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古筝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特别是随着从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民族传统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乐曲,扩大了筝在音乐中的影响力。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孩子们总会喜欢美好的东西。古筝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的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获得良好的艺术修养。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有的孩子兴趣短暂,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的增加,半途而废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演奏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激发她们学习古筝的热情,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主动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这时学习者会伴随着一种积极、自发的注意倾向,而这种注意倾向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将会鼓舞着学习者愉快地学习。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观看音乐学院教授的讲解、示范,演奏家、大师们的表演,名家的音乐会。不夸张的说把音乐学院的教授请到家里来为你讲课,只需点一下鼠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教孩子们机械的学习指法与技巧,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让孩子在欣赏中学习,感受这些古筝大师的魅力。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欣赏,学习优点,改进不足。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比较,有进步,逐渐培养她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条件,正确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琴兴趣,在初学阶段,古筝学习者可能会对纯技术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的小曲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乐曲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二、通过考级、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考级”活动的出现,为鼓励和改进孩子的学习,获得专家的建议和评定,从而使他们在正规的道路上向更高一层的迈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们通过考级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学琴兴趣。如采用小型音乐会、音乐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习者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为今后奏出美妙动听的琴声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小型演出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感到学以致用。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一些市级、区级,甚至学校内部的一些小范围的比赛,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这些小小的进步,来一点一点培养学习古筝的兴趣。
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发生关联才能发展。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了音乐教育应从“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我们知道,毫无文化修养的古筝演奏者是很难正确诠释和演绎古筝作品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是机械地做手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学会欣赏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它能直接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序的音符和音乐要素的组合,将演奏者自己对乐曲、作者的理解贯注其中并予以充分的表现来完成的。古筝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在古筝演奏中,有的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却给人以缺乏神韵、平淡无情之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古筝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者、作品风格、意境以及情感内涵的认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学习古筝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因为感情表现是发自内心的,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情感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感受和体味。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则会造成学生的演奏平淡乏味的结果。情感启发和技术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古筝教学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感情的特点,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含较深,要想把握古筝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想演奏好一首乐曲,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感,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系统地讲解节奏、音准、强弱关系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去理解这首乐曲,认真学习,努力表达乐曲的美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她们学习古筝的热情。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很多孩子并非没有天赋,而是缺乏兴趣的推动。在古筝教学中,想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古筝的热情,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主动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这时学习者会伴随着一种积极、自发的注意倾向,而这种注意倾向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将会鼓舞着学习者愉快地学习。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观看音乐学院教授的讲解、示范,演奏家、大师们的表演,名家的音乐会。不夸张的说把音乐学院的教授请到家里来为你讲课,只需点一下鼠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教孩子们机械的学习指法与技巧,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让孩子在欣赏中学习,感受这些古筝大师的魅力。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欣赏,学习优点,改进不足。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比较,有进步,逐渐培养她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条件,正确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琴兴趣,在初学阶段,古筝学习者可能会对纯技术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的小曲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乐曲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二、通过考级、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考级”活动的出现,为鼓励和改进孩子的学习,获得专家的建议和评定,从而使他们在正规的道路上向更高一层的迈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们通过考级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学琴兴趣。如采用小型音乐会、音乐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习者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为今后奏出美妙动听的琴声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小型演出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感到学以致用。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一些市级、区级,甚至学校内部的一些小范围的比赛,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这些小小的进步,来一点一点培养学习古筝的兴趣。
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发生关联才能发展。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了音乐教育应从“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我们知道,毫无文化修养的古筝演奏者是很难正确诠释和演绎古筝作品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是机械地做手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学会欣赏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它能直接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序的音符和音乐要素的组合,将演奏者自己对乐曲、作者的理解贯注其中并予以充分的表现来完成的。古筝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在古筝演奏中,有的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却给人以缺乏神韵、平淡无情之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古筝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者、作品风格、意境以及情感内涵的认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学习古筝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因为感情表现是发自内心的,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情感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感受和体味。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则会造成学生的演奏平淡乏味的结果。情感启发和技术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古筝教学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感情的特点,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含较深,要想把握古筝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想演奏好一首乐曲,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感,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系统地讲解节奏、音准、强弱关系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去理解这首乐曲,认真学习,努力表达乐曲的美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她们学习古筝的热情。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很多孩子并非没有天赋,而是缺乏兴趣的推动。在古筝教学中,想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古筝的热情,培养兴趣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