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作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项目之一,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首批有13家参与了试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是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该文从开展团体标准工作的意义入手,介绍了学会团体标准的工作规划,包含组织建设、工作方向和支撑措施等,最后对学会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展望,预计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团体标准工作将取得显著成果。
[关键词]团体标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一、团体标准的重要意义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此为开端,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正式启幕。此轮改革,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标准化体系的改革,其中团体标准的“扶正”又是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有望通过国家“标准化法”的修订获得正式法律地位。对于科技社团来说,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众所周知,我国的标准化法实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涵盖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四级标准体系结构并未包含团体标准,而我国数以万计的科技社团中,有许多从事着与标准化相关的工作,但却不能以社团为主体发布标准,只能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标准研制,抑制了科技社团的活力;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科技领域不断出现,依靠国家现有的标准体系,满足不了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很多领域至今面临无标准可用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我国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
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这是学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目前,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全国已经有40多个社团开展了团体标准研制,团体标准工作正在全国全面铺开。
纵观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无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而且其标准化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又为助推本国品牌和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动力。研究英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可以发现,团体标准在其国家标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家标準体系的重要供给源。
在我国机械工程领域,部分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体系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已经开始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交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尤为迫切。以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为例,经过30年的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目前正处于工艺产品创新、产业化推广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迅猛,但技术标准的缺乏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从国际上看,2011年ISO/TC261(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成立,201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签署协议,联合制定增材制造(AM)领域的国际标准,并将联合制定的标准以ISO/ASTM的编号发布。目前,两大组织联合开展的标准起草工作计划已达数10项之多。我国众多从事该领域研发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研机构急需这一领域中有中国的标准出现,用于规范和促进国内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的发展,增强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同时,这个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也亟需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技术建议和中国的标准审核意见。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相关团体标准的研制,将弥补该领域的标准缺失,满足行业各个领域,如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以及产品消费者的标准需求。
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工作规划
(一)组织建设
团体标准对于学会来说虽不陌生,但是学会的标准化组织实际是从无到有。要做好团体标准工作,最重要的是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会,应增设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学会标准化工作发展方向、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每年提交年度报告供理事会审议。技术委员会是标准化工作的咨询审查层,技术委员会由相关各专业分会组建, 负责本专业领域标准的立项、标准制修订的审核等项工作。技术标准工作组负责技术标准研制。
(二)工作方向
根据国质检标联〔2016〕109号文,团体标准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这是基本原则之一。而制定范围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供全社会自愿采用。新兴交叉学科特色突出,没有相关行业标准化组织,市场潜力巨大。需求迫切的领域,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标准缺失严重,已有标准落后,为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作为学会团体标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发挥学会业内顶尖专家云集的专长,联合业内知名专家、著名企事业单位,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制定团体标准,依靠已经组建的专家团队进行团体标准研制,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监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的管理体制,认真研究和探索团体标准可持续性发展的体制,营造公平、公正、科学、透明的发展环境。此外,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继续针对新兴交叉学科和市场需求的空白,开展物流工程、材料检测等领域的团体标准试研制工作,加强学会标准化工作团队建设,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分会中组建学会团标体系覆盖下的该领域的标准技术委员会,开展相应技术团体标准的研制。
(三)支撑措施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步骤地建立起团体标准制修订的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的重复制定,并引导会员单位优先使用和宣传团体标准。
2.分步建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团体标准服务水平评估和管理监督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和企业代表评估团体标准应用和服务情况。利用中国科协团体标准平台,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社会团体的标准管理制度,取长补短,完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标准工作制度。利用该平台,发布和管理本学会的团体标准。 3.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中国标协组建的“团体标准工作群”。加强与其他社团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工作群组织的培训,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
三、团体标准化工作展望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积累。伴随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预期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我会的标准化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显著特色:
(一)通过标准工作,凝聚机械工程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
会员是学会的主体,是学会各项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我会现有超过10万的个人会员,他们中有的是对该领域标准有迫切需要的科技工作者,有些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标准亟待他们参与,因此学会通过标准化工作,既能够服务于用标准的人,又能够加强与研制标准人的联系,两项结合起来,学会必定能改善现有的会员结构,使大批优秀人才汇聚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旗下,推动学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專业细分与学会联合体同步进行
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不断深入发展,新技术、新科学不断涌现。机械工程学科将要进一步细分,如学会新成立了增材制造技术分会和再制造技术分会等,未来还将成立机器人分会。随着学科交叉态势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融合,云计算,云安全领域的硬件标准有望有我会参与制定;另一方面,学会与相近领域的学会联系更为紧密,材料、化工、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学会组成新的学会联合体,如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10多家学会联合组成的“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已经于2016年12月在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担任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首届理事长。虽然联合体不是独立法人,但是联合体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不但不会缺席,而且还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在本领域的影响显著
随着2016年国家的标准化法修订完成,制约团体标准发展的障碍即将完全扫除,其中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内的诸多科技社团将把团体标准工作作为各自的长远业务来发展。我会作为工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学会之一,在机械工程领域预计有较大的标准贡献。再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36年学会预计累积发布3000个左右的标准,其中25%的标准将推荐为国家标准,15%的标准将被发达国家或国际标准引用。以标准化作为特色之一,学会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权威地位进一步确立。
四、结束语
