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从外地请了一位专家来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专家与教师们就当前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座谈。有一位语文教师问到,在上长课文时,总是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就下课了,该如何解决长课文教学的问题?这位专家便提到“长课短教”。随后,笔者又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在评课时也有教师提到“长课短教”。
“长课短教”的概念和误区
什么是“长课短教”呢?专家和评课教师都没有作详细解释。对于“长课”,大概就是相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文字较长内容较多的课文(这里指现代文);对于“短教”,笔者不太清楚,专门查了几本书也没有查到。
根据专家给出的意思来看,“短教”应该为“学生多学,教师少教”。而评课教师,则认为“长课短教就是要有取舍”。取舍无非两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在长课文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舍去无关内容;二是由于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一篇课文既有字、词、句、篇,又有语法、修辞、逻辑、文采,选取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舍去其它。这样,“短教”就应该是舍去一部分不作教学,留下一部分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上面的两种说法都有其不足之处。一是预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应成为自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果把预习再放在课前,就会挤占学生课外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学生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课堂教学,教和学应是相随相伴同时进行,学生的学习始终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与学没有哪个多、哪个少,区别也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多,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时间多”。在几年的学习中,学生们即使已有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和能力,甚至部分学生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但是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这里,笔者给“长课短教”一个粗浅的解释:“长课文,在短时间内把它教好。”这需要一种理念,也得有方法。这种理念就是把综合教学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概括为:让学生运用综合的学习方法学习综合的内容。
综合方法教学必不可少
综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并重,不要把他们单列开。听、说、读,在教学中用的较多,但写的时候比较少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写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文章,如读后感之类,但更应该是把自己在读课文时,随时的想法和感触写下来,或者自己认为别人说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可以写下来。只要用心去写,那都是思维情感的升华。
当然,听、说、读、写,最好能综合进行,最好和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一篇课文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采,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去教,但不要把他们割裂开来,应把这些东西放在完整的课文中,综合教学。这一点,可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做的。比如,《三字经》是古代儿童启蒙教材,这本书重视儿童的识字教学,在行文中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但是它没有单纯为了识字而识字。书中一千多字中,包含了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等内容;书中400多个三字结构中,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在教学古代《三字经》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再就是抄写,直到能背诵下来、背写下来,没有把里边的知识分条缕析地去教学,谁还能说学生没有把里面的知识学到手。当然,现行教材与《三字经》有很大区别,但这种把内容综合起来教学的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用筛选信息的办法来带动阅读
让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学习综合内容,这并不难实现。对于长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悟。长课文相对来说,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初中生可以用筛选信息的办法来带动阅读。但是,该如何让学生在纷繁的信息中筛选主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
首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熟悉课文的办法很多,应根据学生、课文、教学资源来确定。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开课介绍完作者后,他便放了一段某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朗读《皇帝的新装》的录像。朗读有声有色,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从接下来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很好的了解,不仅把握住了故事梗概,而且对课文的关键词句也了解得比较清楚。此类好的教学例子还很多,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对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
其次,让学生筛选主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课文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有两个不能少:一个是课文的主旨以及关键的词句,一个是教师或书上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一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范文,学生读了之后,最起码应知道这一课的中心是什么。这是常规。无论作业中有无要求,教师有无要求,学生都要清楚。教师和书上提的问题,一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解决了问题也就把握了课文内容。
“长课短教”,实际上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了,今后必将仍是一个热门话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垣县第二中学)
“长课短教”的概念和误区
什么是“长课短教”呢?专家和评课教师都没有作详细解释。对于“长课”,大概就是相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文字较长内容较多的课文(这里指现代文);对于“短教”,笔者不太清楚,专门查了几本书也没有查到。
根据专家给出的意思来看,“短教”应该为“学生多学,教师少教”。而评课教师,则认为“长课短教就是要有取舍”。取舍无非两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在长课文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舍去无关内容;二是由于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一篇课文既有字、词、句、篇,又有语法、修辞、逻辑、文采,选取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舍去其它。这样,“短教”就应该是舍去一部分不作教学,留下一部分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上面的两种说法都有其不足之处。一是预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应成为自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果把预习再放在课前,就会挤占学生课外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学生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课堂教学,教和学应是相随相伴同时进行,学生的学习始终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与学没有哪个多、哪个少,区别也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多,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时间多”。在几年的学习中,学生们即使已有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和能力,甚至部分学生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但是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这里,笔者给“长课短教”一个粗浅的解释:“长课文,在短时间内把它教好。”这需要一种理念,也得有方法。这种理念就是把综合教学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概括为:让学生运用综合的学习方法学习综合的内容。
综合方法教学必不可少
综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并重,不要把他们单列开。听、说、读,在教学中用的较多,但写的时候比较少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写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文章,如读后感之类,但更应该是把自己在读课文时,随时的想法和感触写下来,或者自己认为别人说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可以写下来。只要用心去写,那都是思维情感的升华。
当然,听、说、读、写,最好能综合进行,最好和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一篇课文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采,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去教,但不要把他们割裂开来,应把这些东西放在完整的课文中,综合教学。这一点,可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做的。比如,《三字经》是古代儿童启蒙教材,这本书重视儿童的识字教学,在行文中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但是它没有单纯为了识字而识字。书中一千多字中,包含了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等内容;书中400多个三字结构中,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在教学古代《三字经》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再就是抄写,直到能背诵下来、背写下来,没有把里边的知识分条缕析地去教学,谁还能说学生没有把里面的知识学到手。当然,现行教材与《三字经》有很大区别,但这种把内容综合起来教学的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用筛选信息的办法来带动阅读
让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学习综合内容,这并不难实现。对于长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悟。长课文相对来说,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初中生可以用筛选信息的办法来带动阅读。但是,该如何让学生在纷繁的信息中筛选主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
首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熟悉课文的办法很多,应根据学生、课文、教学资源来确定。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开课介绍完作者后,他便放了一段某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朗读《皇帝的新装》的录像。朗读有声有色,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从接下来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很好的了解,不仅把握住了故事梗概,而且对课文的关键词句也了解得比较清楚。此类好的教学例子还很多,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对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
其次,让学生筛选主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课文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有两个不能少:一个是课文的主旨以及关键的词句,一个是教师或书上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一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范文,学生读了之后,最起码应知道这一课的中心是什么。这是常规。无论作业中有无要求,教师有无要求,学生都要清楚。教师和书上提的问题,一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解决了问题也就把握了课文内容。
“长课短教”,实际上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了,今后必将仍是一个热门话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垣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