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国有林场的营林生产质量管理是实现其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的前提,因此加强营林生产期间的种子质量管理、育苗、更新造林及林木抚育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关键。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国有林场管理人员将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不足,及时接收先进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力争实现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管理,为我国林业产业增收做出贡献。
关键词: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
国营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最终产品是成熟的林木资源。由于林木资源的种类不同,对它们的培育目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质量管理上的要求也就截然不同。这里只对用材林的质量管理作一探索。
一、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特点
从营林生产最终产品看,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广阔空间性和整体性,评价质量时,不能以个别立木或局部立木来决定,而应以林分的整体为评价对象,使用的质量指标或标准,应能反映林分的整体情况。由于不能进行立木透视,所以难于准确判别内部材质程度。林木资源虽然有质量上的差别、价值程度上的差别,但营林生产的最终成果一般没有不能利用的生产物。另外,反映生物体质量的生命态、生物形象不易量化,所以也不便测量。各生产阶段的生产对象具有灵活性,随生命态的时间进程质量具有阶段变化性。再有,由于自然条件多变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使生产对象的质量难于控制。
营林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取得优质的林木资源,其质量决不单单是在成熟阶段形成的,而是在长达几十年或上百年的长期生长过程中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形成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只用最终林木质量状况反映全部营林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适当的。营林生产各阶段活动从林木生长过程上看是顺序进行的,但实际上由于营林生产的大量性、空间性的关系,各阶段生产是平行组织进行的,而且都具有相对独立操作性,所以抓营林生产的质量管理,必须抓各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抓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管理。
二、种子采收质量管理
种子是未来生物体的生命源,对未来生物体的质量具有决定因素的作用。营林生产是为了取得优良苗木和长远的优质林木,这是质量管理的起点。
1、种子的质量评价。为了能正确地表现出种子的质量状况,应该用生物生理指标结合物理性指标全面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①种子的生活力;②种子发芽率;③种子的优良度;④种子纯净度;⑤种子的含水量;⑥种子病虫害感染度。
各项指标计算出来后,对照种子等级标准确认种子质量等级。
2、种子采收阶段的工作质量。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育、采集、收购、保管等项业务。即科学地培育母树林获得优良种子;及时有选择地采集野生种子;收购时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保管时按保管条件实施管理活动。对各项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工作质量,进而保证种子质量。
三、育苗阶段的质量管理
育苗活动的产品是苗圃生产活动培育出的各树种苗木。
1、苗木质量。它是苗木生命力是否旺盛的表现,用下列质量特征予以反映:①生物形象:苗干的曲直,色泽是否正常,顶芽是否饱满,木质化程度的好坏,苗木有无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等。②生态量化方面:苗高,地径大小,主根系长度,侧根数量等。
2、工作质量要求。育苗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很多,可以讲所有的活动都是在为获得健壮的苗木创造生长条件和环境,因此,各项活动都要从苗木的生物生理要求出发,确定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①种子处理。为了保证种子及时的高发芽率,必须严格地按照种子处理程序进行。催芽期间保证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经常检査,温度和湿度都不应超过规定的范围。种子处理期间应安排人员进行全日制的监控。②土地整理。土地是苗木生长的根本载体,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平整、保肥能力强。③播种。这是创造苗木生命的重要转化过程,其质量要求完全体现出了对工作的质量要求。首先是对播种时间性的严格要求,其次是对播种
密度、均匀性的要求,再次是对覆土厚度和镇压力的要求。这些活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率。④苗期管理。这一期间的活动主要是适当地调节光照,经常性地灌溉、排水、除草、施肥,换床或间苗、防寒、防病虫害,起苗出圃等。这些活动要有严格的时间性、数量和程度方面的要求。可按照育苗技术规程检查活动是符合要求。反映苗期管理质量时,可测算土壤含肥合格率、换床苗木窝根率、换床苗木成活率、起苗时的苗木损伤率、病虫害次数或受害的株数或面积反映受害程度等。
