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有自己的特点,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因此,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筛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向,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也有事物的美……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职能,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一、以生为本,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美术图像进行解读,不断提高学生的图像识别和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鉴赏能力及综合素养。美术是以线条、构图、色彩、造型等为基本元素的一种艺术样式,西方美术和东方传统美术在视觉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别或风格出发,对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进行深度解读,找出美术作品背后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高中美术教材将美术划分为具象美术、抽象美术和意象美术,教师可以从不同美术类别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透过作品解读内涵。例如,“走进具象艺术”一课,在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张择端用客观、真实的视角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论是人物还是道具及其他细节刻画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感,作者在构图、线条的处理上极具特色,以汴梁桥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线条勾勒等方法展现了整个都城之中的繁华与热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该画作的线条、构图等出发进行图像识别和讨论,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素养。
二、结合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创作与鉴赏是一体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美术表现能力提升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新兴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设丰富活泼、充满意蕴的美术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讲授中国瓷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寻找和搜集瓷器制作的详细过程,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有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还可以购买、储备一些瓷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名称及特点,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三、开展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和融合。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赏析与评价,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作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通过鉴赏活动,还能够使学生发现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内涵,理解“美”与“丑”的含义。例如,学生通过鉴赏美术教材中的外国雕塑作品《歐米埃尔》,就能够了解该作品中“丑”的内涵,从而达到以丑审美的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美术基础知识和创作方法,还要增加美术鉴赏(判断)相关内容的比重,并结合具体美术作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整合资源,促进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是几个作品和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积极整合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充分整合民间美术、乡土美术,以及传统美术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五、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创作还是鉴赏都离不开生活经验的积淀,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厚重的生活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融入一些美术历史文化内容,增加美术课堂教学的厚重感和艺术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美术的艺术性入手,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认识,使学生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中,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课程的教育作用,要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皮燕琪.中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142-143.
[2]葛鑫.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39-140.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因此,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筛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向,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也有事物的美……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职能,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一、以生为本,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美术图像进行解读,不断提高学生的图像识别和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鉴赏能力及综合素养。美术是以线条、构图、色彩、造型等为基本元素的一种艺术样式,西方美术和东方传统美术在视觉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别或风格出发,对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进行深度解读,找出美术作品背后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高中美术教材将美术划分为具象美术、抽象美术和意象美术,教师可以从不同美术类别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透过作品解读内涵。例如,“走进具象艺术”一课,在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张择端用客观、真实的视角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论是人物还是道具及其他细节刻画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感,作者在构图、线条的处理上极具特色,以汴梁桥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线条勾勒等方法展现了整个都城之中的繁华与热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该画作的线条、构图等出发进行图像识别和讨论,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素养。
二、结合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创作与鉴赏是一体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美术表现能力提升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新兴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设丰富活泼、充满意蕴的美术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讲授中国瓷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寻找和搜集瓷器制作的详细过程,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有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还可以购买、储备一些瓷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名称及特点,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三、开展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和融合。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赏析与评价,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作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通过鉴赏活动,还能够使学生发现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内涵,理解“美”与“丑”的含义。例如,学生通过鉴赏美术教材中的外国雕塑作品《歐米埃尔》,就能够了解该作品中“丑”的内涵,从而达到以丑审美的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美术基础知识和创作方法,还要增加美术鉴赏(判断)相关内容的比重,并结合具体美术作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整合资源,促进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是几个作品和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积极整合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充分整合民间美术、乡土美术,以及传统美术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五、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创作还是鉴赏都离不开生活经验的积淀,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厚重的生活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融入一些美术历史文化内容,增加美术课堂教学的厚重感和艺术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美术的艺术性入手,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认识,使学生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中,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课程的教育作用,要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皮燕琪.中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142-143.
[2]葛鑫.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