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中缝融合程度对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腭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腭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腭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

结果

扩弓后未融合组腭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P<0.05)。

结论

腭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指南的颁布与相继更新,国内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难治性慢性咳嗽,为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的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主要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
期刊
牙列重度磨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咬合功能,治疗时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咬合重建。咬合重建包括咬合设计、咬合表达和咬合实现。咬合表达即使用垫、诊断饰面、临时冠等诊断性临时修复体,将咬合设计建立的上下颌基准诊断性咬合关系从无创、微创到有创,逐级诊断、验证、调改、磨合,最后获得最适合患者的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咬合表达的关键是从垫到诊断饰面和(或)临时冠到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的逐级复制和转移,将调改
期刊
目的观察脓毒症继发心功能障碍(SIMD)的随访30 d死亡风险,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17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89例)和山西省人民医院(48例)收治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254例,根据是否合并SIMD,分为SIMD组68例和对照组186例。随访30 d,观察死亡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化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306例PCa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P。观察终点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期(RFS)。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患者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中老年人群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头颅磁共振检查的2 839例受试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CMB组525例和非CMB组2 314例,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及PDW。Logistic回归分析CMB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DW水平预测CMB的价值。结果CMB组与非CMB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2020年4月5日至4月19日之间收住在我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分为硬化组和对照组。入院7 d内采集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并建库,采用鸟枪法进行宏基因测序,基于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硬化组7例,
食物嵌塞是牙体缺损修复后常见并发症,长期、大量食物嵌塞可引起牙周病、龋病等不良后果,影响修复效果。因此,如何在修复前预防食物嵌塞、在出现嵌塞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也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本文从牙体缺损修复后食物嵌塞的检查、病因分析以及对因治疗3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师一步一步做好牙体缺损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预防与治疗。
期刊
帕金森病(PD)和不宁腿综合征(RLS)是运动障碍领域中相对常见的疾病,目前对于这两种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病因学联系以及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着许多争论。PD和RLS可共病且均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良好,提示这两种疾病都有潜在的多巴胺功能障碍。尽管临床特征相似,但特发性RLS和与PD共病的RLS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现针对目前PD共病RL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遗传学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2例HCC患者的资料,MVI阳性72例、阴性60例。按照7∶3的比例以随机种子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肝胆期图像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