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十城市”体研会的发展和沿革
“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始于1985年,至今历经两轮22届,在2009年的长春论坛会议上,确立了第23届研讨会的办会宗旨,明确了“十城市”体研会是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指导下,各会员城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十城市”体研会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十城市”体研会从此有了官方身份归属。今后,她将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指导下,当好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试验田。
“十城市”体研会二十几年来始终站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为己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紧扣时代的脉搏,办会水平逐年提高,其所展示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基本能够代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近10年来, “十城市”体研会以对国家基础教育高度负责的政治觉悟,以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凭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嗅觉,对体育教学工作从理念创新到教学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学工作水平,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引领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十城市”体研会历经三个发展时期。第一轮从1985年~1994年,加强了会员城市之间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为“十城市”优秀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大批学校体育教学骨干,促进了各城市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第二轮从1995年-2009年,拓宽了会员城市的体育教学发展思路,在课改大潮中探索了从如何教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向如何教学生学会体育的健康发展的课题,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从本届第三轮郑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观摩研讨会开始,将在细化解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优良的传统教学特点,形成典型的学校体育特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成果。
二、本届活动情况概述
本届体研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研会主办,郑州市教育局承办,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协办,于2010年10月15日一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体育馆举行。开幕式在一百多名小学生的童声合唱《我们要阳光》中拉开表演帷幕,轮滑队、花式篮球、抖空竹表演、少儿棒球和太极功夫扇等轮番上场,集中展现了郑州市以及金水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文件精神和推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同时展示了郑州市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
1 本届体研会得到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市教育局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改变了过去的办会思路,以高标准、高质量和全方位的办会思想,从办会规模到会场布置,从会议资料的印制到2000多名观摩教师的接待、几百块学校体育成果展板的展示,都让人充分感受到“十城市因你而感动、因你而自豪”的激扬情怀。
2 本届体研会并不囿于十个城市的框架,在第三轮的活动中,接纳了合肥和厦门两个会员城市,使会员单位增加到十二个,会员城市广布全国七大区域,在地域分布上更广泛,进一步增加了“十城市体研会”的影响力。
3 观摩与研讨是会议的主体,现场课以“课堂观察”形式改变过去单纯的评比。课前各评委认真查阅做课教师的教案,课中根据教师现场课进行实录,记载教学重要环节,并依据现场课评价表进行打分;课后评委与做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研究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将单一的评价变成评委和教师共同进行的研究与探讨。
本届研讨会14节现场课和48节录像课中评出特等奖7节,一等奖17节。共收到60篇论文,其中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24篇。
三、本届现场课分析
(一)现场示范课更注重实效
体育教学观摩研讨现场授课必须要建立一种示范效应,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概念上高屋建瓴,给观摩的教师以引领和启迪,同时,也要努力避免表演式教学,促进观摩研讨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本届体育现场教学很好地杜绝了“演出”现象,第一,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一切活动为教学核心任务服务,杜绝了过度包装,第二,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第三,情景设置围绕教学任务,适可而止,不过分渲染,第四,重视学生基本常规习惯养成,普遍进行了队形、队列内容的学习和练习。
(二)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出众,教学素养深厚
本届进行现场授课的教师普遍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驾驭课堂能力强,4位80后的年轻教师也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因此,他们在现场课的教学活动中,展现出了丰厚的教学素养,表现出了超强的教学能力水平,避免了“空心”课的出现。
1 教学语言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改变了以往授课语言像背书的现象。在教学中,对于初、高中学生的教学。教师的讲解能够做到科学化描述、精当扼要,对于低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教师多采用故事化导引性语言,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体态端庄明朗,示范动作精准利落,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中年教师,他们口令规范切适,在课堂驾驭上组织指导得当。收放自如,活而不乱。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干理性和成熟
1,器材革新。教学器材的开发以往有教材适应器材的倾向,本届器材革新的关注点从器材转移到了教材,纳入了教法创新的范围,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本届的器材开发都有一物多用、安全便捷的特点。广州市姬军老师开发的软式投掷标枪,可以拆解组合为小球、软式哑铃、软式手榴弹、体操棒等多种器械,不仅满足教学的需要,更引发了学生“玩”器材的兴趣。此外,哈尔滨市刘新宇老师的手提式高跷,兰州市刘兴平老师的可连接接力棒,重庆市李燕老师的多用踏板等器材,都能够紧扣教材,有效辅助教学。
2 教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意是无限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太原市许进老师采用带白手套的方法进行篮球运球教学,昆明市杨海银老师的初中双杠课,把小体操垫搬上课桌进行双杠杠下辅助练习,克服了学生的畏惧感,保障了教学安全,郑州市李晋楠老师小学五年级跆拳道课教学中,让学生脚踢彩色卡纸,从声音体会击打位置和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郑州市金水一中虽然远离城市紧靠黄河岸边,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卢小楼老师新授的排球课,细腻的教法使学生有 模有样、传垫自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地域特色。地域性体育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郑州一中朱煦老师的初级棍术和长春市高峰老师的少年拳,不仅舞出了少林“棍法”,更打出了少林“拳味”。部分课中背景音乐和舞蹈选择更显各地民族民间特色,增强了教材的表现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课堂即时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感受
