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将情感效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试结合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语文课
  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语文课呢?那就是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作为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我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上展现一个充满激情的我,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印象。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教学中我总是牢牢地把握各个环节,深挖教材内容,把对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都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和动作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情感的交融,有了情感交融,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在他们惘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送上几句鼓励的话,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贴心人。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要加强改革和创新,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变成民主式的、互动式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要让学生开口说话,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要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探索、感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害羞心理,或者是怕回答问题出错而导致其他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责怪,所以越来越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回答,我会说“只要敢于回答就是好学生,说错了没关系”。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着边际、令人啼笑皆非,而引得哄堂大笑,这时,如果一顿呵斥,或者一个讥讽,都会浇灭学生刚刚燃起的热情,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久而久之,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学生更怕说,更不愿说。老师可以说:“没关系,说错了不要紧,再仔细思考一下”。老师要时刻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愿意与老师沟通。
  古人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解惑”,首先就得有“惑”,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微笑、真诚、情感进行交流,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有时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鼓励,都要给予表扬,切忌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当众说出来,我就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我,我在课堂上给予解答或找适当时机与他们进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我还在班上建立了“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小能手专栏”,学生每主动提问或回答一次问题,就在专栏里给他加上一朵小红花,每周或每月评出“最佳提问能手”和“最佳答题能手”,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内外结合,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校内与校外结合,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多学些书本外的东西;利用办墙报或黑板报的机会多去找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知识,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形成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的,知识缺乏,长大后可以再学,但人的品格一旦出现偏差就难以弥补。所以,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读书,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为了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勇于拼搏的作风,我有意识地带学生到本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回来后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在班上朗读。有的学生说:“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中国的革命太艰苦了,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好本领,建设祖国”;也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这种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又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其他文献
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新课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环保态度,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在对比朗读中融入环境教育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起到衬托作用。两者一对比,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而用对比法来朗读,也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业的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作用越来越为人
《体育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民间体育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具有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些活动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为此,笔者根据
提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
现代阅读学认为:“在书页把意义传输给读者的同时读者也把意义赋予了书页。阅读理解是由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而获取的。”读文章不仅要读文章背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信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二是题材广泛,有利于学生认识大千世界;三是体裁多样,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基于对语文阅读
初中化学是九年级才新开设的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看到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充入气球,随之气球缓慢升入空中而感到好奇,从而有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成绩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对主动学习并保持好成绩的学生不用教师操心,但对于成绩逐渐下降的学生来说,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科成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抓好
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百分之八、九十用于课文教学。那么,我们的课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呢?1.通过典范的白话文来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2.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教育;3.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使学生受到悠久而古老的文明的熏陶;4.通过后天的学成,使学生能够创造。  但是,我们现在的课文教学的语文课堂又是怎样的呢?在课改之前,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解,学生在下面拼命地做笔记,学生被动地理解
【摘要】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居重要地位的就是智力。智力包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因素。本文中所谓开发智力,主要是指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前提。   【关键词】英语教学 开发 智力     智力活动的生理机制来自人的大脑功能,思维是人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必须以语言材料为基础,思维的结果也必须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外语教学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
21世纪是一个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的世纪。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数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可见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是学生(主体)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