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海两岸是什么关系?如何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两个问题分别从定位和路径的维度透视了“台湾问题”在当前中美战略互疑和台湾政治激荡背景下的新形态。5月底6月初,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美十余天,不仅参访美国智库、企业和台侨社团,而且获邀进入美国国会山庄、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办公室与美方政界高层见面,创下了美台断交以后台湾政治人物赴美拜会的新纪录。
不过,不管蔡英文走到哪里,这两个问题可谓如影随形,不仅众多媒体不断追问,而且一帮美国政客、智囊也纷纷要求她表态,以便审慎应对复杂的中美涉台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这个“共同威胁”的瓦解,中美两国重新打量对方庞大的身躯,疑虑重重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双向互动与政经博弈。20多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同在,战略互疑与经济互赖并存,形成了多元、复杂的竞合结构。两岸关系乃是这一竞合结构的关键前沿地带。
美国官方的标准说法是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处理涉台问题。中美3个联合公报即1972年的《上海公报》、1978年的《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这3个联合公报奠定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及“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不过,就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不久,美国国会就在1979年4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提出美国将保证台湾安全,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维护并促进台湾人权等。这是美国以国内法的名义干涉作为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的典例。此外,据民进党2007年的说法,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曾派特使赴台秘密承诺给予台湾某些安全保证,但美国官方不愿回应或证实这一说法,有关的文件迄今仍属绝对机密,无法查阅核实。
在美国深陷中东战事和反恐斗争之时,中国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两国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合作面盖过竞争面。这时候民进党在台湾执政,陈水扁的“台独”路线及其屡屡发作的冲突行为,给中美两国都带来困扰。于是中美形成一定的默契,采取措施约束陈水扁这个“麻烦制造者”。
2008年以后,国民党重返执政,马英九回归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与大陆建立政治互信。从而,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协商并达成21项协议和多项共识,实现了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经济交流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以及两岸社会文教交流的广泛发展。
不过,马英九认知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一中各表”,强调“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现状和“政经分离”的两岸事务处理策略,尽力避免两岸统一进程,同时积极投身美国主导的亚太地缘政治经济集团,因此得到美国的信任和赞许。在2012年之前,中美合作因素仍然超过竞争因素,因此中美在两岸关系上保持良性互动,台湾也得到过去少有的宽松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有利的地缘经济合作空间。
不过,随着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新战略的启动,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计划到2020年将60%的军舰部署到亚太地区。与此同时,中国迈上了全面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台阶,2010年中国GDP总值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因此有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大国权益,并且构建自己的全球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2012年以来数年间就是中美两国同时在亚太地区拓展自己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两国虽然还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各种政治经济摩擦增加了。同时,由于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日本、菲律宾等国都与中国存在领海主权争端,美国的支持使这些盟国有恃无恐,对中国形成挑衅之势,从而加剧了中美两国的战略互疑程度,两国的竞争面得到刺激并日益浮现。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政治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周期,国民党虽然执政但是声势十分低迷,而民进党作为挑战者,气势正盛。蔡英文作为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试图主导面向2016年的选战主轴和政策论述框架。蔡英文和民进党中生代精英都是“亲美派”,视美国为政治盟主和台湾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的大靠山。反过来,美国也乐于看到一个既听自己的话,又不至于引发两岸紧张冲突的政治人物能通过选举执掌台湾政权。这样的人物有利于美国在两岸和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最大化,有利于美国把握中国的核心利益脉门,进而主导、操纵中美竞合关系的发展。
2011年前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竞争关系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显。当时,蔡英文第一次以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身份访美,受到了一些冷遇。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前处长包道格(Douglas Paal)甚至在2012年大选前指出蔡英文的“台湾共识”并不存在,她的两岸态度让美国不安心。
4年后她再以同样身份重返美国,得到美国官方比上次更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她驱车直入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的场面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这反映出,台湾内部政局、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美国人在积极拓展其可操纵的战略空间,蔡英文有可能成为美国亚太战略棋局的一颗重要棋子。如果蔡英文能够说服美国决策层她的确有办法“维持两岸现状”,那么这颗棋子将得到重用。
