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处于丘陵地带,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由于是多民族的地区,且分散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民间音乐和地方文化艺术。尤其是在民间的风丧喜事中,各地方的文化差异大有不同,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本文通过挖掘湖南湘东地区管乐队的艺术特色,阐明主要的演出形式及其发展方向。充分说明湖南湘东管乐队在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特征。
关键词:湖南湘东,管乐队,演出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湖南湘东地区的管乐队中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歌舞类,乐器独奏合奏类。其中歌舞类节目又可分为四大类花鼓戏的表演,民歌演唱,流行歌曲演唱等。晚会中间还会客串一些相声小品类及杂技魔术类节目。整场晚会就好比火锅一样,里面什么菜都能添加。各种味道都在里面,给人一种不言而喻的感受。
(一) 歌舞、器乐表演
歌舞表演就包括花鼓戏的表演,民歌表演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这些表演都贯穿在整个乡村管乐队当中,是整场晚会的主料,不可或缺的。由于湘东地区管乐队的存在条件所致,各种歌舞、器乐的表演质量肯定是有好有坏。
1、 花鼓戏的表演
花鼓戏流行湖南,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形成时期为清代末叶。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都以长沙方言为舞台语言,所以称之为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三百多首[1]。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湖南湘东地区的管乐队成员中,总是有那么几个会唱花鼓戏的,也总有那么一两个会敲锣,吹唢呐,会打击乐的成员。他们在表演时也会化妆,画上相应角色所需要的装扮,虽然粗糙,但底下的观众依然能一眼看出他们演的是谁谁谁。花鼓戏成为了管乐队表演形式中最不可缺少的演出类型。虽然他们唱的不那么的专业,虽然他们扮演的不那么形象,但依然能在这个舞台上存在。
2 、民歌表演
醴陵民歌《思情鬼歌》是当地军管乐队必唱的一首民歌。一般可独唱或男女对唱。歌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曲调则活泼火辣,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情意綿绵,在当地广为传唱,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醴陵本土文化的一种生动表达,既反映了音乐与方言之间的密切关系,又留存了深厚的醴陵民俗文化传统。
1957年3月由醴陵民间艺人陈阳辉、谭金祥两人唱到了中南海,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赞赏。由此醴陵“满哥鬼”的名声在全国传开。近年,中央电视台多次将《思情鬼歌》变奏曲搬上大型音乐会。去年,著名歌手雷佳、王丽达在广西南宁中国民歌节上又将《思情鬼歌》唱到了全国性的大舞台,再次使亿万观众认知了“满哥鬼”,认知了湖南醴陵是“满哥鬼”的故乡[2]。在乡村管乐队的演出时,也常有舞蹈伴随着这首歌曲,一般是三、四名舞蹈演员跳着简单的扭秧歌的舞步在歌者后面舞动,或者一名舞蹈演员与独唱的歌唱演员形成对答的形式。在湖南湘东这一地区也不乏有唱的很好的一些民间歌手,包括演唱《浏阳河》、《采槟榔》、《一根竹竿容易湾》等湖南特色的民歌。还包括会演唱宋祖英的《越来越好》、《好日子》、《大地飞歌》、李谷一《难忘今宵》、祖海《欢天喜地》等等,且这些可以作为表演者独唱或者歌伴舞的形式的一种选择,演唱时也主要是由电子琴和架子鼓现场伴奏。民歌在表演时也格外的能够拉近与广大农民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二) 客串类表演
在湖南湘东乡村地区管乐队的小品相声节目主要是以模仿或者“山寨”为主。杂技魔术节目则是较低端,较低俗,一般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些节目主要也是起到丰富整台晚会内容的一部分,节目的数量也不多,一般小品相声一两个,杂技魔术一两个,穿插在整台晚会中间。
