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学者若能仔细分析职业《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教学现状,找出问题与不足,及时思考补救与改进办法,便能进一步提高职业《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教学质量,增强职业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政治经济;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随着中等职业教学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给予更高的教学定位。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课程的教学主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心为基本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了我国改革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定走具有中国化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
一、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德育教育要求遵循“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防止空洞说教,而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果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则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就会受到影响。如在讲述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之“企业中的劳动者”时,课文选用的是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攀技术高峰的事例。王洪军的故事虽然富有代表性,但与多数学生仍有不小距离,说服性被打了折扣,无法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既定的情感价值体验。
二、融合现代技术的教学模式
如今,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科技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中职类院校基本配备了多媒体信息设备。中职教师可以凭借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德育教材枯燥乏味的教条转换成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元化元素,这也有助于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德育教育内容。
三、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
人要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想要有所成效也必须经过磨合、提升。中职学校自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这一课程以来,教学者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和分析更新更符合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正是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问题得以改进,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精神支柱。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也是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最应该保留和坚持的东西。
四、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政治与社会》
就必须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方法,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化的课堂学习气氛,在友好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正视《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教师提出的教材重点,并且与当前的时政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习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让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观点阐述,最后让教师点评。严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教育,注重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进行宣传,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刺激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奋斗。
五、优化课堂施教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由学生自发提出,之后便由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解答,从而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对外开放的问题相关解答时,让学生自行解答:“各省之间的商业往来的行为属于对外开放吗?”“对外开放有什么基本条件吗?”“如何定义对外开放的背景?”“对外开放对国内外的经济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加深“对外开放”的了解。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实现和保持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和高水准。从改进教学课堂方式来说,教师要实现在课堂讲课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弥补在教学课堂上的不足。通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书,我们便会发现这么课程在内容上缺乏有效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上不仅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需要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同时要能够将教学积极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在另外,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流。此外,教师还要把合作的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六、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眼中,德育课都是枯燥乏味的,乏味的原因无非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呆板,评价方式单一等。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对新教材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职业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但是如果德育教师不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改的目标就无法落到实处。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力求能稍稍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现场教学等方法,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把德育教学与学生活动、职业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从德育课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知识,得到提升。
七、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
“学以致用”的实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其实,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也应如此。教师一般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与政治、经济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根据现实需求和教学进度制定实践计划等。例如,学习文化多样性时可安排旅游或者参观活动,让学生亲眼见证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人们的文化差异。学习经济学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商场观摩,直观感受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让德育课焕发魅力,德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特点,紧扣“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德育教学规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政治经济;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随着中等职业教学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给予更高的教学定位。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课程的教学主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心为基本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了我国改革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定走具有中国化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
一、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德育教育要求遵循“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防止空洞说教,而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果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则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就会受到影响。如在讲述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之“企业中的劳动者”时,课文选用的是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攀技术高峰的事例。王洪军的故事虽然富有代表性,但与多数学生仍有不小距离,说服性被打了折扣,无法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既定的情感价值体验。
二、融合现代技术的教学模式
如今,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科技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中职类院校基本配备了多媒体信息设备。中职教师可以凭借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德育教材枯燥乏味的教条转换成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元化元素,这也有助于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德育教育内容。
三、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
人要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想要有所成效也必须经过磨合、提升。中职学校自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这一课程以来,教学者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和分析更新更符合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正是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问题得以改进,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精神支柱。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精神也是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最应该保留和坚持的东西。
四、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政治与社会》
就必须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方法,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化的课堂学习气氛,在友好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正视《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教师提出的教材重点,并且与当前的时政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习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让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观点阐述,最后让教师点评。严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教育,注重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进行宣传,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刺激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奋斗。
五、优化课堂施教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由学生自发提出,之后便由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解答,从而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对外开放的问题相关解答时,让学生自行解答:“各省之间的商业往来的行为属于对外开放吗?”“对外开放有什么基本条件吗?”“如何定义对外开放的背景?”“对外开放对国内外的经济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加深“对外开放”的了解。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实现和保持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和高水准。从改进教学课堂方式来说,教师要实现在课堂讲课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弥补在教学课堂上的不足。通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书,我们便会发现这么课程在内容上缺乏有效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上不仅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需要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同时要能够将教学积极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在另外,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流。此外,教师还要把合作的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六、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眼中,德育课都是枯燥乏味的,乏味的原因无非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呆板,评价方式单一等。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对新教材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职业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但是如果德育教师不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改的目标就无法落到实处。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力求能稍稍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现场教学等方法,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把德育教学与学生活动、职业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从德育课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知识,得到提升。
七、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
“学以致用”的实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其实,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也应如此。教师一般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与政治、经济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根据现实需求和教学进度制定实践计划等。例如,学习文化多样性时可安排旅游或者参观活动,让学生亲眼见证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人们的文化差异。学习经济学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商场观摩,直观感受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让德育课焕发魅力,德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特点,紧扣“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德育教学规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