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神怡,厚积薄发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份,在昆明举办的全国煤炭系统首届现代刻字培训班上,我注意到竟然有几位女学员参加。我们知道“玩”现代刻字的人本来就很少,女同志更少,煤矿系统女书家更是少之又少。刻字是艺术,我说也是一个“体力活儿”,陈思羽就成为其中的一个。经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铭兄介绍,我对她有了初步了解。陈思羽是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幼喜爱书画,擅长山水,勤耕不辍。她开合有度、闲散淡静、毫无做作之态的作品,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这在浮躁的年代很难得,特别是其医务工作者身份,还是多少让人有点儿诧异。


烟雨深处迷盘古,风雨声中潇太行(国画)  陈思羽 作

  2016年春节前夕,在中国煤矿文联“走基层·送温暖”文艺志愿服务到平朔矿区活动时,又见到陈思羽。让我惊讶的是,她已经居住北京学习三年多,且已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班,已是首都博物馆画院专职画家,也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思羽生活在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家庭,特别是母亲对思羽影响较大。母亲出生于浙江余姚,祖辈从医,可算是书香门第。受到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母亲,后来考入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她勤奋好学、心地善良,把良好的家风传承到了下一代。在教育子女学好功课的同时,注重培养子女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兴趣,这些对陈思羽从事美术学习创作,打下了较深厚的基础。
  陈思羽从事的医护工作十分繁忙,婚后还要相夫教子、照顾老人,但她多年的画画追求始终没丢。研习国画、请教老师、拜师学艺、临习古画、写生创作,占去了她大部分休息时间。她把逛街购物的时间用在画画上,把买衣服、化妆品的钱用在了购置美术用品上。通过不懈努力,陈思羽的山水画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她看的是更高的目标。
  2012年,陈思羽带着父亲去世时留下的几万块钱,来到北京专业学习国画。她很快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每天就是读书、听课、画画。每画入境时,她会忘却时间、忘却自我,还会默默狂喜、默默流泪。陈思羽的画源于自然,她注重写生,注重描绘微细之景物,所以画境飘逸生动。究其原因,皆因内心寂静,方有此灵感。这种意境,既渺无踪迹,又难以言说,但往往能于画幅之中悄悄传与观赏者。没有对于自然的挚爱、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没有一颗真淳之心,绝不能“发情于此景”。
  时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艺术界为画造意、为画造景、无病呻吟者多矣,陈思羽则如出水芙蓉,不与世俗合流,以本性为艺入画,独持己见,一意孤行,那份性情飘逸灵动正是其心灵的写照。她理解世俗,但不屈从于世俗的桎梏,认为一名画家不是学完一套技巧便年复一年地画下去就行了,也不是以作品的商业价格来衡量。真正的艺术家要能够思考人生、生命和艺术的价值,升华自己的境界,她始终把画画作为提升修养、洗涤心灵的过程。
  陈思羽的山水画追李唐、范宽之笔意,心手合一敬临龚贤、渐江、云林。她注重画外之功,读书养气,临书谱,且能以书入画,气息连贯。她善于观察发现和表现自然美,取法自然而不囿于自然,笔墨语言具创造性,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其画作厚实而滋润,以浑厚细腻、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的笔墨绘写山川,透露出心神高远笔自深的“气韵”:山石虬劲丰实,丘壑曲折多变;远山空灵峻丽,似有升腾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别有一番雄奇秀丽之境界。
  陈思羽活得单纯,快乐生活,快乐画画,活在诗意的空濛里,如一朵灵性花朵绽放在清芬的优雅里。她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有灵性的,她依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性子,快乐地生活、学习、工作。
  冲刺全国美展、加入中国美协,是每一位画家的梦想,也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检阅和认可。许多画家都趋之若鹜,恨不得即刻入展成名成家。陈思羽也有这个梦,但不迫切。她也参展投寄作品,完全用自己的感觉去创作。作品中有传统的影子,更多的是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她把每次投稿当作提升绘画水平的机遇,虽然有许多次落选,但后来她连续入选、获奖几次全国画展,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品还在专业报刊上登了专题。她依然那样不急不慢,没有狂喜的表现,她说只是在坚守自己对艺术的信念。陈思羽注重画外功的积累,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对书法、音乐、诗词都注重涉猎。一个人如果有一种执著的精神,是最终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的。


