碳酸氢钠固体、4滴石蕊试液。
[启思]为何石蕊试液先是变红色后褪色?
[引探]是氯水中氯分子的氧化性,还是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的氧化性造成的?用实验怎样证明?……
最后得出结论:氯气溶于水的过程本质是以氯气在水中的溶解为主,伴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了氯化氢和次氯酸。
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经历实验、启思、引探”的过程,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在实验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基础上善动脑,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有哪些做法?什么方法最好?从中培养学生的联想、类比、创新等思维能力。
例如:对实验室制乙炔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用简易装置而不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进行分析。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将来的学习、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邢改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讲》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演示 创新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Liu Yuhong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reform upsurge, chemistry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he student to test ability the raise, not only this is the teaching request, is the need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This article on chemistry teaching in related chemical test ability raise, manifests our countr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launch thoroughly in the teaching.
【Keywords】Chemistry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Innovation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对促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培养。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的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规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创新的综合能力。在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示范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及严谨的科学素质。
例如在离子反应中,往往有沉淀析出,在演示制取氢氧化铜沉淀的实验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稀的碱溶液与浓的碱溶液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哪种反应有沉淀,哪种反应有物质浮在液面上。通过实验条件的细微变化,使同学们注意到实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
另外,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前要设计若干个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去观察,才能够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学到化学知识。
例如在做纳与水反应实验时,启发学生在观察时思考:为什么钠会浮于水面上并熔化?为什么钠会不断游泳?加酚酞试液时为什么溶液会变红色?这样就可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2.边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常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验分开,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协调。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安排在对应教学内容之后,学生缺乏新鲜感和兴趣,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把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既便于观察,又容易激发兴趣,使教与学互相促进。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成实验讲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学生不断从课堂上获得感性认识,在通过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实验技能、化学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解释,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乙烯制法和性质”一课中,上课前编印的讲义提出下列问题:乙烯实验室制法装置跟哪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装置相似?为什么乙烯收集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气法?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反应溶液暴沸?通过乙烯性质实验,怎样把甲烷和乙烯区别开来?做完实验后又提出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制得乙烯很少?制备乙烯后剩余溶液为什么呈黑色?
总之,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诱导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能力的发展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它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实验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而实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实验、启思、引探”等活动过程,并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任何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试图把能力培养“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如氯气与水反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实验]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启思]①比较水与原氯气的颜色。
②氯气溶于水中有无与水反应?
[引探]怎样检验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氢离子?
[实验]在氯水中分别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少量的碳酸氢钠固体、4滴石蕊试液。
[启思]为何石蕊试液先是变红色后褪色?
[引探]是氯水中氯分子的氧化性,还是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的氧化性造成的?用实验怎样证明?……
最后得出结论:氯气溶于水的过程本质是以氯气在水中的溶解为主,伴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了氯化氢和次氯酸。
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经历实验、启思、引探”的过程,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在实验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基础上善动脑,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有哪些做法?什么方法最好?从中培养学生的联想、类比、创新等思维能力。
例如:对实验室制乙炔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用简易装置而不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进行分析。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将来的学习、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邢改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