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抛弃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倡导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带来了崭新的课堂教学面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不够准确,实施过程出现形式主义和空洞化,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所具备的教学精神,未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改革弊端等,要改革这些弊端,必须从教师做起,切实转变观念,恰当引导,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在放任自流,并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和正确的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了一种课堂时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变成了“小组讨论”,“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有着很多的不合适的地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中,只有一套套看似探究的表面形式,而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所具备的教学精神。这种刻意追求特定形式而无内在精神贯穿其中的活动,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丢失了其更深刻、更丰富的意义。因此,要成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还需要对其蕴涵的教学精神有着深切的领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应用现状
(一)刻意追求自主探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前的数学课从复习—导课-—新知探究-—方法形成-—课后小结-—练习讲解都是在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问答下完成的。这种教学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学生讲解对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只介绍自己对所学课本知识的看法,缺乏对书本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也是皮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加以系统的总结,也不对学生错误的看法加以纠正,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只能摹仿课本的例题解答习题,对于课后的延伸、拓展无所适从,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只是做了优等生的陪衬。
(二)单纯追求教学气氛,忽视了教学主题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理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但笔者在公开课中发现,一些教学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
(三)片面注重一种方式,忽视了三者的联系
当前“自主、合作和探究”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好像没有这些,那就不是好课,以至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于是在许多学校,我们只看到学生的分组交流和讨论,并自以为分组了就是合作学习,分组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异质搭配,只不过是简单的前后桌小组,实质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连分好组都谈不上,那么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又从何谈起呢?实际上,这就是过于注重其中一某种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孤立起来,割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 教师反思剖析,切实转变观念
教师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处在高速发展变革时期,对于教育而言,也需要变革旧的观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弄清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练习。也只有真正理解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早日走出误区。
(二)教师恰当引导,让自主合作探究不再“放任自流”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在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予以重点强调。
(三)只有在需要之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被呼唤入场
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的学习困难时有没有自发求助他人的意愿,而不是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主观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只有在需要之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被呼唤入场,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
(四)正确而充分的发挥评价的功能
评价要注重过程,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由的发展,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 [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 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3]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宇文森.《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M] 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5]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赵世玲.“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部教学法 [J] 《教改聚焦》,2010(01)
[8] 张永霞.如何培养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J] 《教育革新》,2010(05)
[9]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M] 《教学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带来了崭新的课堂教学面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不够准确,实施过程出现形式主义和空洞化,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所具备的教学精神,未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改革弊端等,要改革这些弊端,必须从教师做起,切实转变观念,恰当引导,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在放任自流,并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和正确的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了一种课堂时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变成了“小组讨论”,“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有着很多的不合适的地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中,只有一套套看似探究的表面形式,而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所具备的教学精神。这种刻意追求特定形式而无内在精神贯穿其中的活动,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丢失了其更深刻、更丰富的意义。因此,要成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还需要对其蕴涵的教学精神有着深切的领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应用现状
(一)刻意追求自主探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前的数学课从复习—导课-—新知探究-—方法形成-—课后小结-—练习讲解都是在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问答下完成的。这种教学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学生讲解对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只介绍自己对所学课本知识的看法,缺乏对书本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也是皮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加以系统的总结,也不对学生错误的看法加以纠正,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只能摹仿课本的例题解答习题,对于课后的延伸、拓展无所适从,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只是做了优等生的陪衬。
(二)单纯追求教学气氛,忽视了教学主题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理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但笔者在公开课中发现,一些教学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
(三)片面注重一种方式,忽视了三者的联系
当前“自主、合作和探究”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好像没有这些,那就不是好课,以至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于是在许多学校,我们只看到学生的分组交流和讨论,并自以为分组了就是合作学习,分组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异质搭配,只不过是简单的前后桌小组,实质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连分好组都谈不上,那么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又从何谈起呢?实际上,这就是过于注重其中一某种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孤立起来,割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 教师反思剖析,切实转变观念
教师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处在高速发展变革时期,对于教育而言,也需要变革旧的观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弄清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练习。也只有真正理解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早日走出误区。
(二)教师恰当引导,让自主合作探究不再“放任自流”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在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予以重点强调。
(三)只有在需要之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被呼唤入场
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的学习困难时有没有自发求助他人的意愿,而不是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主观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只有在需要之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被呼唤入场,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
(四)正确而充分的发挥评价的功能
评价要注重过程,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由的发展,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 [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 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3]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宇文森.《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M] 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5]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赵世玲.“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部教学法 [J] 《教改聚焦》,2010(01)
[8] 张永霞.如何培养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J] 《教育革新》,2010(05)
[9]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M] 《教学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