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验中国古典风格建筑。
【关键词】:古典;设计;建筑;古代
现如今,在快节奏城市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放松、自由的生活,中国式古典风格的设计也就成为了大部分国内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式式风格可以表现出庄重、典雅的气度,代表着敦厚、方正的礼教精神;在我国传统的设计都要体现出庄重典雅的气度,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建筑中流露出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灵性境界;很多有文化素养的设计师都愿意设计脱俗,潇洒的风格,这种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设计中的素养和广大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北方独立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中式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颇有渊源。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式风格的核心、品质始终没有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发掘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精脉,使它延续到我们的现在生活中来,以起到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正确解读中国古典式风格?
既然称之为中式古典,那么必然离不开“古”和“典”二字,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在中国文化历史作为支撑下,古典建筑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的相关书籍,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的建筑想必国外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总体上来说建筑的形式语言比较抽象,现代人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美妙的形容词来概括它们。
不仅如此,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都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寒意,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登记制度。细心品读古建筑中的语言,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更加丰富的内涵。
这也正是中国式古典建筑超越寻常建筑的原因。
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数是受到《易经》的影响,认为应该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在建筑上,也是这样。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当然这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石”的寒意就是“此生归无,可再生。”因此石材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
由此可见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问题在古代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古代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古代建筑中的“声音”。
“声音”在中国古典建筑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中体现的“声音”有两种含义,一是建筑的原有部分所发出的音响;二是谐音的应用。
第一种类型的应用并不能算作普遍,民间比较熟悉的如中国古塔上悬挂的灵铎,风吹铃动,铃随风响,借此用来象征“梵音到耳”的佛法大意,比如世界上注明的洛阳永宁塔“角角皆悬铃铎,宝铎如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洛阳迦南记》)。佛寺铎音在佛教徒听来自有一番梵界的意境。
皇家建筑的应用以北京天坛为典型,在天坛之圜丘坛第三层太极石上轻声呼唤,能听到四方传来的回声。这原本是声学原理用于圜丘建筑的精妙所在,却附会上了封建礼教与神学的注释。当一朝帝王在此祭天时,四方回应由于“昊天上帝”的“训谕”,象征着天赋王权,而实质这是用来强化帝王通知的正统权威。天坛回音壁的象征意义也是如此,在中央甬道的“三音石”上能听到多重回音,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表示出天帝与皇帝的“明察秋毫”。
第二種类型即利用谐音来表征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较为常见,比如在深宅大院和陵寝神道中常出现的狮子的雕塑形象,这不仅因为狮子形象威武,也是“狮”“瓶”接连的剪纸图案贴在窗上,象征“事事平安”;若是“狮子”与“铜钱”搭配,象征“财事茂盛”;“狮”佩彩带,象征“好事不断”。
古建筑装饰中的鱼的造型应用则是应用了“鱼”与“裕”或“余”的谐音,象征丰裕有余;“鹿”谐音“禄”,鹿的造型装饰象征了俸禄的源源不断;“蝠”谐音“福”,“扇”谐音“善”,于是,蝙蝠于扇子的形象也出现在古建筑装饰中来表达人的良好愿意。
参考文献:
[1] 李诚.古法今观–营造法式[M]. 江苏: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 [明]计成,[译]倪泰一. 园冶图说[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关键词】:古典;设计;建筑;古代
现如今,在快节奏城市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放松、自由的生活,中国式古典风格的设计也就成为了大部分国内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式式风格可以表现出庄重、典雅的气度,代表着敦厚、方正的礼教精神;在我国传统的设计都要体现出庄重典雅的气度,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建筑中流露出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灵性境界;很多有文化素养的设计师都愿意设计脱俗,潇洒的风格,这种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设计中的素养和广大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北方独立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中式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颇有渊源。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式风格的核心、品质始终没有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发掘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精脉,使它延续到我们的现在生活中来,以起到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正确解读中国古典式风格?
既然称之为中式古典,那么必然离不开“古”和“典”二字,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在中国文化历史作为支撑下,古典建筑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的相关书籍,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的建筑想必国外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总体上来说建筑的形式语言比较抽象,现代人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美妙的形容词来概括它们。
不仅如此,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都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寒意,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登记制度。细心品读古建筑中的语言,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更加丰富的内涵。
这也正是中国式古典建筑超越寻常建筑的原因。
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数是受到《易经》的影响,认为应该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在建筑上,也是这样。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当然这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石”的寒意就是“此生归无,可再生。”因此石材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
由此可见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问题在古代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古代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古代建筑中的“声音”。
“声音”在中国古典建筑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中体现的“声音”有两种含义,一是建筑的原有部分所发出的音响;二是谐音的应用。
第一种类型的应用并不能算作普遍,民间比较熟悉的如中国古塔上悬挂的灵铎,风吹铃动,铃随风响,借此用来象征“梵音到耳”的佛法大意,比如世界上注明的洛阳永宁塔“角角皆悬铃铎,宝铎如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洛阳迦南记》)。佛寺铎音在佛教徒听来自有一番梵界的意境。
皇家建筑的应用以北京天坛为典型,在天坛之圜丘坛第三层太极石上轻声呼唤,能听到四方传来的回声。这原本是声学原理用于圜丘建筑的精妙所在,却附会上了封建礼教与神学的注释。当一朝帝王在此祭天时,四方回应由于“昊天上帝”的“训谕”,象征着天赋王权,而实质这是用来强化帝王通知的正统权威。天坛回音壁的象征意义也是如此,在中央甬道的“三音石”上能听到多重回音,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表示出天帝与皇帝的“明察秋毫”。
第二種类型即利用谐音来表征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较为常见,比如在深宅大院和陵寝神道中常出现的狮子的雕塑形象,这不仅因为狮子形象威武,也是“狮”“瓶”接连的剪纸图案贴在窗上,象征“事事平安”;若是“狮子”与“铜钱”搭配,象征“财事茂盛”;“狮”佩彩带,象征“好事不断”。
古建筑装饰中的鱼的造型应用则是应用了“鱼”与“裕”或“余”的谐音,象征丰裕有余;“鹿”谐音“禄”,鹿的造型装饰象征了俸禄的源源不断;“蝠”谐音“福”,“扇”谐音“善”,于是,蝙蝠于扇子的形象也出现在古建筑装饰中来表达人的良好愿意。
参考文献:
[1] 李诚.古法今观–营造法式[M]. 江苏: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 [明]计成,[译]倪泰一. 园冶图说[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