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创建新式教学方法刻不容缓。数学是一项周密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数学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发散式思维和逻辑性,为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究课堂
小学数学是孩子学习数学的过渡时期,学科知识逐渐变得更加抽象,既不同于幼儿时期简单具体的数字运算,又不同于中学时期的高度抽象且逐渐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授孩子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如计算规律、运算法则、学术定理,还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将数学变为更容易理解的应用型学科。充分考虑和尊重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发挥孩子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构建。
1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生动数学应用案例
小学是孩子正式接触集体学习环境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让孩子更快融入集体,又能让孩子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使小组成员互促共进,发挥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在集体讨论中,更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形成创新思维。为了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来,可以将课本中的计算规则融入到贴近孩子生活的案例中去,以此增进孩子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共同合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小学数学变为孩子生活中的工具学科。
比如在六年级数学“圆”的学习时,为了让孩子深刻理解圆的半径与圆面积的关系,可以让一个学生站在中心,手持一米长的绳子的一端,外侧另一个学生拉着绳子的另一端,然后顺时针旋转,外侧同学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一个圆形,此时绳子的长度即为圆的半径。绳子越长,圆的面积越大,运动轨迹即圆的周长就越长。小组成员通过通力合作,理解了圆的含义,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面积的关系。
2 围绕课本中心内容,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性思维,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入生活小案例。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作为传授者,更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对数学规则的理解,并促进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积极探讨,教师在尊重孩子们讨论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优化所提出案例中的不足之处,指正学生对于数学理解偏颇的部分。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探究关于方向、距离的实际案例。例如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学生上学的路程来近似表示,但无法测量到直线距离,每个学生对于这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有不同的表述,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路径到达学校,以此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直线距离与路程的区别。关于位置的辨别,如东南西北、角度两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在黑板上画简易地图,画出自己最熟悉的地点和建筑物,可以更直观的辨别方向,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述的机会。为了尊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环节,既能避免整个班级出现相同的理解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他人问题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记录探究过程,認真评价反思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学评价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探究式课堂完成良好循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教学内容的主要控制者,一定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复盘,及时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重难点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对学生的有效考察对自我的不断反思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更加高效地提高自我专业性,更重要的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下,做到举一反三,理清数学逻辑。在此基础上,不能以短期内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结合学生的课堂活跃度、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分析过程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由于小学阶段思维多偏重于形象思维,而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必须借助现实的立体模型辅助教学,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对于圆柱的现实模型如电线杆、水杯、粉笔等十分熟悉,容易辨别圆柱体并能够通过这些现实模型总结圆柱的主要特征并充分理解圆形与圆柱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很多同学难以从现实模型的观察辨别中过渡到对圆面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差别的理解,这时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孩子理解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并通过小组讨论提问与解答环节,去了解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后将整个课堂教学与讨论部分录制成教学视频,教师在课后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复盘和反思,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听取家长与其他教师的意见建议,完善教学方式。
总结:合作学习,构建探究式课堂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发散式思维和逻辑性,让孩子们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让课堂更加生动。通过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恰好能满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林霞.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 黄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
[3] 陈秀群.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秀村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究课堂
小学数学是孩子学习数学的过渡时期,学科知识逐渐变得更加抽象,既不同于幼儿时期简单具体的数字运算,又不同于中学时期的高度抽象且逐渐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授孩子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如计算规律、运算法则、学术定理,还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将数学变为更容易理解的应用型学科。充分考虑和尊重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发挥孩子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构建。
1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生动数学应用案例
小学是孩子正式接触集体学习环境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让孩子更快融入集体,又能让孩子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使小组成员互促共进,发挥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在集体讨论中,更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形成创新思维。为了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来,可以将课本中的计算规则融入到贴近孩子生活的案例中去,以此增进孩子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共同合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小学数学变为孩子生活中的工具学科。
比如在六年级数学“圆”的学习时,为了让孩子深刻理解圆的半径与圆面积的关系,可以让一个学生站在中心,手持一米长的绳子的一端,外侧另一个学生拉着绳子的另一端,然后顺时针旋转,外侧同学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一个圆形,此时绳子的长度即为圆的半径。绳子越长,圆的面积越大,运动轨迹即圆的周长就越长。小组成员通过通力合作,理解了圆的含义,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面积的关系。
2 围绕课本中心内容,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性思维,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入生活小案例。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作为传授者,更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对数学规则的理解,并促进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积极探讨,教师在尊重孩子们讨论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优化所提出案例中的不足之处,指正学生对于数学理解偏颇的部分。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探究关于方向、距离的实际案例。例如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学生上学的路程来近似表示,但无法测量到直线距离,每个学生对于这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有不同的表述,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路径到达学校,以此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直线距离与路程的区别。关于位置的辨别,如东南西北、角度两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在黑板上画简易地图,画出自己最熟悉的地点和建筑物,可以更直观的辨别方向,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述的机会。为了尊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环节,既能避免整个班级出现相同的理解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他人问题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记录探究过程,認真评价反思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学评价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探究式课堂完成良好循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教学内容的主要控制者,一定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复盘,及时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重难点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对学生的有效考察对自我的不断反思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更加高效地提高自我专业性,更重要的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下,做到举一反三,理清数学逻辑。在此基础上,不能以短期内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结合学生的课堂活跃度、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分析过程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由于小学阶段思维多偏重于形象思维,而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必须借助现实的立体模型辅助教学,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对于圆柱的现实模型如电线杆、水杯、粉笔等十分熟悉,容易辨别圆柱体并能够通过这些现实模型总结圆柱的主要特征并充分理解圆形与圆柱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很多同学难以从现实模型的观察辨别中过渡到对圆面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差别的理解,这时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孩子理解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并通过小组讨论提问与解答环节,去了解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后将整个课堂教学与讨论部分录制成教学视频,教师在课后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复盘和反思,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听取家长与其他教师的意见建议,完善教学方式。
总结:合作学习,构建探究式课堂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发散式思维和逻辑性,让孩子们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让课堂更加生动。通过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恰好能满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林霞.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 黄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
[3] 陈秀群.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秀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