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语桐出生在辽宁省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上学,每天她都要经过一条崎岖的山路。长长的山路上只有张语桐一个人,陪伴她的是爸爸的收音机。于是,山路就成了张语桐的“专属舞台”。她把收音机调到音乐的频道上,伴随着音乐边走边唱,一路歌声飞扬……就这样,张语桐在音乐中慢慢成长起来。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王世魁、邹文琴教授。毕业后,她来到中国煤矿文工团,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做煤矿工人的百灵鸟。
“能让别人期待是幸福的,用自己的歌声实现别人的梦也是幸福的。”张语桐说,她喜欢唱歌,她要用歌声为一线煤矿工人送去温暖。
一个炎热的夏季,张语桐跟着煤矿文工团到甘肃一个小县城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开始前,骄阳下的热气让演员们难以承受。张语桐就和几个同事去买冰棍解暑。大街上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卖冰棍,她们几个人马上围了上去。选好冰棍准备付钱时,老奶奶却说:“你们买冰棍,我不要你们的钱。”张语桐和同事们愣住了,睁着大眼睛问:“为啥呀?”老奶奶说:“你们从北京来这里为我们演出,我们高兴,我不要你们的钱。”“您离这么远,看不见呀!”“我虽然看不见,但我能听见。”看着老奶奶满脸的皱纹,听着真情的话语,张语桐的眼睛湿润了……
好多年过去了,每当张语桐回忆起这件事时,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擦着眼泪说:“老奶奶的话刻在了我的心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期盼,感受到了我们演员存在的价值,让我知道了我的舞台应该在哪里。”
尽管一根冰棍没有多少钱,却给张语桐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它时刻鼓舞着张语桐,不管是寒冷的雪域高原,还是烈日炎炎的南方小城,都没有挡住张语桐和她的同事为百姓演出的脚步。
一场场演出结束了,张语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演出了多少场,但是演出中与观众之间的小插曲,张语桐却记忆犹新。记不清是哪次演出了,但她记得那朵盛开的月季花。
那次,张语桐随团到北京一个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张语桐那甜美、欢快的歌声再次感动了台下的战士,她一口气为战士们演唱了《为了谁》《父老乡亲》《欢天喜地》三首歌曲。演出结束后,一名小战士跑到后台,找到张语桐,把一朵月季花递到了她的手中。
张语桐边接花边问:“你从哪儿弄来的花呢?”小战士说:“在院子里的月季花坛摘的。”看着这枝细心剔掉刺的月季花,张语桐心中一阵感动。演出那么多次,收到过无数朵鲜花,这枝月季花是她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花。
每一次演出总有观众让张语桐感动,正是观众的真诚鼓励,让张语桐始终坚持站在舞台上为一线的员工服务。
2009年,已经怀孕四个月的张语桐得知团里要到山西阳泉矿区进行慰问演出,就主动向领导请求参加。演出地点都在山区,没有公路直通矿区,常常要走好久才能到演出点。领导考虑到她的安全,不想安排她演出,但她软磨硬泡,直到领导同意为止。去的路上,她吐了一路,妊娠反应很明显,但是一上舞台她就好了。张语桐笑着说:“可能我就是属于舞台,上了舞台就没事了。”彩排一切正常,演出就正式开始了。当台上台下都沉浸在她那《芦笙恋歌》的歌曲中时,张语桐突然感到鞋子被固定住了,原来舞台是用铁架子临时搭建起来的,上面有很多小孔,而张语桐细细的鞋跟正好卡进一个孔里,怎么也拔不出来。“当时我想这下完了,动不了了。”急中生智的她立刻转换舞台动作,小心翼翼地挪脚,最后终于拔出脚来,演出顺利完成。尽管只有短短几十秒,张语桐却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当然,她也增长了舞台经验。
张语桐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作,还曾担任全国煤炭系统第一届、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2014年5月28日,她应邀担任中国网络青歌赛评委,对年轻歌手她总是耐心地给予点评,以鼓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委婉地指出来,并现场示范。因为她知道,评委的指点和评价,有可能会改变一名歌手的一生。歌手们从心里钦佩她,比赛结束后,许多歌手主动要求与她合影,她都愉快答应。在短暂的时间里,她给歌手们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真情。
“这么多年来,基本上跑遍了所有的矿区,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都把我们当亲人,心里感觉暖洋洋的。”这也是为什么张语桐喜欢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原因。2015年的“七一”,她又站在了舞台上,尽管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预警,并没有阻止住张语桐演出的热情,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强大的信念——为一线职工送去一份欢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艺术简历
张语桐:女,1978年出生,辽宁本溪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煤矿文工团民族唱法独唱演员。