四、更新造林阶段质量管理
这个阶段的成果是幼林地,目标是形成有生命力和抵抗力的幼龄林。这里重要的是保证幼苗或幼树的成活和保存。
1、幼林地的质量表现
一般可用科学选择树种、正确确定初植密度、幼苗成活后的长势、幼树保存情况等反映林地的质量情况。树种选择只能依据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取。树种不同初植密度也不同,可查表再结合应用指标反映质量状况加以确定。保存情况均指更新造林三年后的成活株数及合格面积,保存株数达到80%的为合格面积。
2、更新造林阶段工作质量
这一阶段主要的作业活动有清林、整地、植苗、抚育保护。
清林时的质量,要注意掌握割带宽度,清除杂草灌木要干净,注意保留珍贵树种。整地的质量,要求穴匀、土细、拣净杂物,做到穴状的规格和松木的深度符合要求。植苗活动的质量,关键是苗木运输过程中保证苗木不受机械损伤,苗木要有足够水分和湿度,具体植苗时,把握植苗的季节, 操作要符合技术要求,植苗在穴的中央、栽正不倾斜、不窝根、不过深过浅、适当踏实不悬空、防止透风。植苗后要进行大量的抚育保护工作,为幼苗成活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其质量点就在于保证抚育次数,不漏抚,不损伤幼树,除草、松土应符合基本要求。
五、成林抚育阶段的质量管理
林木资源从成林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过程,也是其质量形成的过程。环境因素是林木资源质量形成的根本影响因素,为保证取得优良的林木资源,不能消极地靠自然随机去形成生长环境,而应通过一定的人工投入,努力改变和创造适合林木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现阶段的成林抚育,主要是清林、割灌、透光伐与生长伐,不断重复进行,直至最后培育出成熟林木资源。成熟林木资源是一个生物群落,其质量不是个别林木所能代表的,而应是一个林分整体的质量表现。它的质量特性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建立:林相林貌;立木干形的普遍情况;平均径级;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腐朽枯损情况;病虫害情况及抗病虫害能力;珍贵树种或优良树种的比例等。成林抚育阶段的工作质量,可通过对动作的要求或用这些活动的直接成果进行反映,并建立质量指标。
结语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了营林生产在培育森林的储备资源是否可靠,也直接影响到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能否再上一个新臺阶,林区经济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当然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的提高也在美化林区生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给予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华灿.浅谈国有林场科技兴林的经验及建议[J].科技风,2013,11(8):66-67.
[2] 姜永文.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C 版,2011,12(5):61-62.
[3] 娄从艳.建设生态经济型林场的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13,5(3):23-24.
关键词: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
国营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最终产品是成熟的林木资源。由于林木资源的种类不同,对它们的培育目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质量管理上的要求也就截然不同。这里只对用材林的质量管理作一探索。
一、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特点
从营林生产最终产品看,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广阔空间性和整体性,评价质量时,不能以个别立木或局部立木来决定,而应以林分的整体为评价对象,使用的质量指标或标准,应能反映林分的整体情况。由于不能进行立木透视,所以难于准确判别内部材质程度。林木资源虽然有质量上的差别、价值程度上的差别,但营林生产的最终成果一般没有不能利用的生产物。另外,反映生物体质量的生命态、生物形象不易量化,所以也不便测量。各生产阶段的生产对象具有灵活性,随生命态的时间进程质量具有阶段变化性。再有,由于自然条件多变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使生产对象的质量难于控制。
营林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取得优质的林木资源,其质量决不单单是在成熟阶段形成的,而是在长达几十年或上百年的长期生长过程中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形成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只用最终林木质量状况反映全部营林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适当的。营林生产各阶段活动从林木生长过程上看是顺序进行的,但实际上由于营林生产的大量性、空间性的关系,各阶段生产是平行组织进行的,而且都具有相对独立操作性,所以抓营林生产的质量管理,必须抓各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抓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管理。
二、种子采收质量管理
种子是未来生物体的生命源,对未来生物体的质量具有决定因素的作用。营林生产是为了取得优良苗木和长远的优质林木,这是质量管理的起点。
1、种子的质量评价。为了能正确地表现出种子的质量状况,应该用生物生理指标结合物理性指标全面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①种子的生活力;②种子发芽率;③种子的优良度;④种子纯净度;⑤种子的含水量;⑥种子病虫害感染度。
