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对学生而言,也是学习语文的一般目的和要培养的第一能力。阅读能力不只表现在解答阅读理解的试卷当中,他是对学生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等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考察,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全面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就是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结合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误区,阐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观点,进一步优化语文素养。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以这一评价新要求为理论依据,致力于初中语文教育,并以新《课标》中要求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为指向,研究语文教育的新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而新《课标》又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中考语文试题基本上由阅读和作文两大块构成,而阅读题的分值占了整个中考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阅读题做得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倒语文成绩的高与低,也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对阅读重要性的认可。
  二、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关键词:数学 启发 结合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启发"主要是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
期刊
现代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本身就告诉我们既要努力學习理论又要努力去实践,不能只讲空头理论,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正如我们学游泳,不能只讲理论,不下水实践。也不能只管闷头游泳,不让人指导。两只手都要硬,缺哪一项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做到事倍功半。我们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就生产力”。世界冠军为什么都有教练呢?那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
期刊
摘 要: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 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 理论课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
期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
期刊
记得那一年,我刚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特别上进,教学特别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和写作文,都得心应手,而在文言文教学上,却出现了难堪。  我讲《十则》时采用串讲式,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讲来,不仅讲词义、句意,还有所发挥,讲解哪条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条又是关于修身做人的,自我陶醉,而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看此情景,一时间,本人面对学生火冒三丈,你们连两千年前的孔圣人也无动于衷?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过
期刊
“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是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自2007年9月开题研究,历经三年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使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与感悟、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与思变性。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
期刊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三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前提    就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测试改革的角度来说,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阐述:“课外
期刊
摘 要: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 任务 整体性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