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维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是他们未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必备素质。农村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和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农村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际交往关系更为广泛、更为复杂,独立性很强。个体开始独立步入准社会交际圈,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进入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体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个问题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1、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1以自我为中心
在与别人交往时,喜欢“我”字优先,凡事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看重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的情緒。当自己高兴时就手舞足蹈、高谈阔论;当自己不高兴时则郁郁寡欢,对别人不理不睬,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长此以往,同学之间的友谊富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与自己互吐衷肠、同感共苦的知心朋友。且不能很好维持现有的朋友关系,两人常常会因琐事而翻脸,使自己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1.2不主动与他人交往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的态度,在心理上与他人建立屏障,故意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人了解自己,甚至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可能是同学、父母或老师等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关系不好,常常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同学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1.3 妒忌心理
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妒忌心理,这是常事,而且一定的妒忌心理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妒忌心理超过极限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当有同学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不但不认可,反而在背后诋毁他人;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就沾沾自喜,同时又焦虑不安,唯恐他人赶上自己。
1.4称兄弟 讲义气
有些同学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古惑仔”崇拜的五体投地,与个别同学称兄道弟,搞小集团,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这时他们才刚刚步入准社会,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莫大的伤害。
2、应对措施
2.1 加强农村文化投入,培养家庭文化氛围
人的发展不可忽略环境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塑造个人的道德意识意义重大。乡村文化是农村学生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深的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农村文化宣传服务机构,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培养、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同样在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经常出言不逊,偷鸡摸狗,孩子也会跟着模仿,无意中形成一种习惯渐变成其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难以改变。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能保证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教如何。”①所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正向引导阶段,接受优秀文化知识的熏陶和先进教育方法的引导至关重要。
2.2 积极构建校园文化
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匮乏,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一现状,为了使学校留住人才,引进师资力量,学校应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形成团结、奋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争取让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使他们尽其可能,开展多元化教学,将学生从理论课堂带入实践课堂,实现教学上质的飞跃。
2.3 自我调节
保持一颗平常心,寻找身边的快乐,以乐观的情绪面对困难和挫折,虽然乐观情绪不能改变客观事实,但乐观情绪可以使我们勇敢的面对事实。仅仅乐观情绪还不够,还应保持一种宽广的胸襟,古人云:“君子索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在大事业上,才会有宽广胸襟和豁达的度量,看问题应该看全局和长远,不能应暂时不利的环境而烦恼,不能因哪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打动感情。在为人处事上,中学生应当从渺小的个人情感中解脱出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他人,以真心、诚信打动他人。
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开放社会需要开放交往。对于正处于学习、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基本生活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构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交际效应能力,不仅是中学生活得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基础 [M]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6.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 [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 郑和钧.高中生心理学[J].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学生心理与教育[J].李树珍.光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农村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际交往关系更为广泛、更为复杂,独立性很强。个体开始独立步入准社会交际圈,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进入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体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个问题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1、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1以自我为中心
在与别人交往时,喜欢“我”字优先,凡事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看重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的情緒。当自己高兴时就手舞足蹈、高谈阔论;当自己不高兴时则郁郁寡欢,对别人不理不睬,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长此以往,同学之间的友谊富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与自己互吐衷肠、同感共苦的知心朋友。且不能很好维持现有的朋友关系,两人常常会因琐事而翻脸,使自己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1.2不主动与他人交往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的态度,在心理上与他人建立屏障,故意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人了解自己,甚至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可能是同学、父母或老师等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关系不好,常常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同学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1.3 妒忌心理
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妒忌心理,这是常事,而且一定的妒忌心理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妒忌心理超过极限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当有同学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不但不认可,反而在背后诋毁他人;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就沾沾自喜,同时又焦虑不安,唯恐他人赶上自己。
1.4称兄弟 讲义气
有些同学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古惑仔”崇拜的五体投地,与个别同学称兄道弟,搞小集团,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这时他们才刚刚步入准社会,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莫大的伤害。
2、应对措施
2.1 加强农村文化投入,培养家庭文化氛围
人的发展不可忽略环境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塑造个人的道德意识意义重大。乡村文化是农村学生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深的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农村文化宣传服务机构,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培养、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同样在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经常出言不逊,偷鸡摸狗,孩子也会跟着模仿,无意中形成一种习惯渐变成其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难以改变。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能保证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教如何。”①所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正向引导阶段,接受优秀文化知识的熏陶和先进教育方法的引导至关重要。
2.2 积极构建校园文化
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匮乏,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一现状,为了使学校留住人才,引进师资力量,学校应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形成团结、奋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争取让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使他们尽其可能,开展多元化教学,将学生从理论课堂带入实践课堂,实现教学上质的飞跃。
2.3 自我调节
保持一颗平常心,寻找身边的快乐,以乐观的情绪面对困难和挫折,虽然乐观情绪不能改变客观事实,但乐观情绪可以使我们勇敢的面对事实。仅仅乐观情绪还不够,还应保持一种宽广的胸襟,古人云:“君子索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在大事业上,才会有宽广胸襟和豁达的度量,看问题应该看全局和长远,不能应暂时不利的环境而烦恼,不能因哪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打动感情。在为人处事上,中学生应当从渺小的个人情感中解脱出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他人,以真心、诚信打动他人。
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开放社会需要开放交往。对于正处于学习、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基本生活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构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交际效应能力,不仅是中学生活得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基础 [M]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6.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 [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 郑和钧.高中生心理学[J].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学生心理与教育[J].李树珍.光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