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英语课堂复习中,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已有文本中的初浅问题或者教师、学生自己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提高一些初期阅读量小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但这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是不利的。因为这不仅耗费学生大量精力,降低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阶段会出现“瓶颈”,陷入无止尽的追求题目答案正确性的心理中,而忽略了语言中的深层情感、态度,更不懂得反思文意。因而阅读水平就一直浮于表面,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如何提高高三英语阅读能力是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新课标对高三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的阅读能力包括:能阅读一般的英语报刊和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境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对照此要求,大部分高三学生能够做到读懂材料或文本的大致意思,但往往在测试中暴露出“一叶障目”“南辕北辙”“生搬硬套”“课外知识贫乏”等弱点。于是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其实这正是教师自我进行反思教学的时候。换言之,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课堂进行改善与提高。
二、巧妙利用课堂问题设置进行导学
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指导阅读的教学设计存在繁、难、偏、旧、乱的现象,表现为“满堂问”“或易或难”“转移重心,偏离主题”“问题单一性”“提问凌乱,课堂生成不足”(转述自邓立龙,2009)。笔者通过自我反思和听课心得中总结出,可以从正反两个思维角度有效提出问题。
(一)“问题连续体”理论与课堂问题设置相结合(正向思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Maker等人依据Schiever提出的问题连续体理论,建立了“DIS—COVERY问题连续体矩阵”,简称“问题连续体”(Problems Continuum)。它以“问题定义”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问题解决的情景对问题进行分类,标志着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从而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类型。“问题定义”指问题的结构,包括其定义的清晰程度、开放程度以及综合程度等。问题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定义清楚明确,且封闭、简单,则文体结构性强;问题定义模糊,且开放、综合,则结构性弱。“方法”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或途径。结构性强的问题解决办法单一;结构性弱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多元的。“答案”指问题解决达到的目标或预想的结果。从问题连续体来看,问题的答案从一元到多元呈现着多样性(转引自邓立龙,2009)。
问题的设置具体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问题结构是封闭的,可直接从材料中查询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大意,并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个层次的问题结构是半封闭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出细节所在。第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加深对主题的解读,答案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第四个层次的任务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内,分析运用概念、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五个层次的任务结构是开放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创作活动,旨在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透过语言阅读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出题形式为出发点,设置课堂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
坦白说,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加强应试技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方向。应试变成了机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代名词,其实试题本身也对教师平日的教学有关键的指导作用,不仅仅可以通过简单机械地反复练习操作,提高一些技能,而且如果教师有意从出题者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生一定可以通过有效地课堂学习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以下是笔者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总结分析了此观点。
案例:在一节高中优质课上,授课教师所教授的材料选自SEFC BOOK 2B Unit 14 I Have A Dream。整篇文章阐述了马丁·路德·金的主要生活经历和他对抗种族歧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使学生从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正义力量,增强自由和民主平等的认识,进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梦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按照对该篇文章的自我解读,给出新的标题。学生纷纷发表观点,如“The Great Freedom Fighter——Martin Luther King”“Fighting for Racial Discrimination”“Black People”等。结合高考试卷阅读部分中常出现的“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学生在做题时,常常会将话题扩大或缩小,很难把握分寸,于是在几个选项中徘徊不定。
三、结束语
巧妙地设置英语阅读问题,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取、加工信息,以及理解文章结构找到途径,让学生在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增强人文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从容面对高考。当然,不同类型问题的设置应依据具体文章类型而定,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阅读最佳状态应是学生从阅读中可以体会、享受、感悟到生活乐趣、人生哲理的过程。将英语阅读应试学习能力巧妙地与问题设置联系起来,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这就对文本的选择与深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标对高三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的阅读能力包括:能阅读一般的英语报刊和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境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对照此要求,大部分高三学生能够做到读懂材料或文本的大致意思,但往往在测试中暴露出“一叶障目”“南辕北辙”“生搬硬套”“课外知识贫乏”等弱点。于是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其实这正是教师自我进行反思教学的时候。换言之,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课堂进行改善与提高。
二、巧妙利用课堂问题设置进行导学
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指导阅读的教学设计存在繁、难、偏、旧、乱的现象,表现为“满堂问”“或易或难”“转移重心,偏离主题”“问题单一性”“提问凌乱,课堂生成不足”(转述自邓立龙,2009)。笔者通过自我反思和听课心得中总结出,可以从正反两个思维角度有效提出问题。
(一)“问题连续体”理论与课堂问题设置相结合(正向思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Maker等人依据Schiever提出的问题连续体理论,建立了“DIS—COVERY问题连续体矩阵”,简称“问题连续体”(Problems Continuum)。它以“问题定义”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问题解决的情景对问题进行分类,标志着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从而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类型。“问题定义”指问题的结构,包括其定义的清晰程度、开放程度以及综合程度等。问题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定义清楚明确,且封闭、简单,则文体结构性强;问题定义模糊,且开放、综合,则结构性弱。“方法”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或途径。结构性强的问题解决办法单一;结构性弱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多元的。“答案”指问题解决达到的目标或预想的结果。从问题连续体来看,问题的答案从一元到多元呈现着多样性(转引自邓立龙,2009)。
问题的设置具体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问题结构是封闭的,可直接从材料中查询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大意,并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个层次的问题结构是半封闭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出细节所在。第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加深对主题的解读,答案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第四个层次的任务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内,分析运用概念、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五个层次的任务结构是开放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创作活动,旨在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透过语言阅读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出题形式为出发点,设置课堂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
坦白说,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加强应试技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方向。应试变成了机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代名词,其实试题本身也对教师平日的教学有关键的指导作用,不仅仅可以通过简单机械地反复练习操作,提高一些技能,而且如果教师有意从出题者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生一定可以通过有效地课堂学习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以下是笔者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总结分析了此观点。
案例:在一节高中优质课上,授课教师所教授的材料选自SEFC BOOK 2B Unit 14 I Have A Dream。整篇文章阐述了马丁·路德·金的主要生活经历和他对抗种族歧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使学生从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正义力量,增强自由和民主平等的认识,进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梦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按照对该篇文章的自我解读,给出新的标题。学生纷纷发表观点,如“The Great Freedom Fighter——Martin Luther King”“Fighting for Racial Discrimination”“Black People”等。结合高考试卷阅读部分中常出现的“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学生在做题时,常常会将话题扩大或缩小,很难把握分寸,于是在几个选项中徘徊不定。
三、结束语
巧妙地设置英语阅读问题,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取、加工信息,以及理解文章结构找到途径,让学生在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增强人文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从容面对高考。当然,不同类型问题的设置应依据具体文章类型而定,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阅读最佳状态应是学生从阅读中可以体会、享受、感悟到生活乐趣、人生哲理的过程。将英语阅读应试学习能力巧妙地与问题设置联系起来,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这就对文本的选择与深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