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三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前提
就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测试改革的角度来说,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阐述:“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时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的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但在农村中学,我们常感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淡泊,常常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而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吗?其实是我们的学生平时功课多,任务重。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而私下还是摆脱不掉传统的素质教育那套,教师喊苦,学生叫累。大多数学生连起码的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都未养成,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因此,我们如何让学生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选择要浅显,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另外,我们的教育得从学生的长远考虑,放远目光,发挥教师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受之以趣。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阅读水准,拟定课外阅读计划,对自己提出一定阅读目标和要求,教师及时做好点拨、疏导、点评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服务者,坚持下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的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尝到那份喜悦的滋味。
二、正确引导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基础
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三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因为他们正是寻求知识的时候,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采“百家之长”,广泛吸收。同时,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认真,要逐渐学会圈、点、勾、划及批注,并不断注意知识的积累,如摘录、记笔记、作点评、做卡片、设疑问等。课外阅读要善于动脑筋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避免知识的遗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毛泽东主席学習,他总爱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摘抄、写笔记、评论等。对精彩的段落、警句,总要摘录下来。他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否则花了时间,看了许多东西,到头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实为可叹。
三、讲究方法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一)速读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腾飞,知识更新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只能通过快速阅读法。就中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速读,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提倡速读,即要求动眼、动脑、不动唇、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理解。如阅读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及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时,教师可提供如下阅读提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1、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断,评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5、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二)探究质疑法。“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阅读,即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确定阅读主题,体现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及整体。是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的综合实践过程;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这种探究质疑法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理解心中仍然是白茫茫一片,那是毫无意义的。
总之,一句话,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以及整体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前提
就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测试改革的角度来说,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阐述:“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时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的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但在农村中学,我们常感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淡泊,常常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而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吗?其实是我们的学生平时功课多,任务重。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而私下还是摆脱不掉传统的素质教育那套,教师喊苦,学生叫累。大多数学生连起码的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都未养成,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因此,我们如何让学生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选择要浅显,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另外,我们的教育得从学生的长远考虑,放远目光,发挥教师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受之以趣。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阅读水准,拟定课外阅读计划,对自己提出一定阅读目标和要求,教师及时做好点拨、疏导、点评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服务者,坚持下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的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尝到那份喜悦的滋味。
二、正确引导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基础
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三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因为他们正是寻求知识的时候,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采“百家之长”,广泛吸收。同时,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认真,要逐渐学会圈、点、勾、划及批注,并不断注意知识的积累,如摘录、记笔记、作点评、做卡片、设疑问等。课外阅读要善于动脑筋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避免知识的遗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毛泽东主席学習,他总爱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摘抄、写笔记、评论等。对精彩的段落、警句,总要摘录下来。他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否则花了时间,看了许多东西,到头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实为可叹。
三、讲究方法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一)速读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腾飞,知识更新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只能通过快速阅读法。就中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速读,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提倡速读,即要求动眼、动脑、不动唇、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理解。如阅读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及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时,教师可提供如下阅读提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1、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断,评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5、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二)探究质疑法。“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阅读,即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确定阅读主题,体现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及整体。是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的综合实践过程;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这种探究质疑法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理解心中仍然是白茫茫一片,那是毫无意义的。
总之,一句话,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以及整体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