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大纲的提出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把美术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了美育轨道,强调了以艺术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审美素养
普通中学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经验告诉我们美术作品虽然是视觉接受的对象,但却又能超越视觉、知觉的有限性。直接进入人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具有打动人的情感,激发人的思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美术作品中的精神,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品内容。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大纲的提出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把美术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了美育轨道,强调了以艺术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方式,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追求美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一到初中,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服饰到染发等。问题是学校头疼的事情,怎样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学生存在的审美误区
1.只追求外在美,而不懂得追求内在美。中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漂亮就是美,根本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的内在美的重要性,不懂得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同德育、智育、体育一块融入教学之中,开创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2.片面追求美,不能正确分辨美与丑。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他们常把新奇的东西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集中表现为:一、校园追星视为美。他们把一些歌星、影星视为自己的崇拜偶像,甘当这些歌星、影星的追星族和粉丝,甚至达到疯狂。二、江湖义气视为美。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模仿电影,主要以讲义气和个人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三、铺张浪费视为美。不管在家庭还是学校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生日和朋友聚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遇事摆阔气,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勤俭节约,没有一点美德。四、把享乐主义视为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把花钱,只知享乐,不知劳动,不懂得劳动创造价值。五、把缺乏美德视为美。满嘴脏话,行为不轨,不讲卫生,随手乱扔,以大欺小,校园称霸,不能遵守公共秩序。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却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上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途径
1.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1)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美术作品常常對人产生情绪感化的审美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使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使人感到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了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人产生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舍科特尼科夫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族美术的浓厚感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审美因素,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让青少年能够把握是非标准,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知道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目的之一。(2)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改造自己、创造生活、面向未来。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实施审美教育。(1)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如定期举办艺术节、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感受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2)举办美育演讲报告会。要用来自现代社会的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促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博,激励学生去追求远大理想、追求奉献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3)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向上的力量。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雅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和谐优美的校园中美的力量的存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审美素养
普通中学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经验告诉我们美术作品虽然是视觉接受的对象,但却又能超越视觉、知觉的有限性。直接进入人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具有打动人的情感,激发人的思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美术作品中的精神,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品内容。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大纲的提出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把美术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了美育轨道,强调了以艺术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方式,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追求美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一到初中,部分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服饰到染发等。问题是学校头疼的事情,怎样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学生存在的审美误区
1.只追求外在美,而不懂得追求内在美。中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漂亮就是美,根本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的内在美的重要性,不懂得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同德育、智育、体育一块融入教学之中,开创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2.片面追求美,不能正确分辨美与丑。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他们常把新奇的东西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集中表现为:一、校园追星视为美。他们把一些歌星、影星视为自己的崇拜偶像,甘当这些歌星、影星的追星族和粉丝,甚至达到疯狂。二、江湖义气视为美。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模仿电影,主要以讲义气和个人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三、铺张浪费视为美。不管在家庭还是学校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生日和朋友聚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遇事摆阔气,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勤俭节约,没有一点美德。四、把享乐主义视为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把花钱,只知享乐,不知劳动,不懂得劳动创造价值。五、把缺乏美德视为美。满嘴脏话,行为不轨,不讲卫生,随手乱扔,以大欺小,校园称霸,不能遵守公共秩序。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却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上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途径
1.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1)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美术作品常常對人产生情绪感化的审美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使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使人感到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了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人产生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舍科特尼科夫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族美术的浓厚感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审美因素,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让青少年能够把握是非标准,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知道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目的之一。(2)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改造自己、创造生活、面向未来。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实施审美教育。(1)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如定期举办艺术节、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感受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2)举办美育演讲报告会。要用来自现代社会的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促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博,激励学生去追求远大理想、追求奉献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3)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向上的力量。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雅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和谐优美的校园中美的力量的存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