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但估算又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在没有生活经验和数感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学习估算有很大难度,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断一 (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星期日,王雯杰(本班班长)随爸爸妈妈到乡下去度假. 啊!农村的风景真美啊!他们来到河边,王雯杰看到河面上有几只雪白的天鵝在远处悠闲地滑着水(天鹅画面较模糊),这时,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大群鸭子过来了.(生动的画面和农村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他们兴致高昂,一下子吸引到了他们的注意. )
师:同学们,农村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们喜欢农村美丽的景色吗?
生(高兴地齐声回答):喜欢!
师:那么,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了,你们说:鸭子和天鹅谁多些?
生:鸭子.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鸭子有好大一群.
(师让学生认真数一数鸭子有多少只)
生:鸭子有26只.
师:同学们,天鹅在河的远处,我们看不清楚,你能说一说天鹅的只数吗?
生(1):我想大概有12只.
生(2):天鹅可能有17只吧!
生(3):天鹅约有13只.
生(4):天鹅差不多有10只.
学生在回答时,我将学生不同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在“大概”、“可能”、“约有”、“差不多”这些词语的下面画上圆点.
为了让学生加深估算印象,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早上上学的时候,估计一下自己要用多少时间. 到校后看一下时间,看自己准确用了多少时间,估计的时间和准确的时间相差多少.
片断二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你们完成了吗?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么,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从几点钟出发不会迟到?
生(1):我大概要用20分钟,因为我是自己走来的,所以我从7点40分出发比较好.
生(2):我也差不多要用25分钟,因为我要过两个马路. 但我要从7点半出发较好,因为有时过马路会出现红灯,要等一会儿.
生(3):我家住得比较远,但我大约用15分钟,因为我是爸爸用车把我送来的,所以我7点45出发比较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字都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生:不是.
师:对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况,在不知道准确数字的情况下,说出物体的大概数量,这种情况我们就把它叫做估算.
反思 数量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创设更有吸引力、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估算最有效的途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说,积极鼓励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回答,充分证明了学生还是有生活积累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 原来估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妈妈上街买菜,问:这条鱼大概一斤吧. 这就是估算. 在片断二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就直接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这样避免了学生学后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如学生自己上学估计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有的学生过马路等红灯大概用了2分钟,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占用了大概5分钟都考虑到了,这样,不断让他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更让他们学会怎样来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同时,通过初步建立“大概”、“大约”、“差不多”等估算词汇,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是什么,在片断一和片断二的情景创设中我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建立起“估算概念”,自然也就理解透析、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学生初步建立估算概念,并不代表学生已完全掌握. 因此,我想出直观情境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
片断三 (多媒体显示“松鼠采松果”图)
师:大家看,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干什么?它们还讲着话呢!
小松鼠:妈妈,今天我采了22个松果.
松鼠妈妈:嗯,真棒!
小松鼠:可是,您今天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孩子,我采的比你多得多呢. 请猜猜看,妈妈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开始想了. 师让生替小松鼠想一想.
生1:我估计松鼠妈妈采了32个.
还有的学生猜出40个、90个、100个等数字,师一一板书于黑板.
师:你们怎样想到猜90,100这么大的数呢?
生:因为松鼠妈妈说它比松鼠采的多得多.
师:小朋友想的有道理. 现在松鼠妈妈给大家24个、75个、32个这3个数,请你选一选,松鼠妈妈最有可能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讨论选取了75这个数,而且说出了75比22多得多. 师:既然75比22多得多,那么24比22、32比22可以怎么说呢?
生:多一点.
师:你怎么想到用“多一点”来表达呢?
生:因为24只比22多2,所以我觉得只是多一点.
师:老师想请你用手势来表示“多一点”.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小圆圈来表示.
师:那32比22多一些呢,又该怎么表示?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个比刚才稍大一些的圆圈.
师:大家都表现得很好. 刚才,你们说了“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老师好像觉得都是一样的意思,你们想想到底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并且很多学生用手指围成的圆圈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如“多得多”圆圈拉得很开,“多一些”拉近一些,“多一点”拉得更近. 对学生的回答,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反思 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进来,教学的效果才得以充分体现. 在片断三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角色,他们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更活跃. 课中松鼠妈妈采的松果比小松鼠的22个“多得多”,到底比22多得多会是多少呢?需要根据“多得多”来估计,学生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让他们大胆地自己说. 32,40,90,100这些数都是学生的估计,应该说都是有道理的,但似乎32与22相比,说“多得多”还不那么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肯定,而是在鼓励与改进中肯定学生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24,75,32中选一个比22多得多的数,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多得多”的含义,体验“多得多”就是两数相差很多的意思,并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多一些”、“多一点”会是什么样的数,以便建立“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的概念. 这反映在教学中,先要让学生“说”与“做”,再从中抽象要领的教学理念. 让每一名学生用手势表示这三个概念,学生有了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一个个兴趣高昂,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进一步深化了数量的认识,同时也使概念形象化,为建立良好的数感再次提供了机会. 因此,我认为凡是联系数的教学,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数的意义,才会提升教学的层次.
