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泼一身心灵鸡汤
文/李开周
悟,还是不悟,这是个问题。
孔子入世,释迦出世,老子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老三位宣传的东西各不相同,宣传方式却出在一个模子——
孔子宣传诚信,说人没有诚信,就跟汽车没有方向盘、飞机没有操纵杆一样,所以人要讲诚信。释迦宣传佛法,说他出门散心,瞧见了步履艰难的老汉、痛苦万状的病人,所以就要去修行。老子宣传柔能制刚的大道理,只张开他老人家那樱桃小口:舌头是软的,还在;牙齿是硬的,全没了。
他们三位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全是感悟体的做派。
现在扔下孔子、老子和释迦,说说另一位用感悟体传道的高手。
据《玄风庆会录》记载。1220年春天。龙门派掌教丘处机远赴西域,途中得到7位部落首领的款待,临别时。该首领向丘处机问“道”。丘处机见他浑身裹满了绫罗绸缎,就端起一碗鸡汤,劈头泼过去,把他衣服给弄脏了。那首领又生气又纳闷,不明白丘真人发什么神经。丘处机解释道:白貂的皮值钱,所以被人打死了剥皮,犀牛的角值钱,所以被人打死了锯角,可见贵重的东西很难长久。我用鸡汤弄脏你的衣服,就是要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啊。
咱们得承认,感悟体玩到丘处机这代,已经有了不少长进。孔子借驾驶讲诚信,他的推理其实根本不支持他的结论:毕竟人的诚信和方向盘没什么因果关系。释迦借体验讲佛法也漏洞百出,因为他眼中的痛苦未必不是别人的幸福。老子更是以偏概全,仅仅因为舌头比牙齿长寿,就想概括出柔弱胜刚强,显然性子急了,如果他老人家再摸摸自己的脑袋,就会发现柔软的头发差不多掉光了,而坚硬的头盖骨还在。丘处机则集成了老三位的手法,先学老子,用鸡汤泼人,看收效不佳,再学孔子和释迦,用类比、事例加道理的方式明讲。
然而跟孔子他们一样,丘处机的宣传方式固然好玩。他宣传的东西却大有毛病:白貂死于皮、犀牛死于角,只是个案,作为事例不够充分,作为类比又缺乏逻辑。
还好,这世上没有多少人会去触摸理性了,所以心灵鸡汤式的宣传还会继续有效。所以无论学者、商家还是政客,都乐意泼您一身鸡汤,然后油漉漉地洗脑。
(郝英子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一棵树
文/陆勇强
这是我迄今为止所看到的一棵胸怀最博大的树。
这棵树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最大的树,是棵枫树。
树长在离村二里远的地方,树干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每到夏天,这棵大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村里许多小孩子就在树下玩,外面是毒日,而树下却是凉风习习。
这棵大树的底部有一个大洞,可以躲雨,三四个人入内,仍然还很宽敞。这个大洞是如何形成的,我也不甚明白。好像我记事时,这个树洞就在了。
对于这棵树,乡人以神灵视之,村里年长的人,逢年过节都会烧香点蜡烛供奉它。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这棵树出现了两种奇观,第一种是每到天气转变时,它的周遭会白雾袅袅,经久不散。第二种是大树的树丫上,又长出了新树,一棵是泡桐,一棵是苦楝。这种树上有树的现象,并未引起乡人的注意。
我喜欢这棵树。
这棵树相当于一个“地名”,村里开会时,村干部会说,到树下吧。然后,树下就聚满了人。我上学时,和同学相约去学校,会说,到树下等吧。更离奇的是当年杭州到淳安的班车,有些乡人会给售票员报一些小自然村的名字,售票员不知道该收多少钱。售票员就会问,有没有过那棵枫树?自然而然,后来这棵枫树下面,就有了一个班车临时停靠站。
村里的树,一般都有主人,但这棵树,却没有主人。它默默生长着,无声无息。
大约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这棵大树日渐枯老,而且呈现出一种奇怪现象,一边的树叶发黄,一边的树叶却绿油油的。而生长在它身上的两棵树,个子不断拔高,一派华荫如盖的样子。
没有人去关心在这棵大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枯老迹象越来越明显,那个大树洞里的木纹,一直是湿润的,后来这个树洞竟然腐烂了。
在一次狂风骤雨和雷击下,树梢遭到雷击,有村人看到一个火球掠过树顶,树梢被削去了一半,此后,这棵大树就真的老了,春天不再发芽,夏天也不再遮天蔽日。
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我骑车回家,看到十几个乡人正在锯那棵大树,我放好车,一直站那看。当那棵大树倒下的那一刻,我发现树干中间,还有很粗的树根,原来,那生长在大树上的泡桐和苦楝的根,已极其残忍地贯通了整个树干。
那十几个乡人也围了过来,议论纷纷,他们终于明白了这棵大树死去的原因。
