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讓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让我们做個有心的语文老师,巧妙用好“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地语文吧!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讓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让我们做個有心的语文老师,巧妙用好“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地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