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镇痛药(NSAIDS),它是由脂微球和氟比洛芬酯组成,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效应,目前针对围术期镇痛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观察,本文综述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非甾体类镇痛药;脂微球;静脉注射;临床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7-0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靶向抗炎镇痛药,进入血液后被血液中的酯酶迅速水解成活性的氟比洛芬,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而脂微球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系统,对氟比洛芬酯的药效产生如下影响:①靶向性:使药物有选择性的在炎症部位及肿瘤部位聚集,其机制可能是肿瘤及手术创口处血管内壁受损变粗糙,炎性物质大量合成并释放,而使其在炎症部位聚集;②控制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长,氟比洛芬酯的半衰期与镇痛时间可以分别达到5.8小时、8小时以上;③更容易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从而缩短起效时间[1~2]。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1 用于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是一种增强术后镇痛的新概念。在疼痛刺激之前先给予小剂量镇痛药,超前使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手术刺激所致的中枢神经元兴奋。从而消除术后的异常感受性,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3]。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超前镇痛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脊髓、抑制中枢敏感化和阻止AMPA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活的某些机制有关[4],陈君等[5]研究了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对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证明在手术前预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确切的超前镇痛作用,并能降低颅脑手术围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在腔镜手术中疼痛的程度较轻且时间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其术后疼痛已经成为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6],通常服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且有一定副作用,曹英浩等[2]的研究表明:不同给药时机影响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陈秀辉等[7]在甲状腺腔镜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方法也减轻了术后并发症;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解除癌性疼痛也有良好效果,房明[8]的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PCIA期间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叶雯等[9]的研究还表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苏醒时间不变,从而获取满意的麻醉效果。
  2 用于术后镇痛
  相对于阿片类药物,氟比洛芬酯的优点在于具有靶向性,且无呼吸抑制多用,可在术后立即使用,阿片类药物若大剂量使用常出现恶心呕吐等一些列不良反应[4]。李小欢等[10]的研究表明:在胸腹联合伤术后患者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较单独应用阿片类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要好,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王昊等[11]的研究也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林丽娟等[12]的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有效缓解甲状腺手术全麻术后喉痛,且有超前镇痛作用;术后镇痛采用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加速患者术后恢复;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即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又可阿片类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围术期镇痛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限于临床镇痛效果的评估,可以向细胞因子水平开展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蓉,李季,欧阳文等. 氟比洛芬酯用于鼻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5):269~271
  [2] 曹英浩,贺海丽,王琳.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8:89~90
  [3] 辜晓岚,徐建国. 超前镇痛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98~103
  [4] 陈平,王理仁.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下):37~38
  [5] 陈君,梁禹,李文硕.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颅脑手术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天津医药,2010,38(2):90~93
  [6] PierA, BenedieM,Mann B,et a1.Postlaparoscop ic pain syndrom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hirurg,1994,65(3):200
  [7] 陈秀辉,王欢华,张海. 甲状腺腔镜手术时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价值探讨[J].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36
  [8] 房明.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0,(8):106~107
  [9] 叶雯,习建华,卫法泉.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52~154
  [10] 李小欢,纪春阳,康新,等.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胸腹联合伤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327~330
  [11] 王昊,李春艳.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2~14
  [12] 林丽娟,陈琼玉. 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术后喉痛的镇痛效果观察[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06~107
  作者单位:244000 铜陵市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35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35例患者经头部变位试验等诊断为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居多,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的收集,老年病人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还有头部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 8月至2009年 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Colles骨折198例。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 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复位情况:整复后优 145例,良 32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8.3%。6周后掌倾角变小 9例,占 5%。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产后随访,提高全市各族4个月母乳喂养率。方法:加强产后随访和健康教育,做到医疗保健双服务。结论:经过加强产后随访工作,,我市母乳喂养状态逐渐改善,4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加强;产后随访;提高4个月;母乳喂养率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2-01    提高母乳喂养率以促进母婴健康是爱婴医院的长期任
期刊
【关键词】艾滋病;不同人群;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5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0-01    为了解博乐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知晓程度,评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在本市实施的效果,我们与2008年8月30日~9月3日,由博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不同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博乐市各综合医院2010年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针对手足口病所采取的措施,观察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发现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手足口病的监测手段。 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为1~5岁儿童,以幼托儿童为主;发病多在5~7月,6月为高峰期;发病主要集中在市区;传播途径主要以肠道传播,其次为呼吸道传播。 结论:手足口病目前暂无疫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大息肉(>1.5cm)活检与全瘤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大肠大息肉(>1.5cm)活检病理、全瘤切除后病理结果及部分手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活检与全瘤切除后病理有较大差异,两者符合率仅为54.1%,不符率为26.2%;而内镜不能切除的大息肉活检与手术术后病理符合率为 50 %,活检为良性而术后为恶性的达50%。讨论:大肠息肉活检与整体病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 方法: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采用三角肌、胸 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 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 结果:本组3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5~
期刊
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1]随着现在80~90%的住院病人需要输液治疗,而各种新药的不断出现,使得药物使用中发生不良反的病例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操作者,在执行药物配制、时间、剂量、用药、观察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和防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安全和患者健康,有研究报道,7%的住院患者每年用药疏忽或用药错误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  1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洛赛克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法莫替丁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的有效率70.0%,P<0.05;法莫替丁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5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03例早产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患者中38例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果: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总发病率为14.8%,而进行机械通气的早产儿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高达37.9%;治疗后28例停氧后痊愈出院,好转自动出院9例;死亡病例1例。结论:预防早产儿发生支气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