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保持一定的运动兴趣,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评价有滥用的倾向,成为一种唯心的“无劣评价”。本届现场示范课中,教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进行即时激励性评价时不再单一地鼓励,而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五)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理念得到理性继承与回归
从本届教学研讨会所进行的体育课教学来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符合体育教学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普遍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每一节体育课都能够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在教学方法上,继承中有所创新,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四、现场课带来的思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我们在这十年当中和课程改革共同成长,经历了欣喜——困惑——反思的过程,在这期间各种理念、观点碰撞交织,我们接受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
十年当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体系革新了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选择,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切为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也使学生有兴趣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终身从中受益。
然而,体育教学改革依然还有不足之处,反映在教学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分解,增强其操作性和适切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下为我们提供了以水平目标形式体现的内容标准,但对内容标准的实施没有进一步提供标准规范或说明, “内容标准的具体性、确切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性需要大力加强。”(耿培新《新课标修订和教学建议》)
2 体育教学本质属性需要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体育教学永远的主题,要在深挖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求“巧”、“妙”的突破方法。教学中要遵从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讲准、练细,提升教材安排与搭配的合理性。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需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协调。耿培新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体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要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化水平上下功夫,在研究教学对象的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把体育课上成有生命的体育课。”
五、现场课带来的建议
1 课堂教学中达成的目标应是学习目标。我们必须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并非教师。因此,课时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预测学习的达成度,以学习目标的方式陈述。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学习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毛振明《关于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态分析》)
2 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新课标允许将上一级目标作为拓展性学习内容实施教学,但是,明显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选择是不恰当的。有的教学内容选择虽然适合学段水平,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做了过高的要求,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就提高练习的要求,忽略了学生身体适应、巩固内化的过程,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
3 对运动技术教材的研究和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入。运动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以表象理解并不能吃透技术动作的运动规律,我们不仅要研究教育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好教材的重、难点,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到关键点。比如,投掷动作的作用点在手腕,但是发力却是由上臂带动的。
4 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兴趣一直是我们着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情绪,活动类教学内容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技术学习中,大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武术教学和健美操教学中较为明显。学生运动兴趣的缺失,除了教法手段需要革新外,有三方面的因素不可忽视,一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内容过难或者学习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了兴趣,三是教材搭配不合理,学习内容过于单调磨灭了学生的兴趣。
5 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学生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然而,学生所谈的感受是肤浅的,不能从学习评价的角度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不能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谈出真的收获与问题来,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今天最难学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促使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探求体育教学的本质和价值所在,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赋予体育课堂生命力,创建本真的、有价值的体育课堂。
实现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促使学习目标的科学化,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体育教师的课堂,通过有效的课堂观摩和评价,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实现教学内容从目标的实现到本质的探求,实现教学方法从形式的改变到有效性的转变的课堂,张扬体育教学的生命力,促进教师的心灵融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提升师生的学习幸福感和生命价值, “合乎道、至于德”的道德课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态分析[R],郑州,2010,10.
[2]耿培新冲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R],保定,2010.4.
[5]刘端文_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第=十三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幕式致词嗍,郑州,2010,10.
[4]金永明,郑州市细化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体实施工作指导意见[R],郑州,2010,1.
