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正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增“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是任务群之一,贯穿于必修和选修课程。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读整本书,所以是新高考推动高中语文教学重视整本书阅读。高考改革带动中考改革,进而影响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这才有了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做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落实整本书阅读任务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目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量”与“质”的不足造成效能低下,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的偏颇等,因此我们提出完善语文阅读体系的设想。但是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普遍存在,见效慢推广起来难度重重,而且很多教师急于看见教学改革的成效,这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多个学科挤占,语文学科布置的阅读任务多了,必然挤压其他学科的时间,很多教师沟通协调不通畅,就会导致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难以顺利进行。
二、“整本书阅读”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首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感,通过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不同角度,对自己选择的名著进行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随堂进行点拨,让中小学生对阅读文本有进一步了解,确保学生主体的兴趣。基于学生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沟通课内外阅读,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势必会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认知,鼓励学生采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方式,对阅读中习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二)按照整本书内容展开系统性阅读架构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书籍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整理,基于课堂教学和单篇课文阅读的基础,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宏观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建构整体性思维,让中小学生能够系统化、地有条理地进行结构化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主要包含内容、要素、策略的教学。在目录部分有每一课的策略和能力的详细说明与备注,引导中小学学生从浏览到重点读再到精读,完成不同目标下对一本书的不同层次鉴赏和理解。保证每一课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都附有不同形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阅读文章内容。
例如,在进行《城南旧事》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就应该在学生初读书本之后,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先让中小学生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然后通過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通过整本书的内容展开系统的阅读教学。
(三)通过课内外阅读联系,完善中小学生的阅读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课内提供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分阶段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探究性,保证中小学生发展阅读思维的深刻性。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对文本进行赏析。考虑到语文教学涉及的阅读篇目题材、形式多样,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书目。保证中小学生阅读书目的多元化、丰富化。让中小学生的书单中既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又有对应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世说新语》等作品。除文学类作品之外,还要增加社会科学领域的文本和文学鉴赏读本,将《中国文化读本》和《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纳入其中,形成了品类完备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比如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后,假期里或者星期六日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然后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学生推荐赏析,再利用阅读课,师生再读,进行专题探究。
(四)构建良好的中小学生阅读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教师和家长应该协调沟通,共同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推动整本书阅读改革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应该监督和协助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比阶段性阅读时间长,持续性久,需要教师和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持久性的整本书阅读。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毋庸置疑的核心,然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探索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理念,推动整本书阅读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子阳.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及其推进:谈谈我的主张与求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3):5-10.
[2]钱荃,周姮.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7(33):96-98.
编辑 李沂蓉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目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量”与“质”的不足造成效能低下,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的偏颇等,因此我们提出完善语文阅读体系的设想。但是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普遍存在,见效慢推广起来难度重重,而且很多教师急于看见教学改革的成效,这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多个学科挤占,语文学科布置的阅读任务多了,必然挤压其他学科的时间,很多教师沟通协调不通畅,就会导致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难以顺利进行。
二、“整本书阅读”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首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感,通过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不同角度,对自己选择的名著进行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随堂进行点拨,让中小学生对阅读文本有进一步了解,确保学生主体的兴趣。基于学生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沟通课内外阅读,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势必会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认知,鼓励学生采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方式,对阅读中习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二)按照整本书内容展开系统性阅读架构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书籍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整理,基于课堂教学和单篇课文阅读的基础,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宏观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建构整体性思维,让中小学生能够系统化、地有条理地进行结构化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主要包含内容、要素、策略的教学。在目录部分有每一课的策略和能力的详细说明与备注,引导中小学学生从浏览到重点读再到精读,完成不同目标下对一本书的不同层次鉴赏和理解。保证每一课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都附有不同形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阅读文章内容。
例如,在进行《城南旧事》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就应该在学生初读书本之后,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先让中小学生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然后通過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通过整本书的内容展开系统的阅读教学。
(三)通过课内外阅读联系,完善中小学生的阅读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课内提供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分阶段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探究性,保证中小学生发展阅读思维的深刻性。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对文本进行赏析。考虑到语文教学涉及的阅读篇目题材、形式多样,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书目。保证中小学生阅读书目的多元化、丰富化。让中小学生的书单中既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又有对应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世说新语》等作品。除文学类作品之外,还要增加社会科学领域的文本和文学鉴赏读本,将《中国文化读本》和《梁衡评点中国历史人物》纳入其中,形成了品类完备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比如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后,假期里或者星期六日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然后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学生推荐赏析,再利用阅读课,师生再读,进行专题探究。
(四)构建良好的中小学生阅读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教师和家长应该协调沟通,共同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推动整本书阅读改革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应该监督和协助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比阶段性阅读时间长,持续性久,需要教师和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持久性的整本书阅读。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毋庸置疑的核心,然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探索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理念,推动整本书阅读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子阳.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及其推进:谈谈我的主张与求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3):5-10.
[2]钱荃,周姮.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7(33):96-98.
编辑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