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全面发展,要提高初中后进生的素质,首先就要从思想政治教学抓起,这些后进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班级进步上起着消极影响,若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后进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重担。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
一、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是非观念模糊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正因为后进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辨别能力差,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后进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后进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
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走出“后进生”
1.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對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多引用范例,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他们并不一定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举出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起后进生改变现状、不断要求进步的上进心。
3.在教学中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教师要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
4.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教师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
5.在教学中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新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既要控制外部不良诱因(如不良的场所、旧伙伴、迷恋的对象等),又要重视消除后进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等内部因素。当他们改正了错误,新的正确的动机与行为习惯比较牢固地形成以后,在适当的时期,在有把握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信任性考验,给予他们同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他们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培养新的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他们彻底改变旧的卑劣的不良行为。
总之,教育后进生没有现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既看到后进生所存在的缺点,客观地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又善于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就定会使后进生变先进。
一、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是非观念模糊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正因为后进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辨别能力差,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后进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后进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
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走出“后进生”
1.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對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多引用范例,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他们并不一定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举出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起后进生改变现状、不断要求进步的上进心。
3.在教学中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教师要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
4.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教师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
5.在教学中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新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既要控制外部不良诱因(如不良的场所、旧伙伴、迷恋的对象等),又要重视消除后进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等内部因素。当他们改正了错误,新的正确的动机与行为习惯比较牢固地形成以后,在适当的时期,在有把握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信任性考验,给予他们同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他们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培养新的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他们彻底改变旧的卑劣的不良行为。
总之,教育后进生没有现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既看到后进生所存在的缺点,客观地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又善于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就定会使后进生变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