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和及时反馈,这种评价形式能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为观察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随堂测试、中期考核、实验测评、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30%。结果显示,将形成性评价引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值得推广及改进。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51-02
教学评价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1]。病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的过渡性学科,其内容繁杂、抽象性强、难以理解,目前我国高校病理学教学考核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这种单一评价方式,以分数定优劣。而形成性评价这一评价体系打破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模式,更多关注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能力的评价[2]。笔者尝试在《病理学》课程终结性评价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 实验组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结合专业本科5班和6班学生共146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77人,平均年龄(18.21±2.61)岁。对照组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西结合专业本科学生7班和8班学生共146人,其中男生74人,女生72人,平均年龄(19.33±1.95)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和教学大纲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唐建武主编的《病理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9年9月)教材,并使用该教材配套教学大纲。
1.3 授课时间和学时数 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课时均为48学时(对照组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实验组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完成)。
1.4 授课教师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授课为同一教师,教师职称为讲师。
1.5 实施方法
1.5.1 实验组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步骤 ①随堂测试。在讲授过程中,采取随时提问方式进行测试,提问内容包括了对前一次课所学内容的重点掌握部分、本次课学习内容关联的其它学科知识点,平均每个同学有三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该部分成绩占形成性评价总成绩的4%。②中期考核。每个学期第8周定为中期考核周,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7~10人,分组按学号随机组合。各组学生自选总论部分某一个章节的内容,结合病理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各组派出两位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时间为10min。本次考核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8%。③实验测评。每次实验课学习中都设置有“统一看片”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每一张切片在不告知切片诊断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此环节中由学生负责讲解切片的诊断及诊断的理由。实验测评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8%。④情景模拟训练。在所有课时完成后,开展一次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训练以临床疾病与病理联系为主题,具体内容各组自定,分组遵照先前的小组划分,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主题表现出来。本次活动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1.5.2 对照组 以最终期末试卷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标准。
1.6 教学效果评价
1.6.1 成绩评价 实验组将4次形成性评价成绩及权重输入教务系统,自动生成平时成绩,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30%)和终结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70%)组成。对照组成绩考核评价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100%)组成。
1.6.2 问卷调查 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在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看法和希望。
1.6.3 访谈调研 随机选取实验组学生学号尾数带2的学生进行访谈调研,访谈人数14人,听取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及难易程度的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评价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总成绩、优秀率(≥85分)、及格率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实验组各项目成绩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问卷调查 从自学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兴趣度培养、知识理解及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对实验组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明显提高。见表2。
2.3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 参加访谈调研14名学生中, 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态度的11人;模棱两可态度的3人;12人提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多增加形成性评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培养对课程学习积极性;10人提及通过形成性评价参与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律性;9人提及通过小组活动及情景模拟训练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平台,分工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另外,学生对形成性评价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6人表示形成性评价占有期末成绩比例较低,学习压力大,可适度减少形成性评价次数。
2.4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活动难易程度的评价 在实验班级对本次形成性评价的四项活动进行难易程度的评价,数据显示,较难的评价活动为情景模拟训练,较易的评价活动为中期考核,难度适中的评价活动为实验测评。见表3。
3 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容多且繁杂,知识点零散。以往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考核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书本为标准,知识较为局限。这种终结性评估手段,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形成性评价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3]。任何课程的评价体系都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4]。 本轮教学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引入病理学教学考核中,采用随堂测试、中期考核、实验测评、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并将形成性评价成绩定为占最终成绩的30%,并通过期末成绩比较、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及形成性评价活动难易程度评价统计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然后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指导教学,帮助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实验组班级总成绩比单一终结性评价的对照组班级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兴趣度培养、知识理解及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有所提高,甚至明显提高。在调研访谈中,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学生反馈对本评价方式的认可度较高,这一结果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5],凸显了评价的发展性价值,在实践中应予大力倡导和推广。但有的学生也提出了关于形成性评价占有期末成绩比例较低,学习压力较大,适度减少形成性评价次数等问题,因此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形成性评价的次数和内容形式。形成性评价较之于以前的终极性评价更为耗时耗力,对一些非量化的内容评价,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态度、兴趣、学习的积极性等,还有和学生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评价,还不能完全做出精确量化。如何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如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更加合理的分配比例,使其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参考文献
[1]Leung,C.&Mohan,B.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 [J].Language Testing,2004,(3):335-359.
[2]张帆.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7):224.
[3]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4]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2(2):95-96.
[5]Stufflebeam,D.L.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G].//In Stufflebeam D.L,Madaus G.F.,Kellaghan T.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2nd edition).Boston/Dordrecht/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283.
