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在让我们越来越像阿米什人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变得越来越像阿米什人了。
  我知道你包里背着钛合金超薄笔记本,家里放着眨眼就能换频道的电视机,兜里装的是iPhone5,开着360马力的运动型跑车,你觉得自己怎么可能跟阿米什人有交集呢?
  但是在对待科技产品的态度上,我们的确越来越接近阿米什人了,只是你没察觉到而已。
  一个阿米什人可以搭乘邻居的汽车去杂货店,但是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
  一个阿米什人所在的社区里可以建有电话亭,但是他的家里不能装电话。
  在我们许多人看来,阿米什人的规则是如此不可理喻,但这不是哪个人头脑一热想出来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每年2次,40-50个阿米什家庭会聚在一起,讨论生活规则是否需要改变。阿米什人试图避免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对社区的负面影响。阿米什人相信最好的生活需要人们群居在一起,心的距离是否会因为科技的运用而变遥远,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考量。
  阿米什人为什么不能买车?因为他们看到其他社区的人很多甚至都不认识自己的邻居,他们把原因归咎于汽车这种让我们走得更快、行得更远的交通工具。但是偶尔借车就不同了,创造了跟邻居交流的机会,可以让邻里变得更亲近。
  为什么使用房子外面的电话亭,而不在自己家里安电话?阿米什人重视自己的生意,如果一个阿米什农民想要把自家的牛奶卖给当地的杂货店,他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跟店主进行联系。但是在阿米什人的观念里,家应该是避风的港湾,不能受到外界的侵扰,在家门外面打电话,是他们向商业竞争低头的底线。
  阿米什人的许多做法我们永远无法效仿,有多少科技傍身已经成了现代人身份的象征。
  你可以跟自己重视的人每天发很多邮件,在Facebook上关注他的行踪,用微信分享你的心情,可是你却发现自己跟他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发现你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更多人认识到科技带给我们的距离后,开始使用类似阿米什人的规则。很多家庭都规定了就餐时不许打电话,不许发短信,不许回电邮。珍惜眼前人,而不是活在虚拟空间里,成为很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每当你建立一个新规则,或者应爱人要求关掉自己的移动设备,与所爱的人们分享眼前的时光时,你正在拥抱阿米什人的价值观,即给情感留出一座不被科技打扰的后花园。
  科技的力量同样也渗透到了阿米什人的社区里。有传言说一些阿米什人的社区里已在广为使用移动电话了。也许你会问他们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规则呢?是的,我想像我们一样,能跨越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知道亲朋的消息,听到所爱的人的声音,对阿米什人来说也是充满诱惑的。
  从我们身上,阿米什人学到了很多利用科技的方法。我们就像为他们做实验的先行者,他们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看一些科技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也许我们也该告诉他们,手机其实没第一眼看到的那么好,至少在餐桌上不该出现它的身影。
  注:阿米什人是美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以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过着简朴的生活而闻名。
其他文献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人劳碌奔忙,只见他咚咚奔跑,一只手机从不离手,喂喂,弯腰,转身,寻找信号来源,信号还是不好,又离座去接听,弄得一桌都举着筷子等他。  他回。说,抱歉抱歉。没法子啊,事儿太多了。话毕,人刚坐下,手机又响,此君又言,对不起各位啊,你们先吃着,我出去接个电话,稍后就来。只见他进进出出,上上下下,一刻不得闲。  这样的大忙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劳而无功,百忙却没
期刊
有一次旅游,碰到一个南昌小伙子,城里人,他说:“我小时候觉得,除了城区南昌话,其他方言都是乡下话。包括北京和上海。”南昌人有这种豪情,我倒是万万没想到。我只知道上海人特别自豪自己的方言,我没想过南昌人也有这种豪情。  小时候,我经常生活在城里南昌话和郊区南昌话之间,开学住在城里;放假,住到郊区乡下。在乡下,很多东西的称呼都和城里不同,比如那种有刺的黄瓜,南昌人称黄瓜,乡下人叫“热瓜”;南昌人说用针