这次蔡英文访美就是在这一大局背景下发生的。蔡英文背负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包袱,加上其本人过去服膺李登辉的“两国论”,她长期以来的言行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分裂主义者。不过,陈水扁被国际社会指斥为“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的教训不远,加上台湾选民日益成熟,不会再轻易为“台独”话语所惑,她不敢也不可能搬出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根据蔡英文6月3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她愿意回归台湾的所谓“宪法”,“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并表示要“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 尽管台湾的“宪法”中有“法理一中”的内容,但这里仍需要警惕“台独”主张披上所谓“宪法”的外衣,当年的李登辉、陈水扁也曾信誓旦旦地效忠“宪法”,但是他们的现实政治论述和权力运作却是在推动“分裂”和“独立”,“法理一中”沦为一纸空文被视若无睹和任意践踏。
因此,对两岸关系的定位,需要非常清楚、简明的表态,一个中国的立场,容不得含糊。
蔡英文访美期间和之后,即便在美国学者智囊的逼问下和大陆国台办发言人的质问下,仍然不愿对两岸关系究竟是什么性质清楚表态,实际上为她今后的政治生涯和话语操弄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有利于美国影响力的发挥,却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4年前,蔡英文公开、轻率地否认“九二共识”,搬出一个空洞的“台湾共识”来应付两岸及国际社会,并以抽象模糊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说法来掩饰其分裂主义,最终被贴上了“空心菜”的标签,失去了务实的中间选民的支持。
4年后,蔡英文已经不敢再公开否认这个概念,不敢再出言挑衅大陆。这次访美前,她就一直说要“维持两岸现状”。访美期间她提出“承诺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在推动两岸建设性的交流与对话的同时,我会坚持过程须充分的民主与透明化,且利益由社会公平共享。”
不过,问题很显然:两岸多年来协商、交流所积累的成果,两岸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的现状,是建立在国共两个执政党坚持“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之上的产物。不接受“九二共识”这一既体现两岸一中原则,又实际上有利于台湾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战略论述,两岸就没有互信去推动友好协商与互利合作。
据说,蔡英文在美国白宫国安会和国务院副国务卿布林肯的办公室里提出了比她在美国智库和台侨场合演说更为具体、更加详细的两岸关系对策。美国官方和有关参与者对此讳莫如深。至于蔡英文希望找到代替“九二共识”的新说法,恐怕是一个不大可能的任务。今年3月底,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提出:“在当今世界上并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并不是问题。”柯文哲实际上耍了一个花招:他虽然说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似乎说出了“九二共识”的本质,但并没有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人士并不傻,不是看不出这个花招,但因为柯文哲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政党,没有“台独”包袱和激进的分裂主张,大陆顾全两岸交流的大局,不愿和他计较。
蔡英文能学柯文哲吗?作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必须先卸掉她本人的分裂主义包袱,把她自己和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区隔开来,消除她的分裂主义色彩,她的“维持两岸现状”的说法才有基本的公信力。
不过,不管蔡英文走到哪里,这两个问题可谓如影随形,不仅众多媒体不断追问,而且一帮美国政客、智囊也纷纷要求她表态,以便审慎应对复杂的中美涉台问题。
中美竞合结构演变及对台影响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这个“共同威胁”的瓦解,中美两国重新打量对方庞大的身躯,疑虑重重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双向互动与政经博弈。20多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同在,战略互疑与经济互赖并存,形成了多元、复杂的竞合结构。两岸关系乃是这一竞合结构的关键前沿地带。
美国官方的标准说法是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处理涉台问题。中美3个联合公报即1972年的《上海公报》、1978年的《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这3个联合公报奠定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及“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不过,就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不久,美国国会就在1979年4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提出美国将保证台湾安全,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维护并促进台湾人权等。这是美国以国内法的名义干涉作为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的典例。此外,据民进党2007年的说法,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曾派特使赴台秘密承诺给予台湾某些安全保证,但美国官方不愿回应或证实这一说法,有关的文件迄今仍属绝对机密,无法查阅核实。
在美国深陷中东战事和反恐斗争之时,中国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两国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合作面盖过竞争面。这时候民进党在台湾执政,陈水扁的“台独”路线及其屡屡发作的冲突行为,给中美两国都带来困扰。于是中美形成一定的默契,采取措施约束陈水扁这个“麻烦制造者”。
2008年以后,国民党重返执政,马英九回归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与大陆建立政治互信。从而,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协商并达成21项协议和多项共识,实现了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经济交流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以及两岸社会文教交流的广泛发展。
不过,马英九认知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一中各表”,强调“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现状和“政经分离”的两岸事务处理策略,尽力避免两岸统一进程,同时积极投身美国主导的亚太地缘政治经济集团,因此得到美国的信任和赞许。在2012年之前,中美合作因素仍然超过竞争因素,因此中美在两岸关系上保持良性互动,台湾也得到过去少有的宽松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有利的地缘经济合作空间。
