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分析:“对顶角”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3节第2课时。对顶角性质是是推导角相等的一条基本依据;本课继续学习简单的说理和计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顶角;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能画出对顶角,并能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一些實际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表达。
3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教学难点: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师: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展示剪刀、栅栏、杂物包图片)
生:都有两条线相交。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能用数学图形表示你的发现吗?
生:可看成是两条直线AB 、CD相交于一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生活图形抽象得到数学图形。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四对互补的角:∠1与∠2,∠3与∠4,∠2与∠3,∠1与∠4.
生:∠1与∠3的位置特殊,大小相等。
师:为什么这两个角相等呢?能从理论上说明你的猜想吗?
生: ∠1与∠3有公共的顶点,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为∠1与∠2互补,∠2与∠3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师:这是要学习的“对顶角”。图中还有对顶角吗?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几组对顶角?
生:∠2与∠4也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2组对顶角。
【设计意图】教师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形的方面观察,从数的方面分析,自主推出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师: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生:都不是对顶角,因为两个角的两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印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师:2条直线相交形成2组对顶角,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6组对顶角。
师: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12组对顶角。
师: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n(n-1)组对顶角。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2=1×2
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6组对顶角,6=2×3
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12组对顶角,12=3×4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师:由特殊到一般猜想得出结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和以前学过的“数线段”和“握手”问题方法一样。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只要算出有几次两条直线相交,就能知道有几组对顶角。先算出一条直线与剩下的(n-1)条直线相交构成(n-1)次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那么n条直线共有■ 次2条直线相交的情况,而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所以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问题的层层引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AOE=25°,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 = 90°,∠AOD=60°,求∠COE的度数。
(说明互余、互补只是数量关系,对顶角既有数量的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对顶角的性质,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师: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生:会识别对顶角,对顶角是相等的,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后思考】本课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发现和探究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1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七年级学生习惯直观感知事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结合图形识别对顶角,利用已熟悉的互余、互补等知识,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说理,从而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 数学规律的探究方法:学生探究“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多少组对顶角?”问题时,有由特殊到一般思考,有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比“数线段”和“握手”问题,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关键词:对顶角;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能画出对顶角,并能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一些實际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表达。
3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教学难点: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师: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展示剪刀、栅栏、杂物包图片)
生:都有两条线相交。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能用数学图形表示你的发现吗?
生:可看成是两条直线AB 、CD相交于一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生活图形抽象得到数学图形。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四对互补的角:∠1与∠2,∠3与∠4,∠2与∠3,∠1与∠4.
生:∠1与∠3的位置特殊,大小相等。
师:为什么这两个角相等呢?能从理论上说明你的猜想吗?
生: ∠1与∠3有公共的顶点,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为∠1与∠2互补,∠2与∠3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师:这是要学习的“对顶角”。图中还有对顶角吗?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几组对顶角?
生:∠2与∠4也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2组对顶角。
【设计意图】教师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形的方面观察,从数的方面分析,自主推出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师: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生:都不是对顶角,因为两个角的两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印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师:2条直线相交形成2组对顶角,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6组对顶角。
师: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12组对顶角。
师: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几组对顶角呢?
生:有n(n-1)组对顶角。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2=1×2
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6组对顶角,6=2×3
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12组对顶角,12=3×4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师:由特殊到一般猜想得出结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和以前学过的“数线段”和“握手”问题方法一样。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只要算出有几次两条直线相交,就能知道有几组对顶角。先算出一条直线与剩下的(n-1)条直线相交构成(n-1)次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那么n条直线共有■ 次2条直线相交的情况,而2条直线相交有2组对顶角,所以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问题的层层引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AOE=25°,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 = 90°,∠AOD=60°,求∠COE的度数。
(说明互余、互补只是数量关系,对顶角既有数量的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对顶角的性质,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师: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n(n-1)组对顶角。
生:会识别对顶角,对顶角是相等的,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后思考】本课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发现和探究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1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七年级学生习惯直观感知事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结合图形识别对顶角,利用已熟悉的互余、互补等知识,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说理,从而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 数学规律的探究方法:学生探究“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多少组对顶角?”问题时,有由特殊到一般思考,有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比“数线段”和“握手”问题,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