“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始于1985年,至今历经两轮22届,在2009年的长春论坛会议上,确立了第23届研讨会的办会宗旨,明确了“十城市”体研会是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指导下,各会员城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十城市”体研会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十城市”体研会从此有了官方身份归属。今后,她将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指导下,当好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试验田。
“十城市”体研会二十几年来始终站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为己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紧扣时代的脉搏,办会水平逐年提高,其所展示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基本能够代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近10年来, “十城市”体研会以对国家基础教育高度负责的政治觉悟,以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凭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嗅觉,对体育教学工作从理念创新到教学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学工作水平,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引领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十城市”体研会历经三个发展时期。第一轮从1985年~1994年,加强了会员城市之间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为“十城市”优秀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大批学校体育教学骨干,促进了各城市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第二轮从1995年-2009年,拓宽了会员城市的体育教学发展思路,在课改大潮中探索了从如何教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向如何教学生学会体育的健康发展的课题,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从本届第三轮郑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观摩研讨会开始,将在细化解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优良的传统教学特点,形成典型的学校体育特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成果。
二、本届活动情况概述
本届体研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研会主办,郑州市教育局承办,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协办,于2010年10月15日一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体育馆举行。开幕式在一百多名小学生的童声合唱《我们要阳光》中拉开表演帷幕,轮滑队、花式篮球、抖空竹表演、少儿棒球和太极功夫扇等轮番上场,集中展现了郑州市以及金水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文件精神和推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同时展示了郑州市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
1 本届体研会得到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市教育局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改变了过去的办会思路,以高标准、高质量和全方位的办会思想,从办会规模到会场布置,从会议资料的印制到2000多名观摩教师的接待、几百块学校体育成果展板的展示,都让人充分感受到“十城市因你而感动、因你而自豪”的激扬情怀。
2 本届体研会并不囿于十个城市的框架,在第三轮的活动中,接纳了合肥和厦门两个会员城市,使会员单位增加到十二个,会员城市广布全国七大区域,在地域分布上更广泛,进一步增加了“十城市体研会”的影响力。
3 观摩与研讨是会议的主体,现场课以“课堂观察”形式改变过去单纯的评比。课前各评委认真查阅做课教师的教案,课中根据教师现场课进行实录,记载教学重要环节,并依据现场课评价表进行打分;课后评委与做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研究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将单一的评价变成评委和教师共同进行的研究与探讨。
本届研讨会14节现场课和48节录像课中评出特等奖7节,一等奖17节。共收到60篇论文,其中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24篇。
三、本届现场课分析
(一)现场示范课更注重实效
体育教学观摩研讨现场授课必须要建立一种示范效应,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概念上高屋建瓴,给观摩的教师以引领和启迪,同时,也要努力避免表演式教学,促进观摩研讨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本届体育现场教学很好地杜绝了“演出”现象,第一,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一切活动为教学核心任务服务,杜绝了过度包装,第二,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第三,情景设置围绕教学任务,适可而止,不过分渲染,第四,重视学生基本常规习惯养成,普遍进行了队形、队列内容的学习和练习。
(二)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出众,教学素养深厚
本届进行现场授课的教师普遍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驾驭课堂能力强,4位80后的年轻教师也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因此,他们在现场课的教学活动中,展现出了丰厚的教学素养,表现出了超强的教学能力水平,避免了“空心”课的出现。
1 教学语言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改变了以往授课语言像背书的现象。在教学中,对于初、高中学生的教学。教师的讲解能够做到科学化描述、精当扼要,对于低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教师多采用故事化导引性语言,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体态端庄明朗,示范动作精准利落,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中年教师,他们口令规范切适,在课堂驾驭上组织指导得当。收放自如,活而不乱。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干理性和成熟
1,器材革新。教学器材的开发以往有教材适应器材的倾向,本届器材革新的关注点从器材转移到了教材,纳入了教法创新的范围,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本届的器材开发都有一物多用、安全便捷的特点。广州市姬军老师开发的软式投掷标枪,可以拆解组合为小球、软式哑铃、软式手榴弹、体操棒等多种器械,不仅满足教学的需要,更引发了学生“玩”器材的兴趣。此外,哈尔滨市刘新宇老师的手提式高跷,兰州市刘兴平老师的可连接接力棒,重庆市李燕老师的多用踏板等器材,都能够紧扣教材,有效辅助教学。
2 教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意是无限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太原市许进老师采用带白手套的方法进行篮球运球教学,昆明市杨海银老师的初中双杠课,把小体操垫搬上课桌进行双杠杠下辅助练习,克服了学生的畏惧感,保障了教学安全,郑州市李晋楠老师小学五年级跆拳道课教学中,让学生脚踢彩色卡纸,从声音体会击打位置和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郑州市金水一中虽然远离城市紧靠黄河岸边,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卢小楼老师新授的排球课,细腻的教法使学生有 模有样、传垫自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地域特色。地域性体育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郑州一中朱煦老师的初级棍术和长春市高峰老师的少年拳,不仅舞出了少林“棍法”,更打出了少林“拳味”。部分课中背景音乐和舞蹈选择更显各地民族民间特色,增强了教材的表现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课堂即时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感受