1、小品相声
当地的管乐队员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小品相声他们也能驾驭。小品混搭相声,可以肯定的是都属于语言类的节目。模仿最多的就是湖南有名的相声小品演员奇志大兵的作品。就包括双簧系列《打麻将》、《洗脚城》、《糊涂县官》等。他们也会在前面一位演员的脸上抹上一层白粉,头上扎个小辫,甚至衣服也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双簧是由两人搭配而演的,一人坐在前面的凳子上手舞足蹈的,配合后面一人的配音[3]。他们说相声时的口音也基本上不一样,如果是在长沙、株洲这边可能就是偏长沙的口音,在醴陵、浏阳、宁乡、攸县等地可能就是偏当地当地的口音了,这样有利益与农村观众拉近距离。
2、杂技魔术
这种节目一般是把整场节目带入高潮的部分。肯定的是没有电视节目当中的那么刺激,那么高端,那么的令人兴奋。但对于劳作的农民朋友来说,能亲眼看到一些令人疑惑不解的,危险刺激的节目就很有新鲜感了。比如《喷火》,一位演员自己吞一口酒精放到嘴里,对着火靶向上一喷,“嗖”的一下并有了一条长长的火苗,看着很刺激,令人兴奋。还有脚踩碎玻璃,尖刀刺喉咙、手劈砖头等等,这些节目都是具有危险性的,有专业的演员进行表演的,这种节目不是每个管乐队都所具有的。魔术表演一般就会是演员会从观众席里借100元,然后变成10元的,或者变成不同数额的钞票出来,这种就是变钱的魔术。这个魔术基本上有很多的管乐队员都会变,可以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相声小品,杂技魔术在湖南湘东乡村管乐队中是不可缺少的演出形式。因为有了这些节目的存在,使得管乐队的演出内容更加的丰富,增加了管乐队的可欣赏性,使得整场晚会增加了关键的作料。
通过以上对湖南湘东农村地区的管乐队的历史发展原因、存在条件极其都有,品尝起来能感觉到各种味道,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感觉。越是这种感觉是不是越是想品尝一下呢?也欢迎各位到我们湘东的农村地区去感受感受这种管乐队的音乐文化气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胡莹颖, 郝威. 才智----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 吉林:吉林省长春市文化出版社 2008年17期 :18-19
[2] 席强. 中国民乐. 苏州: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8月:17-18
[3] 黎潇妮 .试论相声小品的艺术特色. 天津:天津音乐学院 ,2011年6月:5-7
关键词:湖南湘东,管乐队,演出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湖南湘东地区的管乐队中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歌舞类,乐器独奏合奏类。其中歌舞类节目又可分为四大类花鼓戏的表演,民歌演唱,流行歌曲演唱等。晚会中间还会客串一些相声小品类及杂技魔术类节目。整场晚会就好比火锅一样,里面什么菜都能添加。各种味道都在里面,给人一种不言而喻的感受。
(一) 歌舞、器乐表演
歌舞表演就包括花鼓戏的表演,民歌表演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这些表演都贯穿在整个乡村管乐队当中,是整场晚会的主料,不可或缺的。由于湘东地区管乐队的存在条件所致,各种歌舞、器乐的表演质量肯定是有好有坏。
1、 花鼓戏的表演
花鼓戏流行湖南,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形成时期为清代末叶。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都以长沙方言为舞台语言,所以称之为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三百多首[1]。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湖南湘东地区的管乐队成员中,总是有那么几个会唱花鼓戏的,也总有那么一两个会敲锣,吹唢呐,会打击乐的成员。他们在表演时也会化妆,画上相应角色所需要的装扮,虽然粗糙,但底下的观众依然能一眼看出他们演的是谁谁谁。花鼓戏成为了管乐队表演形式中最不可缺少的演出类型。虽然他们唱的不那么的专业,虽然他们扮演的不那么形象,但依然能在这个舞台上存在。
2 、民歌表演