期刊
在我人生的头20年,我总会因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心害怕。比如,我会躺在床上睡不着觉,为同学们是不是不喜欢我的背包这类事情惶恐不安。所以,我尽可能地让自己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古怪显得低调,尤其是我最隐秘的“嗜好”——拯救世界。  我热爱环保的怪癖始于13岁那年。那天我收到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少年杂志的邮件包裹,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拯救地球吧,女孩”。时至今日,我都清楚地记得这句话。那本杂志里列出了各种
期刊
18年前,家住江西南昌的匡燕灵生下一个男婴,爱人魏朝宝给儿子取名“魏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越来越觉得他过于安静,遂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的一席话无异于晴天霹雳,才10个月大的儿子竟患了先天性自闭症,他的智商将永远停留在四五岁时的水平。  天塌下来,日子还是要照常过下去。小魏俊一天天长大,会走路了,会叫爸妈了,尽管每一点进步比同龄的孩子晚了几年,但依然给了魏朝宝夫妇不少慰藉。魏俊到了上学
期刊
有一天我到某地办事,下飞机之后搭计程车。由于是初次到那个城市,就跟司机打听当地的情形。他除了为我介绍,还发表了不少对时局的看法,两人谈得很投机。  到达目的地,表上是180元。  “给100就好了!”他居然手一挥,豪爽地说。  “那怎么成?”我递过去200元,说:“不用找了!”就跳下车。听到他在背后连声喊着“谢谢、谢谢”,觉得好温馨。  办完事,我又叫车回机场。机场到了,计程表上的数字是120元,
期刊
我是初中道德品质课老师。我从来都不把教科书上的道德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读再多的道德书,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道德高尚的人。但自从开始写“赞美日记”后,孩子们都变了。他们开始关心别人,学会对小事心存感激。作为赞美日记创始人的我,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很吃惊,却也很新鲜。  英美(化名)也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她是我去年教的一个漂亮女学生。可漂亮的英美在写赞美日记期间让我揪心了很久。学习不是很突出,也没有
期刊
我过生日那天和几个哥哥在一起吃饭。小哥像报告一个天大的喜讯一样对我说:戴玉强要来武汉开音乐会了!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戴玉强来过好几回了。我小哥说,这回不一样。这回你嫂子被选去合唱。说时一副乐滋滋的神色。  我小嫂子在一家公司工作,平常没事,就参加了中老年合唱团,经常排练演出什么的。戴玉强来武汉演出,需要本地合唱团的配合。合唱团的人本来只是自己唱唱消遣生活,对上台不上台也都无所谓。可这回来的是戴玉
期刊
五一期间,我在马尔代夫某个度假村,蓝天碧海,景色宜人。晚餐是自助,有大虾和螃蟹,我在自助餐台前端着个盘子盛菜,有一位兄弟,用胳膊肘一捅我,问道:芥末在哪儿呢?我不知道芥末在哪儿,却看出来这样一个趋势——国外的度假村和酒店在偷偷施行一个新的种族隔离政策,在吃饭时,把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分开。我在这里说的“种族隔离”是指美国的那套做法,隔离且平等,有时候某些酒店是“隔离且多给你点儿”,中国游客占据好座位
期刊
168年前的一个冬天,在美国纽约州的伊普斯威奇河河口,尼古拉斯·派克上校端起猎枪,射杀了一只鸭子。这条记录在上校笔记本中的寥寥几笔,却让加拿大鸟类学家格伦·奇尔顿激动不已。  他迫切想调查清楚的,不是这起凶杀案的动因,而是结果。上校最后把鸭子怎么样了:是吃得只剩下了骨头,还是被制成了标本,或者那只鸭子还留下了鸭蛋,那么蛋壳又去了哪儿?  上校枪下的那只鸭子,并不是普通的鸭子,而是一种生活在北美东部
期刊
她只有25岁,笔下却已有两部火爆的“产品”;写《失恋33天》纯粹只是为了发泄,而商战剧《浮沉》背后却是她的零职场经验;她有着“小清新”眼神和习性,但扑面而来的却是王朔般的辛辣尖酸洗练干净;她的手机里永远只存13个人的号码,私人世界里非敌即友,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学会做比萨和泡芙。她就是鲍鲸鲸。  鲍鲸鲸出生的那天,身为军人的鲍爸爸搓着手嘿嘿地乐:“丫头片子,老爹的小情人,好。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