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为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一、自主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动力持久,关键还要掌握有效地参与方法,在课堂中尽量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行数据收集,提高分析数据能力和处理数据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欧美数学家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知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在感知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时,学生操作体验。在我们身边的物体找一找,比如黑板、屏幕、课桌、笔盒、书本,它们的表面在哪里?摸一摸课桌的表面,书本的表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的表面与屏幕的表面比较;课桌的表面与书本的表面;这两片叶子的表面比较,谁大?谁小?再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把手掌重叠在一起,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通过他们比较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有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配一配,看看这些衣服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样在操作体验中,探究新知,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理解算理是掌握算法的基础。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必须从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入手,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应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小数加法时,例题是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6.45元,另一本是4.29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结合例题,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元与元、角与角、分与分分别相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明白计算是一定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由于数学计算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此多数情况下,在计算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计算结果的正确,而忽视了具体计算过程的重要性。致使学生也把目光放在计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在乎是怎么算的。这样会使学生在算法的运用上很难提高,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算法。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材要求算出92÷30,可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算理,拿出92根小棒,30根为一捆,可以捆了3捆,还剩2根,这时问学生,剩下的2根还可以捆一捆吗?不能,2就是余数。再利用多课件播放直观图过程。这样,在让学生经历充分的操作、直观图理解算理后,学生就可以用语言描述过程,就会逐步掌握算法,得商是3,余数是2。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新知、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组织练习活动时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拓展练习做到练中求“活”。要求学生设计一张24平方厘米大小的长方形书签,长、宽分别应该是多少厘米?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让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一周和课桌的一周来感悟新知,并能指出自己身边的物体的周长,课后自己选择一張最喜欢的照片设计一个精美的相框,把周长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性、工具性特点,同时也巩固所学的知识,实践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我们运用“探究、说理、实践”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勇于创新各方面的能力。
  今后,还要不断探究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
期刊
语文是研究汉语的特定学科,从小学开始便随着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语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好一年级语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教好一年级语文呢?我就自己的教学感悟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深刻理解新教材,体会教学的新趋势  传统的一年级语文教材都是以学拼音为主、识字为辅,然而先学拼音比较枯燥,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容易有挫败感,有可能
期刊
数的运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数学内容,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数学教學而言有何意义,教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将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培养计算能力是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
期刊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经典诗文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體,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能帮助学生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发校本课程,分级递进学习  1.开发校本教材,奠定诵读基础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界定  网络上对微课程这一概念有很多个定义。但是总体来看,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处理,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微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程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
期刊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交互性强,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这一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不足的
期刊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实践操作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
期刊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先生的经验可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读写结合,成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在写
期刊
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言学习,单词是基础,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词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小学生天性好动,遗忘性大,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记住一个单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单词,可过几天又忘了小学生年龄小。故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下生单词难以过关
期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落实,缩小了城乡区域的办学条件差异,给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特别在“老少边山穷”的民族地区,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地区的在校适龄儿童中,每班都包含有状、汉、瑶、苗等各民族6至7岁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各说各的、语言不通,交流障碍。他们进入学校,接受教师严格的、系统的文化教学。其存在一定的难度可想而知。与其写话就更上一层了。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