(收稿日期:2015.05.30)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51-02
教学评价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1]。病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的过渡性学科,其内容繁杂、抽象性强、难以理解,目前我国高校病理学教学考核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这种单一评价方式,以分数定优劣。而形成性评价这一评价体系打破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模式,更多关注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能力的评价[2]。笔者尝试在《病理学》课程终结性评价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 实验组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结合专业本科5班和6班学生共146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77人,平均年龄(18.21±2.61)岁。对照组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西结合专业本科学生7班和8班学生共146人,其中男生74人,女生72人,平均年龄(19.33±1.95)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和教学大纲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唐建武主编的《病理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9年9月)教材,并使用该教材配套教学大纲。
1.3 授课时间和学时数 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课时均为48学时(对照组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实验组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完成)。
1.4 授课教师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授课为同一教师,教师职称为讲师。
1.5 实施方法
1.5.1 实验组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步骤 ①随堂测试。在讲授过程中,采取随时提问方式进行测试,提问内容包括了对前一次课所学内容的重点掌握部分、本次课学习内容关联的其它学科知识点,平均每个同学有三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该部分成绩占形成性评价总成绩的4%。②中期考核。每个学期第8周定为中期考核周,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7~10人,分组按学号随机组合。各组学生自选总论部分某一个章节的内容,结合病理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各组派出两位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时间为10min。本次考核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8%。③实验测评。每次实验课学习中都设置有“统一看片”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每一张切片在不告知切片诊断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此环节中由学生负责讲解切片的诊断及诊断的理由。实验测评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8%。④情景模拟训练。在所有课时完成后,开展一次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训练以临床疾病与病理联系为主题,具体内容各组自定,分组遵照先前的小组划分,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主题表现出来。本次活动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1.5.2 对照组 以最终期末试卷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标准。
1.6 教学效果评价
1.6.1 成绩评价 实验组将4次形成性评价成绩及权重输入教务系统,自动生成平时成绩,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30%)和终结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70%)组成。对照组成绩考核评价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100%)组成。
1.6.2 问卷调查 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在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看法和希望。
1.6.3 访谈调研 随机选取实验组学生学号尾数带2的学生进行访谈调研,访谈人数14人,听取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及难易程度的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评价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总成绩、优秀率(≥85分)、及格率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实验组各项目成绩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问卷调查 从自学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兴趣度培养、知识理解及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对实验组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明显提高。见表2。
2.3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 参加访谈调研14名学生中, 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态度的11人;模棱两可态度的3人;12人提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多增加形成性评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培养对课程学习积极性;10人提及通过形成性评价参与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律性;9人提及通过小组活动及情景模拟训练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平台,分工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另外,学生对形成性评价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6人表示形成性评价占有期末成绩比例较低,学习压力大,可适度减少形成性评价次数。
2.4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活动难易程度的评价 在实验班级对本次形成性评价的四项活动进行难易程度的评价,数据显示,较难的评价活动为情景模拟训练,较易的评价活动为中期考核,难度适中的评价活动为实验测评。见表3。
3 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容多且繁杂,知识点零散。以往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考核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书本为标准,知识较为局限。这种终结性评估手段,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形成性评价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3]。任何课程的评价体系都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4]。 本轮教学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引入病理学教学考核中,采用随堂测试、中期考核、实验测评、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并将形成性评价成绩定为占最终成绩的30%,并通过期末成绩比较、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及形成性评价活动难易程度评价统计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然后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指导教学,帮助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实验组班级总成绩比单一终结性评价的对照组班级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兴趣度培养、知识理解及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有所提高,甚至明显提高。在调研访谈中,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学生反馈对本评价方式的认可度较高,这一结果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5],凸显了评价的发展性价值,在实践中应予大力倡导和推广。但有的学生也提出了关于形成性评价占有期末成绩比例较低,学习压力较大,适度减少形成性评价次数等问题,因此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形成性评价的次数和内容形式。形成性评价较之于以前的终极性评价更为耗时耗力,对一些非量化的内容评价,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态度、兴趣、学习的积极性等,还有和学生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评价,还不能完全做出精确量化。如何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如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更加合理的分配比例,使其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参考文献
[1]Leung,C.&Mohan,B.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 [J].Language Testing,2004,(3):335-359.
[2]张帆.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7):224.
[3]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4]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2(2):95-96.
[5]Stufflebeam,D.L.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G].//In Stufflebeam D.L,Madaus G.F.,Kellaghan T.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2nd edition).Boston/Dordrecht/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283.
(收稿日期: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