张语桐演唱风格感悟细腻,大气磅礴。代表作品有《祖国之恋》《温暖》《走进洞头》等。曾多次参加中央、北京、山东、沈阳等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制。2009年获“环中国海声乐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大音中国音乐盛典”金奖。曾担任全国煤炭系统青歌大赛评委。
“能让别人期待是幸福的,用自己的歌声实现别人的梦也是幸福的。”张语桐说,她喜欢唱歌,她要用歌声为一线煤矿工人送去温暖。
一个炎热的夏季,张语桐跟着煤矿文工团到甘肃一个小县城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开始前,骄阳下的热气让演员们难以承受。张语桐就和几个同事去买冰棍解暑。大街上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卖冰棍,她们几个人马上围了上去。选好冰棍准备付钱时,老奶奶却说:“你们买冰棍,我不要你们的钱。”张语桐和同事们愣住了,睁着大眼睛问:“为啥呀?”老奶奶说:“你们从北京来这里为我们演出,我们高兴,我不要你们的钱。”“您离这么远,看不见呀!”“我虽然看不见,但我能听见。”看着老奶奶满脸的皱纹,听着真情的话语,张语桐的眼睛湿润了……
好多年过去了,每当张语桐回忆起这件事时,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擦着眼泪说:“老奶奶的话刻在了我的心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期盼,感受到了我们演员存在的价值,让我知道了我的舞台应该在哪里。”
尽管一根冰棍没有多少钱,却给张语桐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它时刻鼓舞着张语桐,不管是寒冷的雪域高原,还是烈日炎炎的南方小城,都没有挡住张语桐和她的同事为百姓演出的脚步。
一场场演出结束了,张语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演出了多少场,但是演出中与观众之间的小插曲,张语桐却记忆犹新。记不清是哪次演出了,但她记得那朵盛开的月季花。
那次,张语桐随团到北京一个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张语桐那甜美、欢快的歌声再次感动了台下的战士,她一口气为战士们演唱了《为了谁》《父老乡亲》《欢天喜地》三首歌曲。演出结束后,一名小战士跑到后台,找到张语桐,把一朵月季花递到了她的手中。
张语桐边接花边问:“你从哪儿弄来的花呢?”小战士说:“在院子里的月季花坛摘的。”看着这枝细心剔掉刺的月季花,张语桐心中一阵感动。演出那么多次,收到过无数朵鲜花,这枝月季花是她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花。
每一次演出总有观众让张语桐感动,正是观众的真诚鼓励,让张语桐始终坚持站在舞台上为一线的员工服务。
2009年,已经怀孕四个月的张语桐得知团里要到山西阳泉矿区进行慰问演出,就主动向领导请求参加。演出地点都在山区,没有公路直通矿区,常常要走好久才能到演出点。领导考虑到她的安全,不想安排她演出,但她软磨硬泡,直到领导同意为止。去的路上,她吐了一路,妊娠反应很明显,但是一上舞台她就好了。张语桐笑着说:“可能我就是属于舞台,上了舞台就没事了。”彩排一切正常,演出就正式开始了。当台上台下都沉浸在她那《芦笙恋歌》的歌曲中时,张语桐突然感到鞋子被固定住了,原来舞台是用铁架子临时搭建起来的,上面有很多小孔,而张语桐细细的鞋跟正好卡进一个孔里,怎么也拔不出来。“当时我想这下完了,动不了了。”急中生智的她立刻转换舞台动作,小心翼翼地挪脚,最后终于拔出脚来,演出顺利完成。尽管只有短短几十秒,张语桐却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当然,她也增长了舞台经验。
张语桐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作,还曾担任全国煤炭系统第一届、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2014年5月28日,她应邀担任中国网络青歌赛评委,对年轻歌手她总是耐心地给予点评,以鼓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委婉地指出来,并现场示范。因为她知道,评委的指点和评价,有可能会改变一名歌手的一生。歌手们从心里钦佩她,比赛结束后,许多歌手主动要求与她合影,她都愉快答应。在短暂的时间里,她给歌手们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真情。
“这么多年来,基本上跑遍了所有的矿区,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都把我们当亲人,心里感觉暖洋洋的。”这也是为什么张语桐喜欢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原因。2015年的“七一”,她又站在了舞台上,尽管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预警,并没有阻止住张语桐演出的热情,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强大的信念——为一线职工送去一份欢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艺术简历
张语桐:女,1978年出生,辽宁本溪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煤矿文工团民族唱法独唱演员。
张语桐演唱风格感悟细腻,大气磅礴。代表作品有《祖国之恋》《温暖》《走进洞头》等。曾多次参加中央、北京、山东、沈阳等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制。2009年获“环中国海声乐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大音中国音乐盛典”金奖。曾担任全国煤炭系统青歌大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