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科的基础学科,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的旗帜,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基本语言知识上,学生就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不出英语学科的特点。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立足于“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从而导致了广大教师为了考试、为了语法而教英语的局面。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磨灭了他们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我们要实现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就必须更新观念。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前提,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贯彻,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无从实现,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全方位地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要让老师们通过学习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以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己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另外,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的SEFC教材给我们提供里大量的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 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驱动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形成之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性的、稳定的内在动力,使它发挥出最大的智慧潜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 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同时我们更注意到学习者情感因素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个性的人,他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会对任务的意义进行自我建构,产生对任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托娅, 孙立新:2003)。因而,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我们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发扬民主,讲究师生平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我们努力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主动亲近学生,让他们对老师产生自然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使课堂内外师生都能打成一片,成为一体,让情感因素在课堂内外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情感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学生们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热爱理解全体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感到生活在爱的海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多表扬少指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兴趣,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热情地帮助他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暗暗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后,教师一句“Well done!”会给学生无限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There is a saying: ‘Give people a fish and you feed them for a day; teach them to fish and you feed them for life.’这个谚语很好地说明正确的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学习也贵在得法。有了一定的方法,才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老师不应简单告诉学生知识,而应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让学生自己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其他文献
如今小学英语教学已轰轰烈烈地展开,并且日益得到重视。孩子们刚接触英语时,觉得很神秘,所以很感兴趣。他们愉快地歌唱,尽情地游戏,乐此不疲。但当教师要求他们保持安静,真的进行英语学习时,他们的兴奋点就被抑制了,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不完成。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如果将童话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让孩子在童话的天空下学习英语,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童话能够营造出一种轻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的必修科目,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研究问题的重要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作为中等职业技校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技校生数学学习差异的成因  1、职业技校的生源素质低,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纷纷奔向普通高中。而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智力大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决定了职高学生的群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托监管的基本含义、最新的信托监管理论研究情况和国际上信托监管的三种模式,之后探讨了国内信托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监管模式现状。并重点总结了信托业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勃雷特(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的,其教学宗旨是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我国《英语课程标准》(2001)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有外语做事,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但是,要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关键还要把握其基本思想,譬如任务的本质是什么,
信息技术课件,是教师根据初中教学任务的要求,再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而在教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清晰透彻地了解与掌握课堂知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
【摘要】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的效度,既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也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们也会变得更加喜爱数学。本文从情境引入、数学活动、巩固练习、资源拓展等四个环节来说明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 有效课堂 实践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
摘要:公共参与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核心素养,其对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教育学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对“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正确理解,提出“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旨在通过相关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关键词:公共参与;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