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的四种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在心理上留出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留白;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32-1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教学过程也是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一、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一般认为,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反驳楚王的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也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
  三、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当然,在课堂上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暂时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他们课后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
  例如初中语文课讲形声字的知识,关于形声字的八种结构形式,教师可以只对其中某一种作分析,其余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会在探索中补充空白,形成系统的认知。学生在知识自补、迁移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四、在心理上留出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应于无疑处设疑,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于枯燥无味中设疑,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可收到奇效。
  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开场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的价值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异常活跃。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向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变得更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在课堂中,老师需有意识地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注重在课堂上拨动他智慧的弦,用自己的智慧去解释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课前教学设计的预设会被学生思考后的自我发现给“搅局”,本来顺畅的道路遇到了转角。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跳开教案而跟进学生的思维,以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被凸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生物课程标准》中也倡导实行探究、自主与合作的学
为确保南昌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省会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南昌市公安局党委班子站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高度,针对当前盗窃、抢动、诈骗等侵财型犯罪较突出的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
本文特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毛欣娟点评: “杀人案在我们的教案中屡见不鲜,杀警察案件,性质不可谓不恶劣。关键是如何把握契机,动用计谋,迅速侦破案件,是刑事侦查工作的
他是个帅气的男孩,浅浅的眉毛下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嘴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个子不高,笑起来一脸的灿烂,和我有说不完的话。  可他却是班上出了名的“懒虫”,还喜欢说谎。  他就是我班的小俊,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星期四的早上,我在他们班上早读,我要求同学们把英语练习题拿出来做(因为家庭作业还留有部分题目),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低头忙碌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看书,而且看得很入神!是小俊!难道他昨晚提前做好
是什么使得杜书贵等这些警察霸气十足、滥杀无辜?无非是以刑罚和武力为后盾的恶性膨胀的特权观念使然。不过,这样的答案未免有过于笼统之嫌。特权现象只是外在的病症,只有对
倡导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必须让学生有自主学与练的机会。课前应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联系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可能性,去安排教学、训练的内容和进度,示范、引
新鲜!新鲜!真新鲜!年过六旬的王爷爷竟然上大学了!住在我家隔壁的王爷爷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但看上去却精神抖擞,炯炯有神的目光,硬朗的身板,轻快的脚步,更显活力四射!最近,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和一群优秀的学生,也离不开一个宽松的健康的教育环境,更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班主任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才能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