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让学生能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新课程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课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让学生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与对话题材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英语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外来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语言知识与阅读技能这种交互作用的两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阅读还受习惯、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特别在我们农村中学,许多教师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等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词义、句子、语法结构等表层的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忽视阅读者储存的非语言信息的作用与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有甚者,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来上,划划词组,对对练习答案,让学生自读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四,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体现于课堂教学中一小部分的训练,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单是语句连贯,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需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学生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学生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式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要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
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形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该技能,最终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来进行阅读,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学生自己的作品。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将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让学生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并持之以恒。
阅读课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让学生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与对话题材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英语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外来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语言知识与阅读技能这种交互作用的两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阅读还受习惯、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特别在我们农村中学,许多教师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等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词义、句子、语法结构等表层的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忽视阅读者储存的非语言信息的作用与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有甚者,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来上,划划词组,对对练习答案,让学生自读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四,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体现于课堂教学中一小部分的训练,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单是语句连贯,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需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学生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学生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式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要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
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形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该技能,最终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来进行阅读,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学生自己的作品。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将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让学生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