不过,随着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新战略的启动,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计划到2020年将60%的军舰部署到亚太地区。与此同时,中国迈上了全面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台阶,2010年中国GDP总值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因此有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大国权益,并且构建自己的全球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2012年以来数年间就是中美两国同时在亚太地区拓展自己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两国虽然还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各种政治经济摩擦增加了。同时,由于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日本、菲律宾等国都与中国存在领海主权争端,美国的支持使这些盟国有恃无恐,对中国形成挑衅之势,从而加剧了中美两国的战略互疑程度,两国的竞争面得到刺激并日益浮现。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政治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周期,国民党虽然执政但是声势十分低迷,而民进党作为挑战者,气势正盛。蔡英文作为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试图主导面向2016年的选战主轴和政策论述框架。蔡英文和民进党中生代精英都是“亲美派”,视美国为政治盟主和台湾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的大靠山。反过来,美国也乐于看到一个既听自己的话,又不至于引发两岸紧张冲突的政治人物能通过选举执掌台湾政权。这样的人物有利于美国在两岸和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最大化,有利于美国把握中国的核心利益脉门,进而主导、操纵中美竞合关系的发展。
定位两岸关系:蔡英文的模糊空间
2011年前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竞争关系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显。当时,蔡英文第一次以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身份访美,受到了一些冷遇。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前处长包道格(Douglas Paal)甚至在2012年大选前指出蔡英文的“台湾共识”并不存在,她的两岸态度让美国不安心。
4年后她再以同样身份重返美国,得到美国官方比上次更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她驱车直入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的场面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这反映出,台湾内部政局、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美国人在积极拓展其可操纵的战略空间,蔡英文有可能成为美国亚太战略棋局的一颗重要棋子。如果蔡英文能够说服美国决策层她的确有办法“维持两岸现状”,那么这颗棋子将得到重用。
这次蔡英文访美就是在这一大局背景下发生的。蔡英文背负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包袱,加上其本人过去服膺李登辉的“两国论”,她长期以来的言行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分裂主义者。不过,陈水扁被国际社会指斥为“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的教训不远,加上台湾选民日益成熟,不会再轻易为“台独”话语所惑,她不敢也不可能搬出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根据蔡英文6月3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她愿意回归台湾的所谓“宪法”,“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并表示要“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 尽管台湾的“宪法”中有“法理一中”的内容,但这里仍需要警惕“台独”主张披上所谓“宪法”的外衣,当年的李登辉、陈水扁也曾信誓旦旦地效忠“宪法”,但是他们的现实政治论述和权力运作却是在推动“分裂”和“独立”,“法理一中”沦为一纸空文被视若无睹和任意践踏。
因此,对两岸关系的定位,需要非常清楚、简明的表态,一个中国的立场,容不得含糊。
蔡英文访美期间和之后,即便在美国学者智囊的逼问下和大陆国台办发言人的质问下,仍然不愿对两岸关系究竟是什么性质清楚表态,实际上为她今后的政治生涯和话语操弄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有利于美国影响力的发挥,却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如何“维持两岸关系现状”?
4年前,蔡英文公开、轻率地否认“九二共识”,搬出一个空洞的“台湾共识”来应付两岸及国际社会,并以抽象模糊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说法来掩饰其分裂主义,最终被贴上了“空心菜”的标签,失去了务实的中间选民的支持。
4年后,蔡英文已经不敢再公开否认这个概念,不敢再出言挑衅大陆。这次访美前,她就一直说要“维持两岸现状”。访美期间她提出“承诺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在推动两岸建设性的交流与对话的同时,我会坚持过程须充分的民主与透明化,且利益由社会公平共享。”
不过,问题很显然:两岸多年来协商、交流所积累的成果,两岸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的现状,是建立在国共两个执政党坚持“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之上的产物。不接受“九二共识”这一既体现两岸一中原则,又实际上有利于台湾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战略论述,两岸就没有互信去推动友好协商与互利合作。
据说,蔡英文在美国白宫国安会和国务院副国务卿布林肯的办公室里提出了比她在美国智库和台侨场合演说更为具体、更加详细的两岸关系对策。美国官方和有关参与者对此讳莫如深。至于蔡英文希望找到代替“九二共识”的新说法,恐怕是一个不大可能的任务。今年3月底,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提出:“在当今世界上并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并不是问题。”柯文哲实际上耍了一个花招:他虽然说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似乎说出了“九二共识”的本质,但并没有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人士并不傻,不是看不出这个花招,但因为柯文哲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政党,没有“台独”包袱和激进的分裂主张,大陆顾全两岸交流的大局,不愿和他计较。
蔡英文能学柯文哲吗?作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必须先卸掉她本人的分裂主义包袱,把她自己和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区隔开来,消除她的分裂主义色彩,她的“维持两岸现状”的说法才有基本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