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自然投影和记录,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均来自于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文任务、指导学生习作时充分考虑思想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 让学生写生活实际中熟悉的人和事,抒发自己想抒之情。正如叶圣陶老先生的生动比喻:“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创作素材,作文时才能源盈流长,信手拈来,一泻千里,无穷无尽。
为了真正有效习作,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习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一、分层兼顾,写有所得
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求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等。面面俱到的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差距日益加大。习作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设立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吃好。
第一,学困生学有所得。
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学困生,让他们完全达到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个“门坎”,使他们逐渐跨过这些门坎。比如,有些同学看到作文题无从下手,那就帮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他把内容写具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的消除了“我不会写作文”的顾虑,从而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第二,优等生体验成功。
一部分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的几篇作文,而是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我们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给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建立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第一,聚焦生活。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因此,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作文时就有了源头活水。
第二,美文撷“宝”。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想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储存”起来,尤其寒暑假时,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就会使学生在作文时能活学活用。
三、活学活用,指导有方
第一,激发欲望,从“头”开始。
新颖的作文课指导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指导学生写《xxx,我想对你说》一文,可以巧妙的出示班上的“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从信箱中取出一封题为《班长,我想对你说》的信,读给大家听,从而创设了一个说话交流的情境。再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发明”的文章。课始,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次作文,请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什么不便,请你动脑筋展开想象,写写你的小发明,把你小发明的样子,用途介绍清楚,然后我们组织评比,看谁设计的小发明最出色。”
第二,拓展空间,有话可“说”。
我们重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开放的作文教学体系。一是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练习作文。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和思考生活,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二是提倡大量阅读,增加语言存储。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习做读书笔记,从中汲取知识、积累语汇、开拓视野、孕育灵感。三是坚持口语练习,培养表达能力。平时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开展口语交流活动,经常举办新闻发布会、见闻交流会,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四是创设练笔机会,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观察日记或为校广播站、电视台写稿,组织编手抄报,办黑板报,推荐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征文活动。
第三,充分讨论,思维碰撞。
学生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当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也可以交流自己怎么写;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让学生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班级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恰当指导,“推波助澜”。
教师的指导不是“满堂灌”,而应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出现。在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时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
四、多管齐下,评改求精
完整的创作过程是由写作和修改两大环节构成的,因此完整的作文教学也应该包括写和改两大环节。自写自评改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然而现行教学普遍存在的状况是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不要求学生改,改的任务自然而然留给了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烙印:自己只管写,不管改;我写我的,你改你的。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用“交互式”的作文评价进行作文评改和指导,采取自主评价、学生互评、师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总之,热情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旺盛的写作热情,才会想像丰富、文思泉涌,才会有旺盛的创造力,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为了真正有效习作,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习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一、分层兼顾,写有所得
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求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等。面面俱到的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差距日益加大。习作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设立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吃好。
第一,学困生学有所得。
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学困生,让他们完全达到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个“门坎”,使他们逐渐跨过这些门坎。比如,有些同学看到作文题无从下手,那就帮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他把内容写具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的消除了“我不会写作文”的顾虑,从而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第二,优等生体验成功。
一部分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的几篇作文,而是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我们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给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建立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第一,聚焦生活。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因此,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作文时就有了源头活水。
第二,美文撷“宝”。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想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储存”起来,尤其寒暑假时,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就会使学生在作文时能活学活用。
三、活学活用,指导有方
第一,激发欲望,从“头”开始。
新颖的作文课指导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指导学生写《xxx,我想对你说》一文,可以巧妙的出示班上的“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从信箱中取出一封题为《班长,我想对你说》的信,读给大家听,从而创设了一个说话交流的情境。再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发明”的文章。课始,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次作文,请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什么不便,请你动脑筋展开想象,写写你的小发明,把你小发明的样子,用途介绍清楚,然后我们组织评比,看谁设计的小发明最出色。”
第二,拓展空间,有话可“说”。
我们重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开放的作文教学体系。一是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练习作文。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和思考生活,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二是提倡大量阅读,增加语言存储。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习做读书笔记,从中汲取知识、积累语汇、开拓视野、孕育灵感。三是坚持口语练习,培养表达能力。平时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开展口语交流活动,经常举办新闻发布会、见闻交流会,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四是创设练笔机会,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写观察日记或为校广播站、电视台写稿,组织编手抄报,办黑板报,推荐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征文活动。
第三,充分讨论,思维碰撞。
学生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当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也可以交流自己怎么写;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让学生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班级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恰当指导,“推波助澜”。
教师的指导不是“满堂灌”,而应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出现。在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时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
四、多管齐下,评改求精
完整的创作过程是由写作和修改两大环节构成的,因此完整的作文教学也应该包括写和改两大环节。自写自评改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然而现行教学普遍存在的状况是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不要求学生改,改的任务自然而然留给了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烙印:自己只管写,不管改;我写我的,你改你的。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用“交互式”的作文评价进行作文评改和指导,采取自主评价、学生互评、师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总之,热情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旺盛的写作热情,才会想像丰富、文思泉涌,才会有旺盛的创造力,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