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教学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古筝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特别是随着从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民族传统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乐曲,扩大了筝在音乐中的影响力。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孩子们总会喜欢美好的东西。古筝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的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获得良好的艺术修养。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有的孩子兴趣短暂,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的增加,半途而废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演奏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激发她们学习古筝的热情,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主动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这时学习者会伴随着一种积极、自发的注意倾向,而这种注意倾向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将会鼓舞着学习者愉快地学习。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观看音乐学院教授的讲解、示范,演奏家、大师们的表演,名家的音乐会。不夸张的说把音乐学院的教授请到家里来为你讲课,只需点一下鼠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教孩子们机械的学习指法与技巧,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让孩子在欣赏中学习,感受这些古筝大师的魅力。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欣赏,学习优点,改进不足。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比较,有进步,逐渐培养她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条件,正确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琴兴趣,在初学阶段,古筝学习者可能会对纯技术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的小曲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乐曲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二、通过考级、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古筝的热情。
  “考级”活动的出现,为鼓励和改进孩子的学习,获得专家的建议和评定,从而使他们在正规的道路上向更高一层的迈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们通过考级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学琴兴趣。如采用小型音乐会、音乐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习者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为今后奏出美妙动听的琴声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小型演出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感到学以致用。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一些市级、区级,甚至学校内部的一些小范围的比赛,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这些小小的进步,来一点一点培养学习古筝的兴趣。
  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发生关联才能发展。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了音乐教育应从“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我们知道,毫无文化修养的古筝演奏者是很难正确诠释和演绎古筝作品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是机械地做手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学会欣赏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它能直接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序的音符和音乐要素的组合,将演奏者自己对乐曲、作者的理解贯注其中并予以充分的表现来完成的。古筝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在古筝演奏中,有的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却给人以缺乏神韵、平淡无情之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古筝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者、作品风格、意境以及情感内涵的认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学习古筝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因为感情表现是发自内心的,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情感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感受和体味。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则会造成学生的演奏平淡乏味的结果。情感启发和技术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古筝教学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感情的特点,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含较深,要想把握古筝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想演奏好一首乐曲,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感,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系统地讲解节奏、音准、强弱关系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去理解这首乐曲,认真学习,努力表达乐曲的美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她们学习古筝的热情。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很多孩子并非没有天赋,而是缺乏兴趣的推动。在古筝教学中,想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古筝的热情,培养兴趣是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而采取的必要的工作方法,在实施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指导性,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回归生活;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而采取的必要的工作方法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阅读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促进低年级小学生整体阅读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教学改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认字和识字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为将来他们进入高年级后打
期刊
语文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文章及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能力的天地中驰骋、创造,使自己的教学充满着神奇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审美心理共鸣,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学的认识、陶冶、启迪等教学功能。要达到这个要求,电教手段的运用也应得到重视。  一、发掘课文审美内涵,向学生展示美  经过精心选择的小学课文,都包含着培养学生审
期刊
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教歌,这仿佛是声乐教学的固定模式,依然在很多音乐教师中流行。学生仍然在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几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与活动量都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成为音乐教学高层次化的绊脚石。在数年的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资助政策与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助学工作;资助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实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在校生规模与年俱增,贫困学生的数量随之水涨船高并已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
期刊
【摘要】教师的身教是学生成长的阳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德、好的习惯、有爱心及个人魅力,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成长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
期刊
【摘要】社会生活普遍“节奏化”,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在小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以下几个环节实施:导入:学习过程;知识运用。从而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语文,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关健词】生活;走进;小学语文;
期刊
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准确记忆是非常严格的 ,在我们的学生经过一期的学习后就面临着期末考试,然而人的记忆是有忘记曲线的,也就是说记忆的东西时间越久越容易忘记,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复习,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有如下的一点经验与各位同仁研究。首先是认识,那就是教师本人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果任课教师没有认识历史重要性,那
期刊
一种好的教育研究模式有利于开启人的创造性,使人变得善于思考,更具洞察力。“同上一节课”活动,激发了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在能力。全校老师们共上一节课;在面对面的碰撞磋商中,群策群力,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教师们通力合作、交流共享、对话反思、相互砥砺,共同成长,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飞速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的告诉我们: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
期刊
【摘要】生物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的改革。而传统的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