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保持一定的运动兴趣,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评价有滥用的倾向,成为一种唯心的“无劣评价”。本届现场示范课中,教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进行即时激励性评价时不再单一地鼓励,而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五)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理念得到理性继承与回归
从本届教学研讨会所进行的体育课教学来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符合体育教学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普遍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每一节体育课都能够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在教学方法上,继承中有所创新,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四、现场课带来的思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我们在这十年当中和课程改革共同成长,经历了欣喜——困惑——反思的过程,在这期间各种理念、观点碰撞交织,我们接受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
十年当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体系革新了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选择,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切为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也使学生有兴趣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终身从中受益。
然而,体育教学改革依然还有不足之处,反映在教学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分解,增强其操作性和适切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下为我们提供了以水平目标形式体现的内容标准,但对内容标准的实施没有进一步提供标准规范或说明, “内容标准的具体性、确切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性需要大力加强。”(耿培新《新课标修订和教学建议》)
2 体育教学本质属性需要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体育教学永远的主题,要在深挖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求“巧”、“妙”的突破方法。教学中要遵从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讲准、练细,提升教材安排与搭配的合理性。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需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协调。耿培新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体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要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化水平上下功夫,在研究教学对象的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把体育课上成有生命的体育课。”
五、现场课带来的建议
1 课堂教学中达成的目标应是学习目标。我们必须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并非教师。因此,课时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预测学习的达成度,以学习目标的方式陈述。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学习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毛振明《关于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态分析》)
2 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新课标允许将上一级目标作为拓展性学习内容实施教学,但是,明显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选择是不恰当的。有的教学内容选择虽然适合学段水平,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做了过高的要求,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就提高练习的要求,忽略了学生身体适应、巩固内化的过程,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
3 对运动技术教材的研究和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入。运动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以表象理解并不能吃透技术动作的运动规律,我们不仅要研究教育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好教材的重、难点,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到关键点。比如,投掷动作的作用点在手腕,但是发力却是由上臂带动的。
4 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兴趣一直是我们着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情绪,活动类教学内容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技术学习中,大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武术教学和健美操教学中较为明显。学生运动兴趣的缺失,除了教法手段需要革新外,有三方面的因素不可忽视,一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内容过难或者学习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了兴趣,三是教材搭配不合理,学习内容过于单调磨灭了学生的兴趣。
5 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学生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然而,学生所谈的感受是肤浅的,不能从学习评价的角度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不能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谈出真的收获与问题来,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今天最难学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促使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探求体育教学的本质和价值所在,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赋予体育课堂生命力,创建本真的、有价值的体育课堂。
实现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促使学习目标的科学化,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体育教师的课堂,通过有效的课堂观摩和评价,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实现教学内容从目标的实现到本质的探求,实现教学方法从形式的改变到有效性的转变的课堂,张扬体育教学的生命力,促进教师的心灵融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提升师生的学习幸福感和生命价值, “合乎道、至于德”的道德课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态分析[R],郑州,2010,10.
[2]耿培新冲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R],保定,2010.4.
[5]刘端文_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第=十三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幕式致词嗍,郑州,2010,10.
[4]金永明,郑州市细化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体实施工作指导意见[R],郑州,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