片断一 (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星期日,王雯杰(本班班长)随爸爸妈妈到乡下去度假. 啊!农村的风景真美啊!他们来到河边,王雯杰看到河面上有几只雪白的天鵝在远处悠闲地滑着水(天鹅画面较模糊),这时,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大群鸭子过来了.(生动的画面和农村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他们兴致高昂,一下子吸引到了他们的注意. )
师:同学们,农村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们喜欢农村美丽的景色吗?
生(高兴地齐声回答):喜欢!
师:那么,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了,你们说:鸭子和天鹅谁多些?
生:鸭子.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鸭子有好大一群.
(师让学生认真数一数鸭子有多少只)
生:鸭子有26只.
师:同学们,天鹅在河的远处,我们看不清楚,你能说一说天鹅的只数吗?
生(1):我想大概有12只.
生(2):天鹅可能有17只吧!
生(3):天鹅约有13只.
生(4):天鹅差不多有10只.
学生在回答时,我将学生不同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在“大概”、“可能”、“约有”、“差不多”这些词语的下面画上圆点.
为了让学生加深估算印象,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早上上学的时候,估计一下自己要用多少时间. 到校后看一下时间,看自己准确用了多少时间,估计的时间和准确的时间相差多少.
片断二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你们完成了吗?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么,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从几点钟出发不会迟到?
生(1):我大概要用20分钟,因为我是自己走来的,所以我从7点40分出发比较好.
生(2):我也差不多要用25分钟,因为我要过两个马路. 但我要从7点半出发较好,因为有时过马路会出现红灯,要等一会儿.
生(3):我家住得比较远,但我大约用15分钟,因为我是爸爸用车把我送来的,所以我7点45出发比较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字都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生:不是.
师:对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况,在不知道准确数字的情况下,说出物体的大概数量,这种情况我们就把它叫做估算.
反思 数量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创设更有吸引力、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估算最有效的途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说,积极鼓励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回答,充分证明了学生还是有生活积累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 原来估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妈妈上街买菜,问:这条鱼大概一斤吧. 这就是估算. 在片断二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就直接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这样避免了学生学后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如学生自己上学估计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有的学生过马路等红灯大概用了2分钟,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占用了大概5分钟都考虑到了,这样,不断让他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更让他们学会怎样来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同时,通过初步建立“大概”、“大约”、“差不多”等估算词汇,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是什么,在片断一和片断二的情景创设中我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建立起“估算概念”,自然也就理解透析、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学生初步建立估算概念,并不代表学生已完全掌握. 因此,我想出直观情境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
片断三 (多媒体显示“松鼠采松果”图)
师:大家看,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干什么?它们还讲着话呢!
小松鼠:妈妈,今天我采了22个松果.
松鼠妈妈:嗯,真棒!
小松鼠:可是,您今天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孩子,我采的比你多得多呢. 请猜猜看,妈妈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开始想了. 师让生替小松鼠想一想.
生1:我估计松鼠妈妈采了32个.
还有的学生猜出40个、90个、100个等数字,师一一板书于黑板.
师:你们怎样想到猜90,100这么大的数呢?
生:因为松鼠妈妈说它比松鼠采的多得多.
师:小朋友想的有道理. 现在松鼠妈妈给大家24个、75个、32个这3个数,请你选一选,松鼠妈妈最有可能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讨论选取了75这个数,而且说出了75比22多得多. 师:既然75比22多得多,那么24比22、32比22可以怎么说呢?
生:多一点.
师:你怎么想到用“多一点”来表达呢?
生:因为24只比22多2,所以我觉得只是多一点.
师:老师想请你用手势来表示“多一点”.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小圆圈来表示.
师:那32比22多一些呢,又该怎么表示?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个比刚才稍大一些的圆圈.
师:大家都表现得很好. 刚才,你们说了“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老师好像觉得都是一样的意思,你们想想到底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并且很多学生用手指围成的圆圈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如“多得多”圆圈拉得很开,“多一些”拉近一些,“多一点”拉得更近. 对学生的回答,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反思 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进来,教学的效果才得以充分体现. 在片断三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角色,他们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更活跃. 课中松鼠妈妈采的松果比小松鼠的22个“多得多”,到底比22多得多会是多少呢?需要根据“多得多”来估计,学生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让他们大胆地自己说. 32,40,90,100这些数都是学生的估计,应该说都是有道理的,但似乎32与22相比,说“多得多”还不那么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肯定,而是在鼓励与改进中肯定学生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24,75,32中选一个比22多得多的数,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多得多”的含义,体验“多得多”就是两数相差很多的意思,并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多一些”、“多一点”会是什么样的数,以便建立“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的概念. 这反映在教学中,先要让学生“说”与“做”,再从中抽象要领的教学理念. 让每一名学生用手势表示这三个概念,学生有了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一个个兴趣高昂,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进一步深化了数量的认识,同时也使概念形象化,为建立良好的数感再次提供了机会. 因此,我认为凡是联系数的教学,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数的意义,才会提升教学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