醴陵民歌《思情鬼歌》是当地军管乐队必唱的一首民歌。一般可独唱或男女对唱。歌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曲调则活泼火辣,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情意綿绵,在当地广为传唱,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醴陵本土文化的一种生动表达,既反映了音乐与方言之间的密切关系,又留存了深厚的醴陵民俗文化传统。
1957年3月由醴陵民间艺人陈阳辉、谭金祥两人唱到了中南海,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赞赏。由此醴陵“满哥鬼”的名声在全国传开。近年,中央电视台多次将《思情鬼歌》变奏曲搬上大型音乐会。去年,著名歌手雷佳、王丽达在广西南宁中国民歌节上又将《思情鬼歌》唱到了全国性的大舞台,再次使亿万观众认知了“满哥鬼”,认知了湖南醴陵是“满哥鬼”的故乡[2]。在乡村管乐队的演出时,也常有舞蹈伴随着这首歌曲,一般是三、四名舞蹈演员跳着简单的扭秧歌的舞步在歌者后面舞动,或者一名舞蹈演员与独唱的歌唱演员形成对答的形式。在湖南湘东这一地区也不乏有唱的很好的一些民间歌手,包括演唱《浏阳河》、《采槟榔》、《一根竹竿容易湾》等湖南特色的民歌。还包括会演唱宋祖英的《越来越好》、《好日子》、《大地飞歌》、李谷一《难忘今宵》、祖海《欢天喜地》等等,且这些可以作为表演者独唱或者歌伴舞的形式的一种选择,演唱时也主要是由电子琴和架子鼓现场伴奏。民歌在表演时也格外的能够拉近与广大农民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二) 客串类表演
在湖南湘东乡村地区管乐队的小品相声节目主要是以模仿或者“山寨”为主。杂技魔术节目则是较低端,较低俗,一般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些节目主要也是起到丰富整台晚会内容的一部分,节目的数量也不多,一般小品相声一两个,杂技魔术一两个,穿插在整台晚会中间。
1、小品相声
当地的管乐队员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小品相声他们也能驾驭。小品混搭相声,可以肯定的是都属于语言类的节目。模仿最多的就是湖南有名的相声小品演员奇志大兵的作品。就包括双簧系列《打麻将》、《洗脚城》、《糊涂县官》等。他们也会在前面一位演员的脸上抹上一层白粉,头上扎个小辫,甚至衣服也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双簧是由两人搭配而演的,一人坐在前面的凳子上手舞足蹈的,配合后面一人的配音[3]。他们说相声时的口音也基本上不一样,如果是在长沙、株洲这边可能就是偏长沙的口音,在醴陵、浏阳、宁乡、攸县等地可能就是偏当地当地的口音了,这样有利益与农村观众拉近距离。
2、杂技魔术
这种节目一般是把整场节目带入高潮的部分。肯定的是没有电视节目当中的那么刺激,那么高端,那么的令人兴奋。但对于劳作的农民朋友来说,能亲眼看到一些令人疑惑不解的,危险刺激的节目就很有新鲜感了。比如《喷火》,一位演员自己吞一口酒精放到嘴里,对着火靶向上一喷,“嗖”的一下并有了一条长长的火苗,看着很刺激,令人兴奋。还有脚踩碎玻璃,尖刀刺喉咙、手劈砖头等等,这些节目都是具有危险性的,有专业的演员进行表演的,这种节目不是每个管乐队都所具有的。魔术表演一般就会是演员会从观众席里借100元,然后变成10元的,或者变成不同数额的钞票出来,这种就是变钱的魔术。这个魔术基本上有很多的管乐队员都会变,可以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相声小品,杂技魔术在湖南湘东乡村管乐队中是不可缺少的演出形式。因为有了这些节目的存在,使得管乐队的演出内容更加的丰富,增加了管乐队的可欣赏性,使得整场晚会增加了关键的作料。
通过以上对湖南湘东农村地区的管乐队的历史发展原因、存在条件极其都有,品尝起来能感觉到各种味道,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感觉。越是这种感觉是不是越是想品尝一下呢?也欢迎各位到我们湘东的农村地区去感受感受这种管乐队的音乐文化气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胡莹颖, 郝威. 才智----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 吉林:吉林省长春市文化出版社 2008年17期 :18-19
[2] 席强. 中国民乐. 苏州: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8月:17-18
[3] 黎潇妮 .试论相声小品的艺术特色. 天津:天津音乐学院 ,2011年6月:5-7