(刘可荣摘自《每日新报》)
文/李开周
悟,还是不悟,这是个问题。
孔子入世,释迦出世,老子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老三位宣传的东西各不相同,宣传方式却出在一个模子——
孔子宣传诚信,说人没有诚信,就跟汽车没有方向盘、飞机没有操纵杆一样,所以人要讲诚信。释迦宣传佛法,说他出门散心,瞧见了步履艰难的老汉、痛苦万状的病人,所以就要去修行。老子宣传柔能制刚的大道理,只张开他老人家那樱桃小口:舌头是软的,还在;牙齿是硬的,全没了。
他们三位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全是感悟体的做派。
现在扔下孔子、老子和释迦,说说另一位用感悟体传道的高手。
据《玄风庆会录》记载。1220年春天。龙门派掌教丘处机远赴西域,途中得到7位部落首领的款待,临别时。该首领向丘处机问“道”。丘处机见他浑身裹满了绫罗绸缎,就端起一碗鸡汤,劈头泼过去,把他衣服给弄脏了。那首领又生气又纳闷,不明白丘真人发什么神经。丘处机解释道:白貂的皮值钱,所以被人打死了剥皮,犀牛的角值钱,所以被人打死了锯角,可见贵重的东西很难长久。我用鸡汤弄脏你的衣服,就是要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啊。
咱们得承认,感悟体玩到丘处机这代,已经有了不少长进。孔子借驾驶讲诚信,他的推理其实根本不支持他的结论:毕竟人的诚信和方向盘没什么因果关系。释迦借体验讲佛法也漏洞百出,因为他眼中的痛苦未必不是别人的幸福。老子更是以偏概全,仅仅因为舌头比牙齿长寿,就想概括出柔弱胜刚强,显然性子急了,如果他老人家再摸摸自己的脑袋,就会发现柔软的头发差不多掉光了,而坚硬的头盖骨还在。丘处机则集成了老三位的手法,先学老子,用鸡汤泼人,看收效不佳,再学孔子和释迦,用类比、事例加道理的方式明讲。
然而跟孔子他们一样,丘处机的宣传方式固然好玩。他宣传的东西却大有毛病:白貂死于皮、犀牛死于角,只是个案,作为事例不够充分,作为类比又缺乏逻辑。
还好,这世上没有多少人会去触摸理性了,所以心灵鸡汤式的宣传还会继续有效。所以无论学者、商家还是政客,都乐意泼您一身鸡汤,然后油漉漉地洗脑。
(郝英子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一棵树
文/陆勇强
这是我迄今为止所看到的一棵胸怀最博大的树。
这棵树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最大的树,是棵枫树。
树长在离村二里远的地方,树干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每到夏天,这棵大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村里许多小孩子就在树下玩,外面是毒日,而树下却是凉风习习。
这棵大树的底部有一个大洞,可以躲雨,三四个人入内,仍然还很宽敞。这个大洞是如何形成的,我也不甚明白。好像我记事时,这个树洞就在了。
对于这棵树,乡人以神灵视之,村里年长的人,逢年过节都会烧香点蜡烛供奉它。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这棵树出现了两种奇观,第一种是每到天气转变时,它的周遭会白雾袅袅,经久不散。第二种是大树的树丫上,又长出了新树,一棵是泡桐,一棵是苦楝。这种树上有树的现象,并未引起乡人的注意。
我喜欢这棵树。
这棵树相当于一个“地名”,村里开会时,村干部会说,到树下吧。然后,树下就聚满了人。我上学时,和同学相约去学校,会说,到树下等吧。更离奇的是当年杭州到淳安的班车,有些乡人会给售票员报一些小自然村的名字,售票员不知道该收多少钱。售票员就会问,有没有过那棵枫树?自然而然,后来这棵枫树下面,就有了一个班车临时停靠站。
村里的树,一般都有主人,但这棵树,却没有主人。它默默生长着,无声无息。
大约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这棵大树日渐枯老,而且呈现出一种奇怪现象,一边的树叶发黄,一边的树叶却绿油油的。而生长在它身上的两棵树,个子不断拔高,一派华荫如盖的样子。
没有人去关心在这棵大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枯老迹象越来越明显,那个大树洞里的木纹,一直是湿润的,后来这个树洞竟然腐烂了。
在一次狂风骤雨和雷击下,树梢遭到雷击,有村人看到一个火球掠过树顶,树梢被削去了一半,此后,这棵大树就真的老了,春天不再发芽,夏天也不再遮天蔽日。
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我骑车回家,看到十几个乡人正在锯那棵大树,我放好车,一直站那看。当那棵大树倒下的那一刻,我发现树干中间,还有很粗的树根,原来,那生长在大树上的泡桐和苦楝的根,已极其残忍地贯通了整个树干。
那十几个乡人也围了过来,议论纷纷,他们终于明白了这棵大树死去的原因。
(刘可荣摘自《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