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做到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好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素质得以提高。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1设疑导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古人就很重视思考的重要性,心理学家认为,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以“置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设疑适当,以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
1.1课题导入设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中开始”,教学开始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例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导入提问:你知道好朋友分别时会互赠什么礼物吗?你想知道唐朝大诗人李白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是什么礼物吗?这样设疑导入,自然水到渠成。
1.2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处设疑。每一篇课文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若在内容衔接处适当设疑,可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积极思维,完善知识体系。
1.3围绕重点、难点设疑并使之系列化。教师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设疑,使问题环环相扣,以引导学生刨根问底,直到把全部问题解决,使全课知识浑然一体,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如在讲《挑山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3.1“我”和挑山工在哪几个地方同时启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提问后,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很快就弄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同作者一样,对挑山工上山的速度和路程产生了疑问。这样,自然而然地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心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1.3.2 “我”从泰山回来,为什么不画泰山,而去画挑山工?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深入理解挑山工所说的那段话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挑山工那一段话,不仅从中找出答案,还要进一步体会。游人走走停停落到后边去了,而挑山工尽管慢,可是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趣取胜
教师以疑导思,以疑导学时要注意以趣味吸引学生,以趣导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动力。“授业无趣,必不乐学”。
2.1导语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把它比作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的入情入境,兴奋点立刻集中在教师的几句话上,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课的导入十分关键,怎样才能使你的导入出奇制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我在导入新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2.1.1创设情境,趁势引趣。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沉浸在课间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高涨。如:教学《抢渡大渡河》时,上课开始,我打开录音机,顿时河水的澎湃声,枪炮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响成一片……我随机讲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具体讲述了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面对咆哮的河水和对岸的顽敌,组织了精悍的奋勇队,胜利渡过大渡河。同学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
2.1.2质疑设悬,诱导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也最感兴趣,对小动物的启发性问题,好奇性更强,如教《小猫种鱼》,先教“种”字的音形义,再组词,然后造句。学生说:小红会种花,小明会种瓜……老师:你们知道小猫会种什么呀?可有一只小猫会种鱼,你们说好玩吗?设置悬念,巧妙的诱导学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2.2插图诱趣。课文中多数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图表作用,教学时,巧用活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教6个单韵母时,边引导学生看插图,边朗诵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ooo;大公鸡喔喔叫,圆圆嘴巴ooo;大白鹅水中游,扁扁嘴巴eee;小棒加点念作i,牙齿对齐山;乌鸦做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吐泡像个ü,嘴巴翘起üüü。这样利用插图和儿歌形象地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认准字母的形,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疑引思,以趣促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设疑导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古人就很重视思考的重要性,心理学家认为,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以“置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设疑适当,以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
1.1课题导入设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中开始”,教学开始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例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导入提问:你知道好朋友分别时会互赠什么礼物吗?你想知道唐朝大诗人李白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是什么礼物吗?这样设疑导入,自然水到渠成。
1.2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处设疑。每一篇课文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若在内容衔接处适当设疑,可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积极思维,完善知识体系。
1.3围绕重点、难点设疑并使之系列化。教师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设疑,使问题环环相扣,以引导学生刨根问底,直到把全部问题解决,使全课知识浑然一体,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如在讲《挑山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3.1“我”和挑山工在哪几个地方同时启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提问后,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很快就弄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同作者一样,对挑山工上山的速度和路程产生了疑问。这样,自然而然地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心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1.3.2 “我”从泰山回来,为什么不画泰山,而去画挑山工?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深入理解挑山工所说的那段话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挑山工那一段话,不仅从中找出答案,还要进一步体会。游人走走停停落到后边去了,而挑山工尽管慢,可是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趣取胜
教师以疑导思,以疑导学时要注意以趣味吸引学生,以趣导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动力。“授业无趣,必不乐学”。
2.1导语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把它比作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的入情入境,兴奋点立刻集中在教师的几句话上,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课的导入十分关键,怎样才能使你的导入出奇制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我在导入新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2.1.1创设情境,趁势引趣。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沉浸在课间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高涨。如:教学《抢渡大渡河》时,上课开始,我打开录音机,顿时河水的澎湃声,枪炮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响成一片……我随机讲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具体讲述了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面对咆哮的河水和对岸的顽敌,组织了精悍的奋勇队,胜利渡过大渡河。同学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
2.1.2质疑设悬,诱导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也最感兴趣,对小动物的启发性问题,好奇性更强,如教《小猫种鱼》,先教“种”字的音形义,再组词,然后造句。学生说:小红会种花,小明会种瓜……老师:你们知道小猫会种什么呀?可有一只小猫会种鱼,你们说好玩吗?设置悬念,巧妙的诱导学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2.2插图诱趣。课文中多数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图表作用,教学时,巧用活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教6个单韵母时,边引导学生看插图,边朗诵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ooo;大公鸡喔喔叫,圆圆嘴巴ooo;大白鹅水中游,扁扁嘴巴eee;小棒加点念作i,牙齿对齐山;乌鸦做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吐泡像个ü,嘴巴翘起üüü。这样利用插图和儿歌形象地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认准字母的形,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疑引思,以趣促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