团体标准工作既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伴随着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工作的前景充满希望,团体标准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理性地面对工作成果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团体标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一、团体标准的重要意义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此为开端,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正式启幕。此轮改革,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标准化体系的改革,其中团体标准的“扶正”又是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有望通过国家“标准化法”的修订获得正式法律地位。对于科技社团来说,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众所周知,我国的标准化法实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涵盖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四级标准体系结构并未包含团体标准,而我国数以万计的科技社团中,有许多从事着与标准化相关的工作,但却不能以社团为主体发布标准,只能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标准研制,抑制了科技社团的活力;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科技领域不断出现,依靠国家现有的标准体系,满足不了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很多领域至今面临无标准可用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我国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
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这是学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目前,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全国已经有40多个社团开展了团体标准研制,团体标准工作正在全国全面铺开。
纵观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无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而且其标准化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又为助推本国品牌和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动力。研究英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可以发现,团体标准在其国家标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家标準体系的重要供给源。
在我国机械工程领域,部分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体系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已经开始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交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尤为迫切。以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为例,经过30年的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目前正处于工艺产品创新、产业化推广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迅猛,但技术标准的缺乏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从国际上看,2011年ISO/TC261(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成立,201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签署协议,联合制定增材制造(AM)领域的国际标准,并将联合制定的标准以ISO/ASTM的编号发布。目前,两大组织联合开展的标准起草工作计划已达数10项之多。我国众多从事该领域研发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研机构急需这一领域中有中国的标准出现,用于规范和促进国内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的发展,增强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同时,这个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也亟需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技术建议和中国的标准审核意见。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相关团体标准的研制,将弥补该领域的标准缺失,满足行业各个领域,如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以及产品消费者的标准需求。
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工作规划
(一)组织建设
团体标准对于学会来说虽不陌生,但是学会的标准化组织实际是从无到有。要做好团体标准工作,最重要的是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会,应增设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学会标准化工作发展方向、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每年提交年度报告供理事会审议。技术委员会是标准化工作的咨询审查层,技术委员会由相关各专业分会组建, 负责本专业领域标准的立项、标准制修订的审核等项工作。技术标准工作组负责技术标准研制。
(二)工作方向
根据国质检标联〔2016〕109号文,团体标准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这是基本原则之一。而制定范围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供全社会自愿采用。新兴交叉学科特色突出,没有相关行业标准化组织,市场潜力巨大。需求迫切的领域,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标准缺失严重,已有标准落后,为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作为学会团体标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发挥学会业内顶尖专家云集的专长,联合业内知名专家、著名企事业单位,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制定团体标准,依靠已经组建的专家团队进行团体标准研制,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监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的管理体制,认真研究和探索团体标准可持续性发展的体制,营造公平、公正、科学、透明的发展环境。此外,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继续针对新兴交叉学科和市场需求的空白,开展物流工程、材料检测等领域的团体标准试研制工作,加强学会标准化工作团队建设,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分会中组建学会团标体系覆盖下的该领域的标准技术委员会,开展相应技术团体标准的研制。
(三)支撑措施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步骤地建立起团体标准制修订的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的重复制定,并引导会员单位优先使用和宣传团体标准。
2.分步建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团体标准服务水平评估和管理监督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和企业代表评估团体标准应用和服务情况。利用中国科协团体标准平台,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社会团体的标准管理制度,取长补短,完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标准工作制度。利用该平台,发布和管理本学会的团体标准。 3.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中国标协组建的“团体标准工作群”。加强与其他社团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工作群组织的培训,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
三、团体标准化工作展望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积累。伴随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预期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我会的标准化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显著特色:
(一)通过标准工作,凝聚机械工程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
会员是学会的主体,是学会各项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我会现有超过10万的个人会员,他们中有的是对该领域标准有迫切需要的科技工作者,有些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标准亟待他们参与,因此学会通过标准化工作,既能够服务于用标准的人,又能够加强与研制标准人的联系,两项结合起来,学会必定能改善现有的会员结构,使大批优秀人才汇聚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旗下,推动学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專业细分与学会联合体同步进行
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不断深入发展,新技术、新科学不断涌现。机械工程学科将要进一步细分,如学会新成立了增材制造技术分会和再制造技术分会等,未来还将成立机器人分会。随着学科交叉态势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融合,云计算,云安全领域的硬件标准有望有我会参与制定;另一方面,学会与相近领域的学会联系更为紧密,材料、化工、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学会组成新的学会联合体,如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10多家学会联合组成的“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已经于2016年12月在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担任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首届理事长。虽然联合体不是独立法人,但是联合体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不但不会缺席,而且还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在本领域的影响显著
随着2016年国家的标准化法修订完成,制约团体标准发展的障碍即将完全扫除,其中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内的诸多科技社团将把团体标准工作作为各自的长远业务来发展。我会作为工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学会之一,在机械工程领域预计有较大的标准贡献。再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36年学会预计累积发布3000个左右的标准,其中25%的标准将推荐为国家标准,15%的标准将被发达国家或国际标准引用。以标准化作为特色之一,学会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权威地位进一步确立。
四、结束语
团体标准工作既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伴随着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工作的前景充满希望,团体标准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理性地面对工作成果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