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本文就谈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惯;培养;质疑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好的习惯,语文也一样。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这种主动的学习行为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
一、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
1.教师要言传身教
课上学生常常都会看教师的板书,这是给学生示范的好机会,因此教师要率先垂范,把板书写得工整规范。当然,也可以找班上书写比较好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2.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
要思考学生书写潦草的原因,并给予准确的指导。学生字迹不工整的原因很多,有字迹大、字排列不整齐的,也有完全是态度问题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指导。语文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可以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专门练习书写,让学生对照字帖临摹,并将一些写得好的作品张贴上墙,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书写兴趣。一旦班级有了这样的习字氛围,久而久之,學生规范的书写习惯必然养成。
二、养成利用身边资料的习惯
每个学生身边都有很多的资料,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其实,资料或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这些书,最好能让学生都备一本字典和词典,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自己解决生字词。当然,教师要对这个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一些学生听而不做。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料或工具书服务学习的习惯,也能让学生学会怎么使用工具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会上网,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规范上网,并利用网络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难点。
三、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
1.课堂上要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学生表达能力较差,而且不愿意表达,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开口,学会表现。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前提,但是这需要语文教师给予准确的指导。因此,在课上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征,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机遇给学生学法引导,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口说的情况下,还能动脑思考,并加入自己的情感。
2.在课外活动中学习表达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讲故事、辩论赛等,当然也可以布置口头表达作业。在众多活动中,演讲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但是教师要对演讲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语言简练顺畅,主体明确,积极向上,表情自然,配合肢体语言。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消除他们的羞怯心理,给他们上台讲话的信心及勇气,多关注他们的进步。当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教师还可以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四、养成朗读和摘录名篇名句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每天都能对已经学过的名句名篇进行大声朗读,力争会背。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提高,朗读习惯也会养成。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名篇赏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好句子摘录下来。只有学生脑子里储存了足够多的名句、成语、典故等,才能在自己的习作中有妙语佳句。
五、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1.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正确的思维就是要符合基本的逻辑,禁得起推敲,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能让学生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上多质疑,不盲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课上教师千万不能唯我独尊,把自己当成权威,也不能按参考书操作。语文课本的内容有很多地方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时候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疑问或者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一口回绝,要多鼓励,哪怕有点偏差也要适当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充满信心,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六、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对作文充满恐惧,主要是无话可说,所以教师在平时要让学生学写随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个要形成规矩,教师定期检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才会由被动地观察生活变成主动地留意身边的点滴,才能在作文时有话可说,避免无病呻吟、粗制滥造。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长期的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为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2]苏盛葵.语文创新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林洁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1).
[4]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惯;培养;质疑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好的习惯,语文也一样。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这种主动的学习行为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
一、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
1.教师要言传身教
课上学生常常都会看教师的板书,这是给学生示范的好机会,因此教师要率先垂范,把板书写得工整规范。当然,也可以找班上书写比较好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2.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
要思考学生书写潦草的原因,并给予准确的指导。学生字迹不工整的原因很多,有字迹大、字排列不整齐的,也有完全是态度问题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指导。语文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可以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专门练习书写,让学生对照字帖临摹,并将一些写得好的作品张贴上墙,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书写兴趣。一旦班级有了这样的习字氛围,久而久之,學生规范的书写习惯必然养成。
二、养成利用身边资料的习惯
每个学生身边都有很多的资料,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其实,资料或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这些书,最好能让学生都备一本字典和词典,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自己解决生字词。当然,教师要对这个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一些学生听而不做。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料或工具书服务学习的习惯,也能让学生学会怎么使用工具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会上网,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规范上网,并利用网络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难点。
三、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
1.课堂上要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学生表达能力较差,而且不愿意表达,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开口,学会表现。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前提,但是这需要语文教师给予准确的指导。因此,在课上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征,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机遇给学生学法引导,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口说的情况下,还能动脑思考,并加入自己的情感。
2.在课外活动中学习表达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讲故事、辩论赛等,当然也可以布置口头表达作业。在众多活动中,演讲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但是教师要对演讲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语言简练顺畅,主体明确,积极向上,表情自然,配合肢体语言。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消除他们的羞怯心理,给他们上台讲话的信心及勇气,多关注他们的进步。当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教师还可以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四、养成朗读和摘录名篇名句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每天都能对已经学过的名句名篇进行大声朗读,力争会背。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提高,朗读习惯也会养成。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名篇赏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好句子摘录下来。只有学生脑子里储存了足够多的名句、成语、典故等,才能在自己的习作中有妙语佳句。
五、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1.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正确的思维就是要符合基本的逻辑,禁得起推敲,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能让学生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上多质疑,不盲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课上教师千万不能唯我独尊,把自己当成权威,也不能按参考书操作。语文课本的内容有很多地方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时候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疑问或者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一口回绝,要多鼓励,哪怕有点偏差也要适当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充满信心,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六、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对作文充满恐惧,主要是无话可说,所以教师在平时要让学生学写随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个要形成规矩,教师定期检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才会由被动地观察生活变成主动地留意身边的点滴,才能在作文时有话可说,避免无病呻吟、粗制滥造。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长期的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为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2]苏盛葵.语文创新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林洁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1).
[4]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