四季四条屏(油画)  陈思羽 作


塬上春曲(国画)  陈思羽 作

  对于艺术的追求,陈思羽有想法、有精力、有潜力、有目标。我们期待着陈思羽更上一层楼!
  艺术简历
  陈思羽:女,原名陈晶,1966年出生。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医院职工,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首都博物馆画院专职画家,供职于首都博物馆画院教学部。
  2007年以来,其国画作品分别入选山东、江西、安徽、上海、厦门等地举办的全国书画作品展、全国煤矿职工作品展览或获奖。2008年、2015年,国画作品《沂蒙秋韵》《塬上春曲》《春到塬上》等,分别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首都博物馆画院首届院展。2015年,国画作品两次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其他文献
古老沧桑泛黄的陕西泾河水,从正通煤业大门口流过,日夜不息的奔腾流向了远方。  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从遥远的山东来到陕西,在丝绸之路上续写新的传奇。  从齐鲁到三秦:精神一路传承  “前部运输机准备启动,工作人员请注意……”随着通讯系统语音提示的结束,司机启动采煤机开始采煤,直径2.75米的采煤机滚筒高速飞转,一块块“乌金”从煤壁上剥离下来。  这是笔者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正通煤业高家堡矿井80
期刊
我的日子在一笔一画的磨砺中消失,我的青春红颜在墨池砚田里浸泡得渐渐褪色,我的欢乐在一幅幅稍微满意的作品完成之后轻轻荡起。快乐总是转瞬即逝,萦绕在心头的是笔墨的浓淡干湿酿出的酸甜苦辣在日复一日的品味中循环往复。  初春后的一场迟到的大雪把我从寂静书斋的沉醉里唤醒。放下毛笔,邀上好友,到黄河边踏雪去!空旷的田野,纯净的空气,一冬都不曾光临的雪花诱惑着牵动着不安分的心。  之前,我不知道在雪地开车有多么
期刊
“我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2015年12月9日,中国西洋管弦乐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艺术团青年萨克斯手赵峰拿着刚从英国寄来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证书,高兴地对笔者说。  作为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2015年5月9日,赵峰带领自己的学生和众多萨克斯手一起在河南艺术中心齐奏世界名曲,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悠扬萨克斯演奏之音
期刊
在子夜赏月临海听涛是令人向往而沉醉的事情。  应朋友邀请,我到秦皇岛参加“精神的张力——2008当代书法十七人作品展”。  参展的十七人中,有一些是早已相识、早已关注而未曾谋面的朋友,如乐泉、刘彦湖、唐吟方先生,老早就曾在媒体上阅读过他们的作品和文章,只是缘分今天才到。没想到唐先生才四十多岁,已是满头白发,面容清癯,一看便知是线装书故纸堆浸泡出来的那种表面绵软平和而内心坚忍的人。  晚饭后,听了一
期刊
听人讲述矿难  此刻,只有一颗泪珠坠落  敲碎了夜的无边宁静  风的手指伸展,触摸星辰  一粒尸衣上的纽扣,世界成了遗物  无需清点,心事也粘满灰尘  荒草抖动,诵读土地书写的悼词  它说,生之欲火、如何渴望烟  然后是沉默,是万物墨守永恒  时间之流与矿脉保持平行  包括,血的浓度与悲伤的深刻  一个日子,是一块黑色的石头  有令心灵不能扛起的重  我是说,从家属的心里  发生的那一次矿难,像天
期刊
黑旦办厂  黑旦在莲花村当了三年支书兼村主任。通过一次换届,他把三娃提拔为一组组长,把建利提拔为二组组长。他又对原先的三组组长闯娃和四组组长锁成恩威并施,让他们两个乖乖听命于他。换届时,这两个人保住了位子,再加上会计王三和文书杨军厂都是他的死党,村里的权力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他手中,他就是莲花村的皇帝。他叔黑球的势力已经完全瓦解,连一点儿阴影都没有留下,黑球的老相好翠香也成了他的胯下之物。在莲花村,他
期刊
一  湳澜村是依傍湳澜河的小村子,除了一两家外姓人,其他都是姓孙。湳澜小学的孩子们,就非常固执地把一个姓潘的女老师称作孙老师。她经常哭笑不得地纠正,我姓潘,叫我潘老师。孩子们很诧异,世界上还有不姓孙的老师吗?  孙姓人家在村里是绝对的大户,嫁出去的女儿要是受了婆家的气,会来家告状搬救兵。她的娘老子挨家挨户一招呼,全村的青壮劳力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操着锄头、扁担、钢叉等家伙,组成浩浩荡荡的“娘家军”
期刊
太阳石的庇护  与太阳比温暖,你比阳光  更胜一筹。你的暖意  黑得发亮,亮得无形  用翻天覆地的姿势,从玄武纪  走到新世纪。入地八百尺  寻索你的踪迹,只是为了证明  一块黑石头,不比太阳逊色  对于我,你把光亮纯粹成  一条细细的黑线,和一张白纸  供我涂鸦,供我勾画  你的内质  与我瞳仁的颜色相同  不必点燃,抚摸长长的巷道  就能寻到温暖、光明的源头  你的庇护,让我死心踏地  变得黑
期刊
突 出  在煤矿的井下,煤和瓦斯  在人没有防备时突然冲出来  叫做“突出”  煤层压在岩石里  瓦斯压在煤层里  多少亿年了,它们动不了身子  喘不出一口大气,只要有一丝缝隙  只要有一个引子,它们走出来  带着积压了那么多年的火气  左冲右撞,燃烧,爆炸  成形只有几年的巷道  和人们几十年的血肉之躯  怎么能经得起呢  作为事故,突出带有颠覆性  在煤矿井下,突出是种大事故  它要冲毁支柱,
期刊
一  村东头有座老屋,属明清建筑,占地面积二百多平米,青砖飞檐,古色古香,分外精致,掩映在一片柳树林中。老屋正门为两扇木门对开,门面朱红色,尽管岁月荡去了它的艳丽,依然显示着尊贵与庄重。门槛为一块完整的白石条,上面光滑圆润,两侧斑斑驳驳,透过古老的痕迹,不难寻出,上面铭刻着多少荣辱与兴衰。  老屋是村里象征性建筑,也是骄傲所在。因为,从老屋的门槛上曾走出了两位状元,均在朝廷身居要职,显赫一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