各项指标计算出来后,对照种子等级标准确认种子质量等级。
2、种子采收阶段的工作质量。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育、采集、收购、保管等项业务。即科学地培育母树林获得优良种子;及时有选择地采集野生种子;收购时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保管时按保管条件实施管理活动。对各项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工作质量,进而保证种子质量。
三、育苗阶段的质量管理
育苗活动的产品是苗圃生产活动培育出的各树种苗木。
1、苗木质量。它是苗木生命力是否旺盛的表现,用下列质量特征予以反映:①生物形象:苗干的曲直,色泽是否正常,顶芽是否饱满,木质化程度的好坏,苗木有无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等。②生态量化方面:苗高,地径大小,主根系长度,侧根数量等。
2、工作质量要求。育苗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很多,可以讲所有的活动都是在为获得健壮的苗木创造生长条件和环境,因此,各项活动都要从苗木的生物生理要求出发,确定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①种子处理。为了保证种子及时的高发芽率,必须严格地按照种子处理程序进行。催芽期间保证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经常检査,温度和湿度都不应超过规定的范围。种子处理期间应安排人员进行全日制的监控。②土地整理。土地是苗木生长的根本载体,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平整、保肥能力强。③播种。这是创造苗木生命的重要转化过程,其质量要求完全体现出了对工作的质量要求。首先是对播种时间性的严格要求,其次是对播种
密度、均匀性的要求,再次是对覆土厚度和镇压力的要求。这些活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率。④苗期管理。这一期间的活动主要是适当地调节光照,经常性地灌溉、排水、除草、施肥,换床或间苗、防寒、防病虫害,起苗出圃等。这些活动要有严格的时间性、数量和程度方面的要求。可按照育苗技术规程检查活动是符合要求。反映苗期管理质量时,可测算土壤含肥合格率、换床苗木窝根率、换床苗木成活率、起苗时的苗木损伤率、病虫害次数或受害的株数或面积反映受害程度等。
四、更新造林阶段质量管理
这个阶段的成果是幼林地,目标是形成有生命力和抵抗力的幼龄林。这里重要的是保证幼苗或幼树的成活和保存。
1、幼林地的质量表现
一般可用科学选择树种、正确确定初植密度、幼苗成活后的长势、幼树保存情况等反映林地的质量情况。树种选择只能依据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取。树种不同初植密度也不同,可查表再结合应用指标反映质量状况加以确定。保存情况均指更新造林三年后的成活株数及合格面积,保存株数达到80%的为合格面积。
2、更新造林阶段工作质量
这一阶段主要的作业活动有清林、整地、植苗、抚育保护。
清林时的质量,要注意掌握割带宽度,清除杂草灌木要干净,注意保留珍贵树种。整地的质量,要求穴匀、土细、拣净杂物,做到穴状的规格和松木的深度符合要求。植苗活动的质量,关键是苗木运输过程中保证苗木不受机械损伤,苗木要有足够水分和湿度,具体植苗时,把握植苗的季节, 操作要符合技术要求,植苗在穴的中央、栽正不倾斜、不窝根、不过深过浅、适当踏实不悬空、防止透风。植苗后要进行大量的抚育保护工作,为幼苗成活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其质量点就在于保证抚育次数,不漏抚,不损伤幼树,除草、松土应符合基本要求。
五、成林抚育阶段的质量管理
林木资源从成林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过程,也是其质量形成的过程。环境因素是林木资源质量形成的根本影响因素,为保证取得优良的林木资源,不能消极地靠自然随机去形成生长环境,而应通过一定的人工投入,努力改变和创造适合林木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现阶段的成林抚育,主要是清林、割灌、透光伐与生长伐,不断重复进行,直至最后培育出成熟林木资源。成熟林木资源是一个生物群落,其质量不是个别林木所能代表的,而应是一个林分整体的质量表现。它的质量特性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建立:林相林貌;立木干形的普遍情况;平均径级;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腐朽枯损情况;病虫害情况及抗病虫害能力;珍贵树种或优良树种的比例等。成林抚育阶段的工作质量,可通过对动作的要求或用这些活动的直接成果进行反映,并建立质量指标。
结语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了营林生产在培育森林的储备资源是否可靠,也直接影响到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能否再上一个新臺阶,林区经济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当然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的提高也在美化林区生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给予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华灿.浅谈国有林场科技兴林的经验及建议[J].科技风,2013,11(8):66-67.
[2] 姜永文.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C 版,2011,12(5):61-62.
[3] 娄从艳.建设生态经济型林场的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13,5(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